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姜:从临淄到曲阜,我离别了哥哥;从曲阜到临淄,我失去了丈夫

文史详谈 2023-05-29 18:23:27

文姜与夏姬、息妫、西施被称为春秋时期的四大美女。文姜还有一个姐姐,名叫宣姜,她的故事我们已经讲过了。感兴趣的可以打开这篇看一看:《齐桓公的亲姐妹宣姜:她的两任丈夫是父子,两段婚姻生了七个子女》。今天,我们来看看文姜的故事。

我这么漂亮,怎么就嫁不出去了呢?

文姜的父亲是齐僖公,作为一名老父亲,很想把女儿嫁出去,但这事急不得。

齐僖公一开始看上的人是郑国的世子。郑国邻近卫国,自己的另一个女儿——宣姜嫁到了那里。如果两个女儿能在中原的两个国家立足,使郑、卫两国都能和齐国加强联系的话,那自是再好不过。

但当齐僖公向郑国提出这样的意愿后,却被拒绝了。郑国的世子忽认为:齐强郑弱,条件相差太远,实在不般配。

齐僖公见对方的态度这么明确,也就断了此想。那么,远的不行我们就来近的吧,齐僖公把眼光放到了邻近的鲁国。公元前709年,齐僖公将女儿嫁给了鲁桓公。文姜这一去就是15年,直到公元前694年她才再次回到齐国。那时,国君已经不是父亲,而成了兄长——诸儿,史称齐襄公。

文姜的想象图,源自网络

鲁国和齐国是邻国,来往毕竟方便了些。文姜出嫁以后,齐僖公还派人来看过她。从这一点来说,她比姐姐宣姜幸福多了。姐姐嫁到卫国以后,是死是活,父亲好像就不再过问了。

嫁到鲁国的文姜,在三年后生下了一个儿子,给他起名叫同。同后来继承了国位,史称鲁庄公。

齐国的首都是临淄,鲁国的首都是曲阜。从临淄到曲阜,对文姜来说,虽然成为了一国君主的夫人,所生的孩子也成为了国君的未来继承人,但这一次出嫁,她还是损失了很多,比如她不能再见到自己的哥哥——诸儿。

据说,文姜还没有出嫁时,就与哥哥诸儿发生了私情。究竟是不是呢?这也不太好讲。但她和哥哥确实在15年后发生了一场乱伦。后人可能据此而推想,觉得他们早已经有了奸情。

就算二人是清白的吧,但这一出嫁确实是让她见不到哥哥了,也让哥哥见不到了她。

本着疑罪从无的原则,我们还是倾向于认为:文姜在出嫁之前,并没有和兄长发生苟且之事。

男人始终有一个忧虑,就是生下来的孩子是不是自己的。在我国的古代,人们早已有办法,来检查一个新娘是不是处女,以及出嫁前有没有怀孕。即便春秋的时候,这方面的检查还不成熟,但肯定也是有了,因为这是男人自古以来最关心的事情了。普通的男人都是这样,何况是国君呢?

贞洁牌坊

试想,无论是齐国还是鲁国,肯定都不能接受一个有了私情的文姜。齐国如果把这样的文姜嫁出去,或者鲁国要是把这样的文姜娶回来,那这两个国家大概就是不想在江湖上混了。

可以肯定地说,文姜在嫁到鲁国时,还是处子之身。

我又回到了齐国,这一回来就很难回去了

公元前694年,文姜嫁到鲁国之后的十五年,她和夫君受邀来到了齐国。这一次的出访和回娘家,却发生了大事。

这时,文姜的哥哥诸儿已经成为了齐国的国君。他看到妹妹回来后,就和她发生了奸情。鲁桓公发现了以后,怒斥了文姜。文姜又来哥哥这里告状,齐襄公听了以后,恶从胆边生。假借着请鲁桓公喝酒,把他灌醉了。又派了一个名叫彭生的护送鲁桓公回国。在半路上,彭生按着齐襄公的指示,折断了鲁桓公的骨头。很快地,鲁桓公就去世了。

鲁桓公被杀以后,鲁国就上门来说理了,要讨回一个公道。大家还真是有默契,鲁国只要求杀掉彭生,给死去的国君一个交代。齐襄公也没有婆婆妈妈,立刻就把彭生拉出去杀了。一场国际外交风波,就这样才被平息了。

可怜彭生,为君王卖命,最后真的被君王出卖了,拿出去做了替罪羊。这件事情记载于《左传》中,后来又被《史记》引用。到了明朝的时候,《东周列国志》中也记载了这个故事,并进行了很多的添油加醋。

