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渡大渡河:红军遇到困难,多亏此人引来神兵,后来他成为副总理

影史看点 2025-04-03 14:26:55

1935年5月,时值初夏。

此时,毛主席领导红军已破蒋介石防线,到达大渡河区域。然而,当前局势严峻,毛主席无暇喘息。

渡河,乃关键所在,必须放在首位。确保渡河顺利,对整体行动至关重要,需精心策划,严格执行。

大渡河水势汹涌,极为险恶。面对此天堑,毛主席陷入沉思,红军遭遇此难关,究竟应如何跨越?

眼前为大渡河天险所阻,身后遭国民党敌兵围追堵截,渡河后将迎战川军,如何应对这一难题,亟待解决。

当前首要任务是渡过大渡河,其余考虑暂放一旁,确保成功过河方为关键。

刘伯承迅速率部找到4条小船,但这些船只容量有限,全军渡江预计需1个多月,届时国民党军或将追至。

此时,一人突至,为共产党引荐了一位神勇之士。

当地有位资深的老学者,他曾是秀才出身,学识渊博。

他速往附近村庄询问渡河之法,终遇一睿智老秀才,主动提出助红军过大渡河。

此人后来成为新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即李富春同志。

现在看来,得益于李富春寻得一位关键人物,找到了渡过大渡河的策略,否则红军将束手无策。

李富春寻得老秀才宋大顺后,即刻带其谒见毛主席。宋大顺对红军如何渡过大渡河,提出了有效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老秀才宋大顺曾目睹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在大渡河兵败,因此他更加确信能帮助红军成功渡河。

毛主席兴奋不已,即刻会见老人,询问渡河之策。老人直言,唯有一法可速过大渡河。

行至泸定,溯大渡河而上,可见一座康熙年间建造的铁索桥,此地渡河生存机会最大。

老人告诫毛主席,勿期望坐船渡河。红军人数多,船只慢,大渡河水急礁多,稍有不慎即会落水丧命。

毛主席点头,称赞这位老人对红军的帮助极大。

接着,毛主席迅速依据老者提议召开会议讨论,众人迅速达成共识,决定采用通过泸定桥过河的策略。

接着,经过讨论,毛主席发布了三项指示:

第一条命令:把红军划分为左、右两路主力部队。

第二条命令:左路军须即刻启程奔赴泸定,务必先于敌军抵达,以占领泸定桥。

第三条指示:右路军应从安顺场渡河,渡毕即刻北上泸定桥,清除敌军障碍,以支援左路军。

部署完成后,红军迅速采取行动。

右路军在刘伯承指挥下顺利渡河,随即北上泸定桥,提前清敌。左路军随红军大部队急行军,摆脱国民党军追击,与右路军会师泸定桥。

三天内,红军迅速完成了160公里的急行军任务。

如今审视,实在令人惊叹!

红军部队迅速到达泸定桥,发现铁索桥极其危险,桥下河流湍急。尽管人人心生恐惧,但仍需勇敢通过。

红军迅速组建开路部队,沿铁索桥进发,目标是抵达对岸,夺取泸定桥控制权。

敌人猛烈火力进攻,阻止开路部队。但战士们不惧枪林弹雨,配合右路军,成功击败对岸敌人,夺得泸定桥控制权。

随后,红军井然有序地渡过泸定桥。望着它,毛主席感慨万分,庆幸未让“石达开第二”的历史悲剧再次上演。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