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繁聊天,意味着好感迅速拉近;
就算两个素不相识的异性,在高频率的聊天之后,也极容易产生好感,进入恋爱关系。
-01
跟异性高频聊天1个月,会发生什么?
聊了3天,你觉得对方很有趣,尽管不熟悉,可你和对方聊天的话题,氛围都很放松;
聊天一周,你每天打开手机的第一件事,就是看对方有没有给你发消息;
聊天半个月,你主动找对方的频率越来越高,很享受和对方分享一切;
聊天一个月,你无法克制想念对方,开始患得患失,不知不觉间把对方当成了习惯。
能聊到一个月,说明什么?
第一:你们能聊到一起,至少是有好感的
第二:正常情况下,有效聊天一个月足以确定恋爱关系
第三:如依旧没有确定恋爱关系,两个人僵持着,保持这种“暧昧的聊天”,只能说明你们并没有那么强烈的渴望进入恋爱关系的想法。
要么你享受暧昧,享受这种不确定性;
要么对方享受暧昧,只和你聊天见面,却拒绝给出承诺。
从当下年轻人的感情观来看,两个人的高频聊天不会超过1个月;
在这个时间范围内,基本上就能确定下一步的走向。
-02
高频聊天,会让你们产生“爱上彼此的错觉”
比如:灵魂伴侣。
你发现,对方在很多方面都跟你相似,审美,喜欢的音乐,喜欢的美食,喜欢的电影,喜欢的城市等等。
这种“相似性”,一度让你以为遇到了灵魂伴侣。
你们对彼此产生的共情心,同理心,换位思考,都让双方极大享受这种状态;
你们分享着日常,缓慢述说心情,描述一天的所见所闻;
在这种聊天的状态下,很容易把对方当成习惯。
习惯是什么?是一种瘾。
就像喝酒,抽烟,熬夜一样,都是一种精神上的瘾。
建立联系——高频聊天——产生好感(爱情错觉)——打破僵局——确定恋爱关系。
想象一下,当你和某个异性保持高频率的聊天,是不是这个过程?
你的情绪在和对方聊天时,波动幅度比较大,这是“多巴胺的操控机制”;
对方秒回消息,给你情绪价值,陪你聊得开心,你的多巴胺就会释放积极情绪。
而对方没有回复消息,对你态度冷淡,你又会陷入患得患失的困境。
高频聊天产生的感情,你要学会辨别到底是“多巴胺影响”还是“真实存在的依恋与好感”。
很多人常常混淆。
尤其是那些“长期单身”,内心孤独,情感匮乏的人;
任何一个异性闯入TA的生活,陪TA高频聊天,慰藉他的情绪,填补他的感情;
这个时候,他都会对其产生好感。
没有例外。
-03
什么样的“高频聊天关系”,很难进入恋爱关系?
第一:只是寒暄客套,没有实质性交流
翻看聊天记录,你们的对话是有内容,有情绪,有分享共鸣,还是仅仅表现在“客套,简单问候”的阶段?
“吃了吗?睡了吗?在工作吗?忙不忙啊?累不累啊?心情不高兴吗?”
这些全都是寒暄,是没有营养的,是无意义对话。
况且,这样的聊天氛围,可能连一天都无法忍受。
而实质性交流是什么?
真正和对方建立起了有效聊天,有情绪共鸣,有互相分享,有时间成本的投入。
每次聊天之后,你都会在心里面反复去回想,这才是有效的对话。
寒暄客套,你们依旧会回到陌生人的位置;
有深度交流,关系还有可能进入下一阶段。
第二:始终没有进展
你要记住,所有线上的高频聊天,最终目的只有2个。
邀请对方线下约会见面;让你们的关系,进一步发展,从不确定到确定。
如果聊天不是为了这两个目的,而是试图找一个“能聊到一起的网友”,那你们的关系也不会保持太久,应该只是在3—6个月。
所以你在和喜欢的异性高频聊天时,就要不断尝试邀请对方见面;
如果对方喜欢你,就会顺着你的台阶下来;
后续的交往,相处也是融洽的,水到渠成的。
如果对方不喜欢你,TA依然会继续吊着你;
保持这种“暧昧”的关系,持续在你身上索取价值。
学会觉察,高频聊天产生的未必全是爱情,也可能是备胎,树洞,情绪垃圾桶;
你怎么选,你会成为什么,取决于你自己了。
作者何所欢:
专注两性情感,婚姻家庭,性格成长,社交关系等分析,关注我,为你带来更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