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七次下西洋,没留下一块殖民地,原因值得我们思考

河山明志 2024-10-23 01:27:28

谈及世界上的第一个伟大的航海家,应该从明朝算起,在郑和下西洋时,其他的航海家都在后面,航海家哥伦布比郑和晚了整整87年,麦哲伦比郑和晚了114年。

郑和七下西洋时,途径南洋和中东一带,最远到达了非洲的东部,在今天的索马里附近。郑和下西洋是我国古代航海史上的巅峰之作。

很多人好奇,郑和下西洋为何没留下一块殖民地呢?在大航海时代来临时,欧洲各国在世界各地都曾留下过殖民地,并且在殖民地上,欧洲的资本家们赚的是盆满钵满,也为欧洲在近代的崛起打下了基础。

当时大明朝如果下决心开始发展殖民地,明朝在未来很有可能与欧洲的发展不相上下,甚至超过欧洲,成为世界第一大国。并且这个假设是很有可能实现的,因为明朝的海军是很强的,在明末时期,明朝的败军之将郑成功,可以将当时号称“海上马车夫”的荷兰打跑,由此可以联想,朱棣时期的海军在世界上有多么强大。

但是,请大家记住,郑和下西洋是永远不可能开拓殖民地的,为什么呢?我们先聊一聊郑和为什么下西洋。

朱棣说,我是派郑和去找我那失散多年的侄儿朱允炆啊,当初是四叔不好,把侄子给弄丢了,侄子你回来,四叔一定会疼你。朱允炆心里想:你这个四叔,坏得很。

当然,找侄子是次要的,其实,朱棣派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有两个。

一是向世界各国宣扬大明的国威,促成万邦来朝的盛景。

二是与世界各国发展贸易往来,促进明朝的经济发展。

很多人读到这很纳闷,为何选一太监去下西洋呢?

郑和原名叫马三保,祖上是云南的藩王,算下来,马三保是正经八本的贵族,在童年时期的马三保,可是说幸福得像花儿一样。

然而,十岁那年,明军攻入云南,烧杀掠夺,马三保同学的脑袋倒是保住了,关键部位却没保住,从此不能站着排水了。一夜之间,马少爷变成了马公公,被分配给了燕王朱棣手下当差。

常言道:打铁还需自身硬,虽然有贵人朱棣的相助,马三保要想成就大事,自身也要努力。

太监一般都不识字,但马三保一样,人家可是贵族出身,家庭教育那是杠杠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只是如今虎落平阳被犬欺。

后来,朱棣在靖难之役中,马三保作为贴身太监,屡出妙计,所以说,读过书就是不一样。这给朱棣高兴的,直接说道:小马子,有前途,以后你就叫郑和吧。

话说这文臣武将功劳再大,在皇帝眼里,你终究还是个第三者,都不如天天陪伴在身边的郑公公最贴心。

下西洋是个大事,朱棣可是下了血本,派了几百艘船只,整整装了两万七千多人,规模那是杠杠的,这支船队,即将带着大明王朝的梦想,扬帆远航。为了你我用了朝廷的积蓄,漂洋过海的来看你。

在第四次航海中,郑和来到了神奇的非洲大陆,并带回来了一只神兽麒麟,麒麟是啥?长颈鹿!朱棣回道:一个字,绝!再给我整个凤凰回来,配成一对。

于是,郑和第五次航海就是为了给朱棣找凤凰去了。结果凤凰没找到,转圈撒钱去了。世界各国无不拍手叫好。

朱棣驾崩后,儿子又是个短命的皇帝,孙子宣德皇帝继位,这好消息要告诉大家啊,与民同乐嘛,于是郑和第七次下西洋轰轰烈烈的开始了,临行前,宣德皇帝嘱咐郑和,一定要把我登基的好消息告诉各国。

明朝后来为啥不安排人再下西洋了呢?答案很简单,装大哥是需要钱的,兜里没钱了,谁还认你做大哥。

郑和七下西洋宣扬了我大明国威,使得万邦来朝。然后呢?

其他小国磕了个响头,大喊大明威武霸气,再让人家顺走了一大票白银。舒服的是朱棣老人家,哭的是交银子的老百姓,毕竟万邦磕头,老百姓都没听到个响儿。

郑和也属实风光了一把,不计成本地为其他国家“谋福利”,确实给朱棣引来一群小弟。可我总觉得总是哪里不对,总结起来就一个字:“亏”。但朱棣觉得,出门在外,结交朋友,该花的钱,一定要花,绝不能含糊。

很多人会想,当时的大明朝这么有钱,又这么有实力,为何不去海外开殖民地呢?

有人说,明朝是一个热爱和平的朝代,不会像欧洲人那样野蛮。“爱好和平”这四个字在世界上讲出来,会被人家嗤之以鼻的,我不是赞成明朝去侵略,但本质上是因为明朝缺少狼性。

但我们美其名曰:我们爱好热爱和平。说得难听点,挨打的时候讲和平是一点用处都没有的,只会被人嘲笑。

郑和七次下西洋,去过印尼、去过南非、去过南太平洋等等,确实是大航海时代的一个壮举。但事实是,没有取得一块殖民地。

结果是将朱棣手中的钱财消耗殆尽,最后万邦来朝,图一个虚名而已,本质就是劳民伤财,对于明朝后来的贸易往来几乎没有任何的贡献。

因为当时明朝发展的是小农经济,小农经济就是一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的特点是自己种的自己吃,自己做的工具自己用,不需要商品交换。

在小农经济的影响下,明朝的商业发展的很差,老百姓也不需要进行商品的买卖,商品的流通性很差,所以就算郑和下了一百次西洋也没啥用,老百姓家中几乎没有剩余产品去卖,也不需要买任何的东西,贸易往来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西方国家为何能开展殖民地呢?早在明朝时期,西方国家已经开始文艺复兴,商品经济也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后来的工业革命才会应运而生。

众所周知,蒸汽机的运转,他需要带动更多原料和市场,我们以英国为例,英国需要原料进入机器,生产后要有地方卖,所以英国会在世界各国寻找原料市场,加工后就需要商品市场,因为机器大规模生产的商品,仅凭在内部是很难都消化掉的。所以,为了满足资本市场的发展,英国势必会开拓海外殖民地,从殖民地中获取商品的原料和打通其他国家商品的市场。

反之,到了明朝这边,因为忍受不了沿海倭寇的骚扰,朱元璋曾提出了“片板不得下海”的规定,明朝也由此开始禁海,本质上是为了维护明朝的统治,牺牲了与世界交流的最好机会,由此错过了大航海时代,在经济上、制度上、文化上全面的落后于世界,同时也间接的导致了晚清时期的落后挨打。

在明清两代近六百年中,我认为落后于世界主要有这四点原因:

一是内耗,主要集中于在明末清初,大大小小的战乱很多。

二是丧失海洋,使明清两代没有跟上世界急速发展的节奏,就此落后于西方,这也是令我最触动的一点。

三是封建制度,古代的封建王朝平均寿命也就二三百年,其根本原因在于“封建”二字。

四是科技落后,在明清两代,我们没有出现像达尔文、牛顿、伽利略等这样的科学家,原因在于封建王朝的教育落后,还停留在苦读四书五经的阶段,其实本质也是封建王朝为了维护其统治,对百姓思想的禁锢。

综上所述,因为封建王朝的局限性,以及小农经济的约束,导致了郑和下西洋没有留下一块殖民地,也没有什么实质上的贡献。

声明:文图均转载网络,内容未核实,如有侵,请联系删除。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