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援引外交部网站本月8号发布的消息,发言人在回应“欧盟委员会执委敦促中方尽快减少对欧巨额贸易顺差,让中欧市场开放程度保持一致”的新闻时明确指出,中国从不追求贸易顺差,而且中欧目前的顺差是基于产业结构、产业分工、贸易方式以及外部因素综合而来的客观结果。发言人强调,绝大部分在华经营的欧盟企业得到了丰厚的回报,但是欧盟在近些年却持续收紧对华出口高技术产品,此举是造成中欧贸易不平衡的直接原因。发言人重申,如果欧盟真心想解决双方贸易不平衡的问题,就不应该指责中方,而是尽快撤销对华出口管制。
其实每当中欧双方坐下来讨论如何解决现有的贸易争端时,欧盟每每都会拿中欧的巨额顺差说三道四,而且将欧盟形容成“中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者。这套把戏无非就是希望中国能对欧盟开放他们所需要的行业,比如能源、交通、金融等事关国家命脉的支柱型行业。
中欧贸易不平衡不是中方造成的
不过在中欧全面投资协定早已被欧盟单方面搁置,同时欧盟又积极跟随美国要搞所谓的“去风险化”时,欧盟的这套说辞不仅不会奏效,反而被我方用极为直白的方式予以回击。事实上,中国市场对欧盟企业的开放程度不可谓不高,意大利的奢侈品,法国的客机,德国的机床和汽车,英国的金融,西班牙的农产品,凡是欧盟各国的拳头产品,中国从来就没有真正拒绝过。相反,能够打入欧洲市场的“中国制造”,却被严格限制在中低端产品,而电动车在欧洲的突然崛起,根本原因还是欧洲车企“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欧盟竟然还拒绝了中国投资,甚至还要“远离中国”,来寻求所谓的“供应链安全”,由此带来的结果就必然是中国对欧贸易顺差持续扩大。不仅如此,中欧之间巨大的贸易顺差,如今已经开始变为从“中国想卖的欧洲不买”,变成“中国想买的欧洲不卖”。
欧洲对华禁运半导体设备是自己堵死对华出口道路
以德国为例,根据德媒《明镜周刊》本月4发布的报道称,德国联邦铁路公司的内部文件显示,如果强行推动拆除德国铁路系统中涉及华为公司的所有部件,至少需要花费4亿欧元,并且拆除计划一旦实施,将造成不可避免且极为严重的项目延期。由此可见,真正的风险从来就不是中企制造的产品,而是对中企乃至于对中国抱有恐惧和仇恨心理的反华势力。
如果说华为是“中国想卖的欧洲不买”,那么半导体生产设备就是典型的“中国想买的欧洲不卖”,荷兰政府在欧盟的支持下,公然破坏自由贸易秩序和国际规则,配合拜登政府大搞对华半导体设备出口管制,美其名曰“保护国家以及产业链安全”,实则就是用这种歇斯底里的方式,意图彻底打断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崛起进程。而现在,欧盟高层又拿出一副受害人的嘴脸,要求我国进一步开放市场,并且“与欧洲保持一致”。
中欧贸易结构调整应为双方利益服务
必须指出的是,持续扩大开放市场,是中国推动深化改革的组成部分,欧洲企业想要来中国市场闯荡,我们当然不会拒绝,因为这本身就是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但欧盟最好先掂量一下自己当前的对华政策,在面对今天的中国时能不能“玩得起”,而不是遭遇连续失败之后就急着要“掀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