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有了心理疾病,该如何自愈以及与孩子相处?

傲新菡 2024-03-29 08:57:04

在当下,心理健康问题很常见。据不完全统计,全球估计显示,至少50%的人在一生中会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近现代以来,数十年的相关研究,记录了父母的心理健康与其子女的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其机制很复杂,包括遗传因素、心理因素以及社会环境因素(例如生活压力、财务稳定性和居住的环境)等。

“为人父母”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份极其重要的礼物。但是,社会并没有为患有心理疾病的家庭提供有意义的支持。今天,我们来听听新概念心理专家荣新奇教授的一些看法和建议,以及他分享的一些智慧。

优先考虑自我意识、自爱和自我疗愈

作为父母,你是否经常会有这样的想法:我必须不断牺牲,才能给孩子最好的生活。

这种想法会对多数女性和孩子的主要照顾者造成极大的伤害,他们常常为了照顾孩子而放弃事业、健康和人际关系等等。这些行为常常会让他们感到精疲力尽、困惑、焦虑、怨恨,而不是最好的自己。

作为一名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和青少年心理专家,荣教授接触过许多父母,他询问过这些父母——他们需要什么样的“自我时间”来支撑他们的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有什么自爱和自我疗愈的方法去营造更好的养育和家庭关系?

其中,一名企业会计并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母亲张女士(化名)表示——对于她来说,睡眠必须放在首位,因为睡眠不足是双相情感障碍情绪发作的一个诱因。

然而,张女士的孩子正在上初三,很多时候孩子放学回家以后,做作业要弄到大半夜,然后再去洗漱睡觉,但孩子的一点“风吹草动”都会严重影响到她的睡眠,从而导致她的情绪发作。因此,她和她的丈夫想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那就是让孩子在放学后的一段时间内完成作业,以确保在晚上早些时候能够入睡。这样的安排不仅可以保证孩子的睡眠时间,也可以降低张女士的情绪波动风险。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张女士和她的丈夫制定了详细的家规。首先,他们明确了孩子每天放学后的时间段,规定这个时间段内孩子必须专注于完成作业。同时,他们还设立了奖励和惩罚机制,以鼓励孩子按时完成任务。此外,他们还积极与孩子的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以便在家中提供适当的支持。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这个方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张女士的孩子在放学后的时间段内能够顺利完成作业,保证了充足的睡眠时间。同时,张女士也感受到了情绪的稳定,双相情感障碍的发作频率明显降低。

正如她所说,以这种方式安排事情,有助于确保她尽可能多地保持最好、最健康的自我,以及维系稳固的家庭关系和亲密关系。但荣教授强调,这种方式只适合她个人和家庭的情况,这里只是展示给大家,作为一种参考。不同的人和家庭,有不同的复杂情况,还是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和选择。

条件允许的话,让孩子了解情况

父母们谈到“要意识到孩子的实际年龄和发育年龄”,这两者都会影响他们理解所提供信息的能力。

荣教授表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告知孩子自己的父母的心理疾病状况以及它对父母的影响,是有一定帮助的。向孩子透露此类信息的决定,可能会受到父母所经历的病情和症状的严重程度的影响。就拿上述案例的张女士来说,重要的是让她的孩子明白为什么他不能在晚上动作大声、吵醒妈妈,他还需要知道他的母亲每天都需要服药来控制情绪和保持心理健康。

荣教授还表示,当孩子了解到家庭中的情况后,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父母的行为和情绪波动,从而赋予他们应对家庭挑战的权力。此外,这也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和责任感。

在向孩子透露父母的心理疾病信息时,父母需要遵循孩子的年龄和认知能力,用适当的方式进行解释。例如,对于年幼的孩子,可以用简单的语言解释父母的心情波动是因为“自己病了”,让他们明白这不是他们的错。对于年纪较大的孩子,可以详细解释疾病的性质、症状以及治疗方式,让他们了解到这是一种医学问题,需要全家共同努力应对。

然而,在透露这些信息时,父母也需要注意“保护隐私”的问题——在适当的时候,可以教育孩子如何正确处理这些信息,避免在公共场合或不适宜的场合透露。同时,教育孩子尊重他人的感受,避免因为父母的疾病而对他们产生歧视或排斥。

此外,父母还可以借助一些心理辅导和教育资源,帮助孩子更好地应对家庭中的挑战。例如,参加心理治疗、亲子沟通课程或心理咨询等,以提高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理解能力。在孩子面临困难时,鼓励他们寻求专业帮助,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享和集体智慧的力量

发挥我们的生活经验,帮助和赋予其他父母力量,这是成为心理健康倡导者和促进家庭心理健康的一种有效方式。

在现代社会,对父母而言,养育孩子本就是一段充满挑战的旅程,再加上心理疾病的困扰,使得这个过程变得更加艰难。然而,荣教授表示,尽管如此,这并不意味着无法克服。他坚信,只要我们勇敢面对,积极应对,养育孩子的工作依然可以顺利进行。

荣教授还希望父母们明白,心理疾病并不是遗传的必然结果,尽管你自己患有心理疾病,但你的孩子不一定就会患上与你相同的病症。然而,你的经验和智慧可以为你在预防工作中提供有力的支持。例如,你可以通过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观察他们的行为举止,来提前发现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同时,当你发现孩子确实患上心理疾病时,你的经验也能帮助你更好地为他们提供关爱和支持。

父母们要学会相互扶持,共同分享对抗心理疾病和育儿的经验与心得。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各种渠道,如亲子交流群、家庭教育讲座等,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升对抗心理疾病和育儿的技能。此外,我们还应该关注心理健康教育,提高自身心理素质,以便更好地应对育儿过程中的种种困境。

另外,荣教授提醒我们:“分享你的部分现实生活,包括你所经历的困难和痛苦是可以的,因为它可以让你的伴侣和你的孩子了解你正在面对的是什么,这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支持你。当你以孩子们理解的方式向他们解释事物时,他们就能很好地掌握这些概念。它还营造了一个接受心理健康的环境,当他们遇到困难时,他们更有可能向你敞开心扉,因为他们知道你理解。”

团队合作、毅力和创造力是完成这一切的重要因素。荣教授说:“对于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等慢性健康状况管理良好的人来说,你绝对可以成为一位令人难以置信的父母和伴侣。这只是意味着你必须愿意进行创造性思考,并不断努力,优先考虑你的福祉,这样你才能成为最好的自己,为你所爱的人以及你自己。”

如果给孩子机会,他们就有同情心和理解力

孩子是很聪明的,他们的洞察力远超父母的想象。因此,他们会很轻易地就注意到父母情绪和压力水平的变化。

荣教授强调,孩子在家庭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他们的观点和想法也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和重视。通过参与家庭对话,孩子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父母情绪变化的原因,还可以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家庭对话的内容可以包括日常生活中的大小事务,如家庭预算、家务分工、亲情关系等等。在这些对话中,孩子可以学习到如何理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尊重他人的意见,以及如何妥协和解决问题。这些技能对于他们未来的生活和个人成长都非常有用。

此外,家庭对话还可以涉及到一些深入的话题,如人生价值观、道德观念、社会问题等。通过这些对话,孩子可以了解到社会的多样性,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这对于他们将来成为有责任感的公民具有重要意义。

在家庭对话中,父母应该尽量避免指责和批评,而是以开放和接纳的态度倾听孩子的意见。这样,孩子才能感受到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得到了尊重,从而更愿意积极参与家庭事务,为家庭出谋划策。

参考资料:

·Barbara Robles-Ramamurthy MD.《Collective Healing》.2023.10.5.

0 阅读:0

傲新菡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