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岁老农成诗人?模仿《咏鹅》写了首《咏鸡》,仅18字获万元奖金

川子娱娱集 2024-11-12 08:39:04

谁能想到在这个短视频刷屏的年代,一位70岁的湖南老农突然成为了"文坛网红"?

更让人意外的是,他只用了18个字的诗作,就拿到了价值万元的大奖!

这位名叫危勇的老人,凭借着一首模仿《咏鹅》创作的《咏鸡》,不仅获得了"第二届中国农民文学奖",还引发了全网的热议。

写诗就能赚这么多钱?且看这位老农爷爷是如何用朴实的文字,写出了惊艳时光的诗篇。

请用您发财的金手指,点赞走一走,暴富到永久,上点关注下点赞,不想暴富很难办

2016年初的一个普通清晨,湖南湘阴突然火了。

这个宁静的小县城因为一首朴实的《咏鸡》诗在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

这首诗写得有多惊艳呢?

整整18个字"鸡鸡,鸡尖嘴对天啼。三更呼皓月五鼓唤晨曦。"

短短几个字却把大公鸡的神态刻画得惟妙惟肖。

一只昂首挺胸的公鸡,时而对着明月高歌,时而迎着晨光报晓,这画面感简直不要太强!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这首看似简单的诗,直接为老农危勇拿下了"第二届中国农民文学奖"。

一万块钱的奖金,平均算下来每个字值555元,这也太"值钱"了吧!

这消息一出立马引发了网友们激烈的讨论。

有人说:"什么年代了还玩文言文,这不就是学龄前儿童的水平吗?"

也有人怼回去:"你行你上啊,有本事你也写一首试试?"

甚至有较真的文学爱好者认真算起了时间账:"70岁才写出7岁骆宾王的水平,这不是很丢人吗?"

不过也有不少网友为老人打抱不平:"人家老爷爷就是单纯地写写诗,又不是来跟你比学历的。"

"返璞归真才是真本事,这首诗写得多接地气啊!"

"诗歌就是要大众看得懂、记得住,这不比那些故弄玄虚的强?"

争议归争议但不得不说,这首诗确实火了。

为啥会这么火呢?

说起来还真有点意思。

原来老人家平时就爱观察自家养的鸡,看它们成群结队地觅食、打鸣。

那些城里人觉得烦人的鸡鸣声,在老人耳中却是最美的田园交响曲。

特别是清晨时分,当第一声鸡鸣划破寂静的夜空,那种自然的韵律感让老人忍不住想要写下来。

这不就是典型的生活即诗意嘛!

短短几天时间这条新闻就在各大媒体平台疯传。

从新浪微博到朋友圈,从抖音到快手《咏鸡》诗像一匹黑马,闯进了都市人的朋友圈。

正当《咏鸡》在网络上掀起热议时,不少网友发现这首诗怎么这么眼熟。

等等这不就是骆宾王《咏鹅》的"平替版"吗?

说起《咏鹅》那可是千年传唱的经典之作啊!

唐朝有个神童叫骆宾王,7岁就能写出这么惊艳的诗句,简直就是古代版"天才少年"。

当年的故事特别有意思。

有一天一位远道而来的客人到访骆宾王家。

看到小骆宾王在池塘边玩耍,客人心想:这娃到底有没有传说中那么厉害?