事情平息以后,文姜长时间没有再回到鲁国,她定居在齐鲁边界的齐国一侧。她的哥哥知道后,也在这附近筑了一个住处,二人常有来往。公元前686年,齐襄公被杀。之后,文姜又活了13年,逝世于公元前673年。

她和哥哥的私情,并没有影响到鲁国人给她极高的评价。鲁国厚葬了她,称她为“小君文姜”。

今天的文姜广场

和哥哥的私情发生之后,她又活了21年。在这漫长的余生中,她所做的事情,都没有再被浓墨重彩地书写。而大家还是会关注她的感情,在史书中虽然只是一笔带过,但还是要写下:她和齐襄公在哪年哪月又在哪里见面了。似乎她的一生,只有这一件事,其他的事情都是对这件事情的注释、补充和说明。

比较难得的是,史书记载了她的去世。在她之前的很多女性,史书常常不记载她们最后的结局。她们在历史中匆匆出现,又匆匆离开,像一阵风一样。但文姜的一生,几乎被完整地记了下来,这是很难得的。

尽管史书还是多多地聚焦了她和齐襄公的私会,但当我们看到她最终还算善终了时,心里还是有一阵的惊喜。原来一个女人犯错以后,史书还是可以把她的生平比较公正地记录下来,而不是就此把她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因此,最早把这个事情记录下来的《左传》,是值得被称为经典的。它没有把人物脸谱化,为我们尽可能地保留了历史的真实。

亲情大于婚姻的一个反映

在我们的上一篇文章中——《成语人尽可夫的背后:在夫和父之间的抉择,身为女子应该帮助谁》,我们也看到了一个女子牺牲了自己的丈夫。而在文姜的故事中,死了的依然是自己的丈夫——鲁桓公。

从这两个故事可以看出,当时的人已经特别看重亲情,把亲情看得比其他关系都重要。这也成了我们的传统,也成了我们的现实。

以血缘关系为核心来构建的社会,一切都要让位于这个核心的核心,或者其他的关系都要被这个同构。爱国是因为国是我们的家,爱邻舍是把他们看成兄弟姐妹,爱自然环境是因为大自然是我们的母亲,爱这个地球是因为它也是我们的家……一切的关系,我们都愿意把它构建为亲情的关系,说成“我们是一家人”。

地球是我家。图源网络

只有一种关系,很难被这种血缘关系来驯化,那就是夫妻之间的关系。夫妻之间的这种关系,本质上不是以血缘建构的,反倒是血缘的疏远和不同才能建构起婚姻。

但在春秋的时候,贵族之间的婚姻已经是“父母之命”了,这就是文姜的婚姻。父母之命的高悬和压倒性,似乎要把婚姻招安到亲情的这个谱系里。但这反倒是适得其反了,文姜和鲁桓公在这样的情况下,根本就建立不起真正的关系来。

这从事发时二人的表现可以看出:鲁桓公不是去质问齐襄公,先维护自己的爱情,却拿着自己的妻子出气;文姜也是,把丈夫责骂自己的事情,告诉了哥哥。

在这方面,最出名的一句话就是:妻子如衣服,兄弟如手足。与之不相伯仲的一句话,是我们上一篇文章里雍姬母亲的话:人尽可夫(本意:丈夫嘛,没那么要紧的,谁都可以成为你的丈夫)。

在今天,我们之间常能看到的婆媳矛盾也是因此而生。一个男人,他本来应该好好地委身于自己的妻子,但他却总是被来自母亲的亲情撕扯着;一个女人,她本应该相信自己和丈夫的关系是稳固和优先的,但她却总是担心来自亲情的侵略会随时进入夫妻之间。

我们也会看到,很多夫妻之间的关系,之所以还被维系着,只是为了孩子。是亲情维系了这个家庭,而不是婚姻。

婆媳矛盾,图源网络

鲁桓公和文姜的故事,并不是一定要这样解决的。但这又怎能事后诸葛亮呢?人们活在历史的现场,也许在当时的时候,他们真的没得选。但我们可以从这个故事多思考一些,想想这个事情对今天的我们有什么启发。

面对婚姻和爱情里的不忠,是不是只有你死我活的一条路呢?是不是只有一拍两散的这条路呢?

在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上,我们多看到的是一条路走到黑。能看到的丈夫的婚外情被妻子原谅的案例,但很少能看到的是妻子的出轨能得到丈夫的饶恕。

我们常说,家能包容一切,亲情能原谅你无数次。但我们会对婚姻有这样的信心吗?会相信这样的一种盟约和誓言建立起来的关系,能比亲情更有宽恕和谅解吗?

这不是说,我们要去故意犯罪,好看一看对方是不是能饶恕我。而是说,你的配偶是你最看重的吗?你们真的是不能分开吗?你们之间真的有不能震动的盟约吗?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