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
1:《刘伯承临终前重托华国锋究竟为何事?》人民网
2:《刘伯承的特殊遗嘱》人民文摘
3:《邓公一生 三起三落》新华社
4:《三次被打倒最终东山再起 邓小平复出始末》CCTV网新闻
5:《邓小平一生唯一悼文写给刘伯承:珠联璧合 相得益彰》党史博采
这是最令华国锋头疼的“要求”!
1976年,躺在病床上的刘伯承元帅,曾交给华国锋一项特殊的“生前嘱托”!
甚至还当场“放出狠话”,如果华国锋不答应,他去世后的尸体,就要扔到荒郊野外!

一边是老帅的病中心愿,一边是复杂的政治局势,这让华国锋实在是左右为难。然而不久后,邓小平就重新出山,回归政坛,而中央格局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么,刘伯承究竟对华国锋提出了什么要求?与邓小平又有什么关系呢?
革命时期,我军将领人才济济,但能被称之为“神”的人却屈指可数,刘伯承就是其中之一
据统计,刘伯承一生中先后9次负伤,包括头部1次,右眼1次,右手1次,左臀部1次,左腿1次,左脚2次,右腿2次.

1961年四川起义期间,刘伯承在前线指挥时,不幸惨遭敌人疯狂射击,连中两弹,一个擦过颅顶,一个击中右侧太阳穴从右眼眶飞出,当场昏倒在地。
为了不损伤大脑神经,他坚持不打麻药进行摘除右眼手术,挨了整整72刀,手术过程中,他全程紧咬手帕,紧抓床单,浑身汗如雨下,但却一声不吭
革命旧伤在前,岁月无情在后,这位老帅晚年饱受病魔折磨,而随着各种老年疾病的“造访”,身体更是每况愈下。
1973年,刘伯承丧失了思维能力,两年后,又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尽管多年来,他基本都与病床为伴,鲜少过问参与政治问题。

可当邓小平75年再次被打倒的消息传来,这位老革命家再也无法坐视不管,他对前来看望自己的华国锋,提出了一个特殊的“要求”!
刘伯承与邓小平的情谊,始于38年的中央苏区,早在此前,他们就早已对对方有所耳闻,而见面后更是一见如故,邓小平虽然比刘伯承小了整整一轮,可两人搭档共事后,却合作默契,相辅相成,携手走过了千难万险,还诞生了后来名震天下的“刘邓大军”。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刘伯承和邓小平曾并肩战斗十年之久,共同领导和指挥八路军129师和晋冀鲁豫野战军、中原野战军、第二野战军。

尽管建国后,刘伯承与邓小平分管工作不同,也不再整天朝夕相处,可两人的情谊却只增不减,两家人更是亲如一家。
刘邓麾下的战地记者,曾用这样一句话,精准概括了两位老革命家的关系“刘邓之间难以放进一个顿号”。而邓小平也亲口承认“在我们两人心里,也觉得彼此难以分开”.
正因如此,双眼失明的刘伯承,在病重期间曾对华国锋说道:
“我死后只提一个要求,就是要邓小平主持追悼会,否则决不进八宝山,让我的儿子把我的尸体扔进荒郊野外去算了。”

在很多人看来,刘伯承的这个要求,似乎有些“放狠话”的意味。虽然当时小组织已经垮台,可掌权者却是华国锋,而邓小平也尚未复出,不要说要求他为自己主持追悼会,提及他的名字为他说话,甚至都有些不合时宜.
可事实上,自从怀仁堂抓捕行动成功落幕,邓小平的复出,已经是众望所归,这不仅是党内绝大多数的意见,更是民众们的热切呼声。
叶剑英、王震等老帅们,纷纷出面四处奔走,为促成邓小平的复出而努力着,而华国锋也同意,在“适当时机”解决邓小平的工作问题!

1977年7月16日,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大会决定恢复邓小平的党政军领导职务,在历经“三进冷宫”之后,这位饱经沧桑的政坛老人,终究还是得到了人民的选择,获得了第三次解放。
得知这个消息,刘伯承自然是兴奋不已,他虽然双目失明,但完全能够想象出,邓小平重回中央时意气风发的场面。
1986年10月7日,刘伯承元帅的人生旅程走到了尽头,享年94岁。7天后,中央在京西万寿路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礼堂前厅,为他举行了遗体告别仪式。

那一天,几乎所有在京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所有的军队高级将领,还有仰慕一代元帅的各界人士都来为刘伯承送行,而作为刘帅的老友,邓小平更是率全家子孙,最先来到灵堂,就连邓家身患残疾的邓朴方,都亲自来到告别仪式现场,他摇着轮椅来到刘伯伯面前,送别了这位革命老前辈。
卓琳与刘帅的夫人汪荣华抱头痛哭,而邓小平向刘伯承遗体三鞠躬,然后长久地伫立在遗体前,凝视着、深思着,泪水无声地顺着脸颊流了下来。
10月16日,刘伯承的追悼大会在首都人民大会堂举行,3000多人聚集在一起。正如刘伯承所期待的那样,他生前的老战友、老搭档邓小平,亲自出面主持了追悼大会。

五天后,邓小平还特意为老友撰写了一篇悼文,名为《悼伯承》,在《人民日报》上发表:
文中写道:
“伯承久病,终于不治。我和他长期共事,相知甚深。他的辞世,使我至为悲痛。”
而这也是邓小平人生中,写过的唯一一份悼文,可见刘邓二人情谊笃切。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讲到这里,欢迎大家点击头像进入主页观看更多精彩内容,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