于是就指着池塘里的大白鹅,让小骆宾王现场来一首。

没想到这一考还真考出了千古名篇。

小神童看了看悠然戏水的白鹅,稍作思索就脱口而出。

这不禁让人感叹,1300多年前的7岁娃写《咏鹅》,1300多年后的70岁老农写《咏鸡》。

这跨越千年的对话,简直就是文学界的"世纪同框"。

两首诗都选择了身边最常见的家禽作为创作对象。

一个写鹅的"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一个写鸡的"三更呼皓月,五鼓唤晨曦"。

都用最简单的文字,勾勒出最生动的画面。

不得不说这波"神仙打架"看得人直呼过瘾。

从唐朝到现代诗歌的魅力始终如一。

虽然相隔千年但同样的创作激情却跨越了时空。

骆宾王是在即兴创作中完成的,危勇老人也是在生活观察中灵感迸发。

这不就证明了一个道理:好诗来源于生活,而不是故作高深。

有人说这是巧合,我倒觉得这是文化基因在起作用。

中华文化就像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创作者。

若不是从小背诵《咏鹅》,危勇老人也不会有模仿创作的灵感。

说起这位当代"诗圣"危勇老人的日常生活,还真是接地气。

没有诗人的清高,也没有文人的矫情,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农村老人。

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忙完农活最爱做的事就是坐在院子里看鸡。

你别说这日子过得还挺有意思。

在我们觉得枯燥的农村生活里,老人却发现了诗和远方。

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进院子,他家的大公鸡总是第一个"报到"。

"呷呷呷"地打鸣,那神气劲儿跟说"我是这个院子的王"似的。

这一幕天天都在上演,别人可能觉得吵闹,老人却从中看出了诗意。

特别是月明星稀的时候,大公鸡偶尔也来个"夜间场",对着月亮就是一通"独唱"。

这一叫一和的场景,让老人灵感迸发,一首《咏鸡》就这样诞生了。

老人的这首诗火了之后,网友们也开始蠢蠢欲动。

"写诗这么简单?那我也来一首!"

于是乎各路"文豪"纷纷上线。

有人写《咏狗》:"狗,狗狗每日三更半夜吼。扰乱人心事重重,早有无忧岁月留。"

这明显是被狗子扰民了,写得可带感了。

还有人来了首《咏猫》:"猫,猫猫整天撒娇嬉闹。洁白毛发配短小细腿,总是静静等待你的爱抚。"

这肯定是个"铲屎官"写的,字里行间都是对主子的宠爱。

更有人站在经济角度写了首《咏猪》:"猪,猪猪头颅硕大脖颈粗。昔日价格仅需十余块,如今售价已达三十五。"

这简直就是一首"股市诗",把猪肉价格涨得太狠的无奈都写进去了。

就连小朋友们也来凑热闹,写了首《咏鸭》:"鸭鸭鸭,扬起双翅叫嘎嘎,一张扁扁嘴巴最爱吃的就是小鱼虾。"

这童真童趣的风格,简直不要太可爱。

一时间大家玩起了"动物诗会",看谁写得更有意思。

这些诗虽然算不上什么名篇佳作,但字里行间都透着生活的味道。

这场由老农引发的"诗歌风暴",其实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思考。

什么是真正的文学价值?

也许不在于有多少华丽的辞藻,而在于能否打动人心。

危勇老人的《咏鸡》之所以能获得农民文学奖,就是因为它道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与美好。

在这个快餐文化盛行的时代,能静下心来观察生活的人越来越少了。

但危勇老人用18个字,让我们重新发现了生活中的诗意。

这不正是民间文学最珍贵的地方吗?

它不需要绚丽的外衣,只用最朴实的语言讲述最真实的故事。

有意思的是这种接地气的创作反而更容易引起共鸣。

你看那些模仿的网友,写出来的诗句都带着浓浓的生活气息。

这不就是传统文化最好的传承方式吗?

让诗歌回归大众,让文学贴近生活。

据2022年3月红星新闻报道,老人现在虽然不再写诗了,但每天仍然喜欢在村庄周边散步。

也许在他眼中整个世界都是一首诗。

清晨的露珠、午后的蝉鸣、黄昏的炊烟,哪一个不是生活的妙笔?

这让我想起一句话:生活中从来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危勇老人用他独特的视角,让我们重新认识了诗歌的魅力。

原来诗歌从来都不是高高在上的艺术。

它就在我们身边,在晨光里在月色中,在鸡鸣声里在柴米油盐间。

这一个普通老农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用心生活人人都是生活诗人。

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 阅读:25

川子娱娱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