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军在市投资管理委员会2025年第一次会议上要求
提高政府投资效益 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咸宁网讯 记者吴文谨报道:4月11日,市投资管理委员会2025年第一次会议召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和市委工作安排,研究深化全市投融资体制改革、国有“三资”管理改革以及项目建设工作。市委副书记、市长杨军出席会议并讲话。
杨军指出,要坚持创新思维,解决投资怎么来的问题。树牢正确政绩观,坚持久久为功,尊重产业发展基本规律,聚焦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特色产业做招引,在完善产业链条、增强产业配套能力上下功夫。切合各地区发展实际,增强资源要素整合能力,盯住风口、抓住机遇,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放大优势、实现突破。
杨军要求,要坚持开放思维,解决投资需求不旺的问题。要抢机遇、抓大项目。抢抓宏观政策靠前发力的机遇,谋划实施更多牵引性、撬动性强的项目,推动更多工作纳入中央政策统筹和发展规划。坚持以供给创造需求,抓紧抓实抓牢咸宁国际陆港、长江咸宁港等重大生产力布局项目以及低空经济发展机遇。要理“三资”、做大底盘。坚持“资源资产化、资产证券化、资金杠杆化”,推动国有企业资本规模迅速扩大、融资能力快速提升,发挥国有企业投资牵引作用,引入社会资本投资。要推改革、扩投资渠道。坚持“股权投资做引导、债权融资做增信、资本市场公开募资做培育”,推动金融服务特别是“财政+金融”组合机制创新,发挥好政府投资基金引导带动作用。
杨军要求,要坚持效益思维,解决有效投资不足的问题。把握好“主与次”“快与稳”“发展与安全”的关系,让投资迅速产生“产业支撑力”、转化为“功能配套力”,重点投链主企业、主导产业,激发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活力。做好“两算”工作,尽快把有效投资变成有效资产,为实现滚动投资打牢基础,推动持续、有效投资。
杨军强调,要坚持“投资于人”,解决扩内需不够的问题。做到“社会资本能投尽投、国有企业精准补位、政府投资兜底保障”,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坚持有解思维,解决抓投资能动性不够的问题。紧盯问题导向,发挥团队作用,发扬“拼抢实”作风,抓紧抓实投资和项目建设,为打造武汉都市圈绿色发展重要增长极蓄势赋能。
市领导李丽、张廷、刘复兴、夏福卿、郑黎明出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