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前列腺癌是一种发生在前列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全球范围内,前列腺癌是男性中发病率第二高的恶性肿瘤,仅次于肺癌。研究表明,射精频率与前列腺癌风险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关联。
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国际知名期刊《European Urology》(IF:24)上发表了一篇题为“Ejaculation Frequency and Risk of Prostate Cancer: Updated Results with an Additional Decade of Follow-up”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长达十年的额外随访,进一步更新了相关结果。研究发现,每月射精频率超过21次的男性,其患前列腺癌的风险显著降低。这一发现为前列腺癌的预防和风险评估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研究背景
前列腺癌(PCa)是全球男性中最常见的癌症之一,约占所有新诊断癌症病例的15%,并且其疾病负担仍在不断增加。尽管饮食和身体活动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前列腺癌的二级预防提供帮助,但目前尚缺乏针对健康成年男性的、基于科学证据的建议来降低前列腺癌的风险。已知的疾病危险因素(如年龄、种族、家族史和遗传多态性)大多是不可改变的。性行为可能是一种潜在的可改变的风险因素,并可能通过多种特定机制影响前列腺癌的发展。其中一种生物学机制涉及致癌分泌物在前列腺内的积累,这可能为前列腺癌的发生创造更多机会,这种现象有时被称为“前列腺停滞假说”。基于这一假设,2004年发表的卫生专业人员随访研究(HPFS)队列的前瞻性报告发现,在8年的随访期内,每月射精频率与前列腺癌风险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与每月射精4-7次的男性相比,中年时期报告每月射精≥21次的男性患前列腺癌的风险降低了50%。尽管这些初步发现令人关注,但研究中射精频率与前列腺癌风险降低之间的关联在问卷调查之前的一段时间内最为显著,这引发了对未确诊前列腺癌可能对结果产生潜在影响的担忧。
为了验证和进一步完善这些初步结果,哈佛研究团队在HPFS队列中开展了一项更新的研究,增加了10年的随访时间,并纳入了3839例前列腺癌病例——这一数量是原始报告中的两倍多。这项更新的分析使我们能够解决潜在的反向因果关系问题,调查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筛查的潜在影响,并确定射精频率与前列腺癌之间的关联是否因临床疾病特征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正如在其他前列腺癌危险因素中观察到的那样。此外,由于射精频率可能是健康状况的一个指标,并可能与多种原因导致的死亡率相关,当前的分析还考虑了竞争性死亡原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因此,这项更新的分析是对美国大型前瞻性队列中射精频率与前列腺癌之间关联的全面评估。
研究设计
此项研究是一项针对卫生专业人员随访研究(HPFS)参与者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共纳入31,925名男性。研究利用参与者自我报告的每月平均射精频率数据,随访时间从1992年持续至2010年。射精频率在三个时间点进行评估:20-29岁、40-49岁以及问卷分发前一年。主要研究结果为前列腺癌(PCa)的总发病率以及临床相关疾病亚组的发生率。研究使用Cox模型估计风险比(HRs)和95%置信区间(CIs)。在18年的随访期间,共诊断出3839例前列腺癌病例。

研究结果
在480,831人年随访期间,共有3,839名男性被诊断出患有前列腺癌。研究发现,40-49岁时的射精频率与年龄标准化的体重指数、身体活动、离婚、性传播感染史以及总热量和酒精的消耗呈正相关。到2008年,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的利用率、PSA检测的数量和前列腺活检的频率在不同射精频率类别中相似。
在多变量分析中,与每月射精4-7次的男性相比,40-49岁时每月射精≥21次的男性患前列腺癌的风险比为0.78(95%置信区间0.69-0.89;趋势p<0.0001)。这种关联主要由低风险疾病驱动,且在仅限于接受PSA筛查的队列中结果相似。此外,研究结果不太可能因竞争性死亡原因而改变。这表明较高的射精频率与较低的前列腺癌发病风险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40-49岁射精频率与前列腺癌风险
研究结论
研究表明,在整个成年期,较高的射精频率对前列腺癌的发病机制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尤其是对低风险前列腺癌。综上所述,成年男性报告较高的射精频率与随后被诊断为前列腺癌的可能性较小,这一发现为降低前列腺癌风险提供了新的视角。原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302283816003778?via%3Dihub
推荐您看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归医悦汇所有。欢迎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医悦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