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张松是啥下场?身居高位却卖主求荣,最后东窗事发死于非命

柏拉图的诉说 2025-02-19 10:13:43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烽火连天,汉室衰微,如同摇摇欲坠的破屋,在风雨中艰难支撑。

各方势力你方唱罢我登场,为了争夺土地、人口和资源,展开了激烈的角逐。

在这乱世之中,益州,这片被山川环绕的富饶之地,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优势,暂时避开了中原地区的战火纷飞,保持着相对的安宁。

益州牧刘璋,这位汉室宗亲,继承了父亲刘焉的基业,坐拥益州。他为人宽厚温和,性格中却带着几分软弱与优柔寡断。

在他的治理下,益州虽然没有经历大规模的战乱,但内部也并非风平浪静。一些地方势力蠢蠢欲动,对刘璋的统治构成了潜在威胁。

张松,蜀郡成都人,在刘璋手下担任别驾一职。别驾作为州牧的重要属官,地位颇高,不仅能够参与益州的核心决策,还时常跟随刘璋左右,出谋划策。

刘璋对张松颇为信任,许多重要事务都交予他处理。张松身材矮小,其貌不扬,却拥有过目不忘的惊人记忆力和出众的才学。

他自视甚高,常常觉得自己的才能在刘璋手下被埋没,无法得到充分施展。

在那个英雄辈出、渴望建功立业的时代,张松内心深处一直渴望着能遇到一位明主,让自己的才华得以尽情绽放

出使曹营,希望破灭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在基本统一北方后,挥师南下,目标直指荆州。

荆州牧刘表之子刘琮不战而降,曹操轻而易举地拿下了荆州,一时之间,曹操的势力如日中天,成为了各路诸侯最为忌惮的存在。

此时的刘璋,听闻曹操已占据荆州,心中惶恐不安。他深知,荆州与益州相邻,曹操一旦有了进一步扩张的打算,益州很可能成为他的下一个目标。

为了寻求自保,刘璋决定派遣张松出使曹营,向曹操示好,希望能与曹操建立友好关系,以此来换取益州的和平与安宁。

张松接到出使曹营的任务后,心中暗自欣喜。他认为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不仅可以完成刘璋交代的任务,还能借此机会为自己寻找一个更好的归宿。

在他看来,曹操雄才大略,统一北方,是一位值得追随的明主。如果能得到曹操的赏识和重用,自己便能摆脱在刘璋手下郁郁不得志的困境,实现心中的抱负。

怀揣着这样的想法,张松满怀期待地踏上了前往曹营的道路。一路上,他精心准备,思索着如何在曹操面前展现自己的才华和能力,以期能得到曹操的青睐。

然而,当他抵达曹营,见到曹操的那一刻,他的心情瞬间跌入了谷底。曹操此时刚刚轻松拿下荆州,可谓志得意满,意气风发。

面对前来示好的张松,他态度傲慢,极为轻慢。在曹操眼中,张松不过是一个来自偏远益州的使者,刘璋的示好也只是弱者的无奈之举,并没有什么值得重视的地方。

而且,张松身材矮小,其貌不扬,与曹操平日里所见的那些仪表堂堂的谋士和将领截然不同,这第一印象就使得曹操对他好感全无。

在与张松的交谈中,曹操更是丝毫不给张松面子,对他的建议和观点不屑一顾。

当张松试图向曹操阐述益州的战略地位以及与曹操合作的种种好处时,曹操却不耐烦地打断了他,甚至对他冷嘲热讽。

不仅如此,曹操只封了张松一个小小的越巂郡苏示县县令,这与张松心中的期望相差甚远。

他本以为自己凭借才华能得到曹操的重用,至少也能谋得一官半职,却没想到只得到了这样一个偏远小县的县令之位。

张松感到自己受到了极大的侮辱,心中充满了愤怒和怨恨。他原本对曹操的敬仰和期待瞬间化为乌有,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敌意。

他意识到,曹操根本不是他所期待的明主,在曹操这里,他的才华永远得不到施展。怀着满心的不甘和愤怒,张松离开了曹营。

这次出使曹营的经历,成为了张松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也为他日后背叛刘璋,投靠刘备埋下了伏笔。

暗投刘备,密谋卖主

张松怀着满腔的愤怒与失望,离开了曹营。在归途中,他反复思考着自己的未来。此时,刘备在荆州的名声传入了他的耳中。

刘备以仁德著称,礼贤下士,广纳人才,在乱世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张松心想,或许刘备才是那个能让自己施展才华的明主。

回到益州后,张松极力劝说刘璋与曹操断交,转而与刘备交好。他向刘璋夸赞刘备的仁义和雄才大略,称刘备是一位值得信赖的盟友。

刘璋本就对曹操的态度有所不满,再加上张松的一番劝说,便决定派法正前往荆州,与刘备建立联系。

法正,这位同样在刘璋手下不得志的谋士,与张松私交甚好。他早就对刘璋的统治感到失望,渴望能找到一位更有前途的主公。

当他接到出使荆州的任务时,心中暗自欣喜。他深知,这可能是自己命运的一个转折点。

法正来到荆州后,受到了刘备的热情款待。刘备与他促膝长谈,表达了对他的赏识和对益州局势的关切。

法正被刘备的诚意所打动,他向刘备详细介绍了益州的内部情况,包括山川地理、兵力部署、粮草储备等重要信息。

他还趁机向刘备陈述了夺取益州的方略,认为凭借刘备的英才大略,再加上张松在益州内部的接应,夺取益州并非难事。

刘备听了法正的建议,心中大为心动。他早就对益州这块富饶之地有所觊觎,如今有了法正和张松的支持,夺取益州的计划似乎变得更加可行。

于是,刘备与法正达成了默契,决定共同谋划夺取益州的事宜。法正回到益州后,与张松紧密合作,开始为迎接刘备入蜀做准备。

他们在刘璋面前不断为刘备说好话,逐渐消除了刘璋对刘备的疑虑。同时,他们还秘密联络了益州内部的一些对刘璋不满的势力,争取到了他们的支持。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曹操准备攻打汉中的张鲁。刘璋得知消息后,担心曹操在拿下汉中后会顺势进攻益州,心中十分恐惧。

