转眼已到了9月,盛夏的暑气已渐渐消散,但是蚊虫的叮咬却仍然如影随形,对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极大的困扰。俗话说“秋天的蚊子赛老虎”。九、十月份的蚊子比夏天更加得令人头疼。9月13号国家卫健委针对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关于开展全面消灭蚊子的建议》给予了回复,文件指出,未来我国将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并探索绿色的、可持续的、经济适用的蚊虫防控技术,最终降低蚊虫密度水平,这是从国家卫生层面向人们释放的科学消灭蚊虫的信号。
从有人类开始,人类和蚊子的冤仇和斗争已经持续了上万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死于有关蚊虫叮咬引发疾病的人数已经超过了70万,而且这个数据会随着气候的变暖进一步增多。随着厄尔尼诺现象的发展,热带地区的蚊子在高温的压迫下,会逐渐向高纬度地区迁徙,原本在热带地区流行的疾病,也会随着蚊子的迁移向高纬度地区扩散。气候危机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在不远的未来,人类面对蚊子的压力将会越来越大。
为什么秋天的蚊子赛老虎?
炎热的夏季并不适合蚊子生存,蚊子也喜欢较为凉爽的环境,据统计,蚊子最适宜的生存温度是25~30度。过高的气温会降低蚊子的活性,过高的水温也会使孵化蚊子幼虫孑孓大批死亡,就算侥幸羽化,成虫的体型也比正常的小很多,繁衍欲望降低,最终导致种群数量大幅度减少。就像今年,我国长江流域百年未遇的高温极端天气,致使南方的蚊子零星可见,许多南方的网友迎来了“无蚊之夏”。
秋天来临,随着暑气的消退,人类和蚊子都迎来了舒适的温度。凉爽适宜的秋季正是出游远足的好时光,蚊子也随着人类的足迹开始了饕餮盛宴。在舒适的气温下,蚊子的战斗力成倍的提升,令人不胜其烦。
适宜的气温并不会持续太久,很快寒冷的冬季即将来临。为了延续种族的繁衍,蚊子在秋天也将迎来集中产卵期。为了储存更多的能量繁衍和度过寒冬,蚊子会不顾一切地叮咬人类吸取血液,为繁衍后代做准备。可以说夏天的蚊子是为了生存吸血,秋天的蚊子吸血是为了繁衍后代。两者的动机不同,战斗力也就自然千差万别了。
全面消灭蚊子真的可行吗?蚊子真的会被全面消灭吗?
以现有技术来看,全面灭蚊只不过是人类的美好愿景罢了。蚊子是一种相当古老的生物,历史远远比人类要长,已经在地球上生存进化了几十亿年的时间。经过如此久远的演化,让蚊子产生了极高的环境适应性。变态的繁殖速度也是蚊子笑傲江湖的不二法门,一只雌性蚊子可以产卵3000枚,恐怖的繁殖能力可以让蚊子的种群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扩张百倍。
虽然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全新的化学时代,蚊子在化学药剂的打击下损伤惨重,但随着化学药剂的频繁使用,蚊子也产生了越来越高的抗药性。现在全世界已记录的蚊虫多达数千种,他们的生活习性极为广泛。为了达到效果,灭蚊药剂的浓度越来越高,对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大,所以现在看来,要想彻底消灭蚊子难度极高,人类依然要在未来数年甚至数百年内与蚊子共存。
铺天盖地的蚊子席卷而来,我们该怎么办?
面对蚊子的困扰,人类也并非束手无策,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已经发明了多种从生物学,化学方面专门针对蚊虫的有效措施。释放感染沃尔巴克氏体的雄蚊,通过生物技术让雌蚊失去产卵能力或者释放性信息素吸引蚊虫集中灭杀,虽然全面灭杀不太现实,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蚊虫密度,改善人居环境,并不是十分困难。
就算未来真的可以做到全面灭蚊,可能也并不见得是一件好事!
蚊子已经在地球上繁衍生息了数十亿年,如此久远的岁月,早已让蚊子成为地球生态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虽然它会对人类的生活造成影响,但是在自然界中也有数种蚊虫的天敌,在对其种群数量进行约束和控制。如果通过人为干预让蚊虫灭绝,那些以蚊虫为食的昆虫将面临食物危机。消灭蚊虫或许将对整条生态链产生不可预见的蝴蝶效应。
现在看来,灭蚊还真不是一件容易事,要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和影响,如何减少蚊虫对人类的危害,同时又不破坏生态系统,才是专家们未来要考虑的方向。
涨知识啦!这些“罕见”的照片,一定会让你眼前一亮!(多图)
4男4女被关在封闭空间进行实验,“人造生物圈”结局如何?
中国高铁世界第一,位列第二的西班牙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呢?
关注我,一起来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吧!
本文章属于作者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分享!
图片皆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