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写了一篇关于小县城里大龄“剩女”的文章,主要谈的是县城体制内许多女孩面临的婚恋难问题。这两天,我又去了乡下走亲戚、看朋友,发现农村里与此相反,女孩子许多是20出头就谈婚论嫁了,大龄剩男很多,有些甚至一家两个儿子都过了30岁,还没结婚。所以,春节里这些男生都很“忙”,家里人着急着给介绍相亲。 城里的女孩难嫁,村里的男生难娶,现在的小县城里是闹起了婚恋怪象。女孩难嫁,主要是体制内的女孩,她们有稳定的体制内工作,文化程度较高,而且很多的原生家庭条件就不错,年轻的时候比较“挑剔”,到了年纪大了,又缺少同年龄段的“对象资源”,加上很多心理也发生了变化,“结不结婚都无所谓”,造成婚恋难。
(某地举行的相亲活动,与本文无指代关系,图片来自网络) 男生难娶,主要是家住农村、条件一般,经常在外打工的男孩。他们往往是初中或中专毕业后,选择外出打工。工作以建筑装潢、汽车修理、服装加工等等为主,绝大多数都在私营企业上班。工资对于县城来说,能属于中等水平了,很多人一年也能存到五、六万元钱。但因为是外地人,又很难买房安家,所以在外娶妻生子是比较困难的。毕竟直接能落户在发达地区的人,还是少数的。 在工作地难找到老婆,在家乡也不容易找。因为常年在外地打工,他们一年也不回来几次,所以靠自己恋爱结婚很难。主要都是靠家里人介绍、相亲。走上相亲这条路的,拼的就是条件,即使条件能过关,和女孩子见了面、聊上了天,因为两人异地,很容易就“吹”了。所以,像我们这个县城里(江西中西部某地),乡下是有很多“老男孩”没结婚的。
(某地举行的相亲活动,与本文无指代关系,图片来自网络) 小县城里出现“婚恋怪象”,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县城居民计划生育做得比较好,因为很多都是在单位里上班的,很多都是一个独生女。(这里还是计划生育先进县)而农村里,很多人不但有一个儿子,还偷偷再生了一个。男女比例的失调,肯定是要在婚恋上反映出来的。 二是小县城缺乏大型企业,就业机会不多。女生往往都会选择听父母的话,回来找个安稳工作,加上她们考试能力确实突出,公务员、教师队伍里都是女生居多。而“好男儿志在四方”嘛,学习成绩好、大学好的男生往往都选择在外工作、安家(最起码是在市区)。成绩一般的、或者读书少的男生,为了工资高点,也很多会选择到广东、浙江、江苏等地打工。
(某地举行的相亲介绍活动,与本文无指代关系,图片来自网络) 所以就出现了一个缺口,县城体制内的女生数量较多,与她们相对应的男生,却流失在外,而留在本地工厂里上班的男生,她们又看不上。外出打工的男孩子们,一是留在工作地很难,因为那些都是发达地区,安家很难;二是找老婆带回县城来更难;三是和本县城的女孩又是异地,加上条件一般,谈恋爱成功的也不容易。 最后,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就出现了这种怪现象,同一个县城里,有人愁嫁,有人难娶。并且想要撮合他们在一起,也非常难,无论是工作情况,还是文化程度,还是兴趣爱好,都大不一样。所以,这种怪现象在最近几年,我估计还会有所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