张松趁机劝说刘璋,邀请刘备入川,让刘备攻打张鲁,以增强益州的防御力量。刘璋听从了张松的建议,派法正率领四千兵马前往荆州,迎接刘备入蜀。

刘备得知刘璋的邀请后,立刻率领庞统、黄忠、魏延等将领,带领数万大军向益州进发。

刘璋亲自出城迎接刘备,为他提供了大量的兵马、粮草和物资,还让他督领白水关的兵马,去攻打张鲁。

刘备到达葭萌后,并没有立即进攻张鲁,而是停下来广施恩德,收买人心。他深知,要想真正夺取益州,不仅需要军事力量,还需要得到益州百姓的支持。

在这段时间里,张松和法正作为刘备的内应,在益州内部积极活动,为刘备传递情报,提供支持。

东窗事发,命丧黄泉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曹操在基本稳固了北方的统治后,将目光投向了南方的孙权,亲率大军进攻孙权。

孙权深知曹操的强大,自己难以独自抵挡,于是向刘备求救。刘备接到孙权的求救信后,认为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他一方面向刘璋表示,自己要离开益州,去援助孙权,抵御曹操的进攻;另一方面,又向刘璋提出,希望刘璋能够增拨一万名士兵和相应的军用物资及粮食,以增强自己的实力。

刘璋对刘备的要求十分不满。他觉得刘备进入益州后,并没有按照约定去攻打张鲁,反而在益州广施恩德,收买人心,这让他对刘备的意图产生了怀疑。

而且,刘备此次要求增兵增粮,数量如此之大,刘璋担心刘备会借此壮大自己的势力,对自己构成威胁。

于是,刘璋只给了刘备四千人,军用物资和粮食也只给了一半。刘备见刘璋如此吝啬,心中大怒。

他觉得刘璋不识好歹,自己为了益州的安危,准备去对抗曹操,刘璋却如此不配合。

于是,刘备以此为借口,激怒将士说:“我们为益州讨伐强敌,士卒劳苦,而刘璋却爱惜财物,如此吝啬,怎么能为他死战呢!”此时的刘备,已经做好了与刘璋决裂的准备。

张松听闻刘备要离开益州,心中十分焦急。他深知,刘备一旦离开,他们之前所谋划的夺取益州的计划就会彻底落空。

于是,他急忙写信给刘备和法正,信中说道:“大事将成,不能放弃!”在他看来,刘备已经在益州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此时正是夺取益州的关键时刻,绝不能因为孙权的求救而放弃。

然而,张松万万没有想到,他的这封信竟然被他的哥哥张肃截获了。

张肃,时任广汉郡太守,他一直对刘璋忠心耿耿。当他看到张松的信后,心中大惊。

他深知张松的行为是背叛刘璋的大罪,一旦事情败露,不仅张松性命不保,整个张家也会受到牵连。

为了自保,也为了维护刘璋的统治,张肃决定向刘璋告发张松。

刘璋得知张松背叛自己的消息后,顿时怒不可遏。他没有想到,自己如此信任的张松,竟然会做出这样卖主求荣的事情。

他立刻下令,将张松抓住并处死。同时,刘璋向各关口要塞守将发布文书,命令都不要与刘备往来。

刘璋的这一举动,彻底断绝了他与刘备之间的关系,也让益州陷入了一场残酷的战争之中。

刘备得知张松被杀的消息后,心中悲痛万分。他知道,自己与刘璋之间已经没有了回旋的余地,战争一触即发。

于是,刘备果断采取行动,杀了刘璋部下的白水军督杨怀、高沛,责备他们对客人无礼。

随后,刘备率领军队直接进驻关头,吞并了杨怀、高沛的部队,进军占据了涪城。

至此,刘备与刘璋彻底翻脸,益州之战正式爆发。

身后余波,历史评说

张松的死,对于刘备集团而言,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损失。他作为刘备夺取益州的重要内应,为刘备提供了诸多关键的情报和支持。

若他不死,凭借他对益州的熟悉以及在益州内部的人脉关系,极有可能在刘备的阵营中占据重要地位,或许能成为刘备身边的核心谋士之一,为刘备在益州的统治和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然而,从历史和道德的层面来看,张松卖主求荣的行为始终难以被人所原谅。

在那个时代,忠诚被视为臣子最重要的品质之一。

刘璋虽性格软弱,能力有限,但他对张松可谓信任有加,委以别驾的重任,给予了他参与核心决策的权力和地位。

而张松却仅仅因为自己的野心和私欲,就背叛了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刘璋,这种行为严重违背了当时的道德准则和人臣之道。

0 阅读:3

柏拉图的诉说

简介:人生如戏,个性演绎,每一笔都是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