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代的滚滚浪潮中,交通是社会发展的“先行官”,而我国铁路的飞速发展,无疑是其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2024年1至11月,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40.08亿人次,首次突破40亿人次大关,一系列亮眼数据背后,蕴藏着中国铁路发展的斐然成果与深远意义。
从基础设施建设维度来看,我国铁路网织就了一张愈发致密的“民生大网”。池州至黄山高铁、兰张高铁中川机场至武威东段等新线相继通车,全国铁路营业里程成功突破16万公里,高铁营业里程超4.6万公里。这些冰冷数字的背后,是无数偏远地区与外界接轨的热望得以实现。武威、招远等城市步入高铁时代,不仅改写了当地的交通版图,更让人才、技术、资金等发展要素的流通摆脱了地理限制,得以高效汇聚。铁路客运车站星罗棋布,超3300座车站投入运营,高铁车站1300座,精准覆盖99%的20万人口以上城市与97%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为民众的日常出行、商务出差、求学求职铺就坦途。
客运能力飞跃的同时,铁路服务品质的升级同样令人瞩目。2024版运输规程落地,堪称便民“大礼包”。铁路12306功能不断迭代,同车接续、在线选座直击旅客换乘选座难题;数字化电子发票让报销流程化繁为简;计次票、定期票、旅游套票的推广,契合不同出行频次、目的的需求,赋予旅客更多选择自由。便捷换乘、地铁免安检、互联网订餐、“静音车厢”等贴心服务百花齐放,将出行舒适度拉满。这些细节里,彰显着铁路部门“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让旅客在奔波旅途中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
铁路客运蓬勃发展,其溢出效应辐射至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在区域协同层面,高铁如穿梭的“经济纽带”,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借高铁之力,打破城市间行政壁垒,实现资源共享、产业协同。“同城效应”让上班族得以跨城通勤,企业能拓展异地业务,激活区域经济内生动力;公益性“慢火车”与乡村振兴列车,则承载着民生温度,护送偏远山区群众走出大山,带去增收希望,也带回先进理念与技术,均衡城乡发展资源;文旅融合方面,铁路与景区、酒店深度联动,广深港高铁跨境旅客大幅增长、中老铁路架起跨国交流桥梁,既拉动旅游经济,又促进文化交流与商务合作,拓展对外开放新空间。
当然,铁路发展仍任重道远。随着客流高峰日益频繁,春运等特殊时段的运输压力不容小觑;旅客多元需求持续涌现,服务精细化、个性化有待深挖;不同区域铁路发展仍存在不均衡现象,部分偏远地区线路有待加密优化。
面向未来,国铁集团肩负重任。要紧盯客流需求变化,利用新线路、新车站、新装备优势,精准调配运力,优化列车开行方案;春运筹备要未雨绸缪,加大安全检查力度、升级服务预案,确保旅客平安有序出行;持续投入科技创新,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赋能客运服务,挖掘潜在需求;不忘偏远地区帮扶,让铁路发展红利普惠大众。
中国铁路客运的辉煌成就,是国家实力增长的生动注脚,更是民生改善的坚实依托。在迈向交通强国的征程中,铁路必将一路高歌猛进,载着人民的期望与时代的使命,驶向更为灿烂的明天,持续赋能经济腾飞与社会进步。(河南 付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