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九兰》日前在昌平举行研讨会。作为庆祝建党100周年重点影片,《九兰》以上世纪50年代末十三陵水库建设为背景,将曾经扬名国际的“九兰”故事首次呈现在大银幕上。
出席研讨会的专家有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中国影协原副主席,国家一级电影导演丁荫楠;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名誉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所长,中国影视艺术技术协会(学会)联盟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章柏青 ;原国家广电总局剧本策划中心常务副主任高尔纯 ;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会长,原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许柏林。十三陵水库建设者“九兰”原型金淑兰、密云水库“穆桂英队”队长孟秀荣也出席了研讨会。
参与研讨会的电影界专家学者与电影主创团队观看了影片,充分肯定了影片艺术水准,称电影《九兰》是一部“创造历史的建设者们的颂歌”。对主创人员在疫情期间 “炙热”的创作精神,以及影片所表达的“九兰”在当下的现实意义也给予了赞许。
传承“九兰”精神 故事创作艺术水准双突破
导演朱丹介绍了影片《九兰》所表达的主题,就是“初心未改志不移,九兰花又开”,希望通过这部电影,将“九兰精神”所代表的“艰苦创业自强不息”意义一直传承下去。
50年代末的十三陵水库建设,在建国初期是一项重大的历史事件,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国家领导人都亲临现场参加建设,北京40万民众160天建成十三陵水库的壮举曾引起世界范围内广泛关注,电影《九兰》主创团队深知影片创作的巨大压力。在道具服装化妆层面,做到了忠于历史的真实还原。建设十三陵水库时期劳动者的服装、采石用的铁锹等道具,都基于十三陵水库博物馆的实物进行设计。九兰原型、如今已经81岁高龄的金淑兰老人,为影片重新演唱录制了“劳动号子”,精准再现了当年建设者旺盛的劳动精神。
电影《九兰》在影片的叙事结构和艺术水准上也进行了创新和突破。影片将新闻电影制片厂珍贵影像资料和拍摄素材,进行了极富创意的有机结合,再现40万民众建设十三陵水库震撼场面的同时,也推动了影片故事的发展和情感的营造酝酿,被与会专家们肯定为一次“创作和艺术上的突破之举”。
创造历史的建设者的颂歌 极具市场价值和现实意义
将十三陵水库建设这一享誉世界的重点项目背后的故事搬上大银幕,参与研讨会的专家们都深知创作者们所承受的压力,对影片《九兰》最终所达到的艺术效果和现实意义也予以肯定。原国家广电总局剧本策划中心常务副主任高尔纯坦言,这段真实历史事件的电影创作难度非常大,但看完影片后“放心了。被《九兰》所营造出的历史创造者的建设精神所感动。虚实结合,浓淡相宜”。
作为庆祝建党100周年重点影片,《九兰》没有惊天动的故事,就是一曲“党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的颂歌”。 高尔纯认为,电影《九兰》对于和谐的党群关系和共产党人“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精神的传播和教育,都具有极为深刻的现实意义。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名誉会长章柏青认可影片《九兰》在人物塑造上的成功,并且称影片“再现了一段壮阔的历史,极富炙热的情感”。原中国文联副主席、著名导演丁荫楠, 曾执导过重大历史题材电影《孙中山》(1986年)、《周恩来》(1992年)、《邓小平》(2002年),对于影片《九兰》在艺术层面创新和人物角色的塑造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肯定了影片“通过三代人家庭故事,传承自强不息精神”的故事结构,能够获得更多年轻观众的接受。”
据悉,电影《九兰》在开拍不久,就遇上了疫情爆发,得到了北京宣传文化引导基金会和北京市昌平区委宣传部和昌平融媒体中心等各主管部门和领导的大力支持。电影《九兰》主创团队也发扬“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九兰精神,制作完成了这部庆祝建党100周年重点影片。该片由著名导演朱丹执导,汇集当下老中青实力派演员,其中我们所熟知的老艺术家陶玉玲、谢芳、袁霞、李文玲,当年就积极参与过十三陵水库的义务劳动,此次重返十三陵水库,饰演曾经的偶像老年时期的“九兰”姑娘,在塑造上情绪更具感染力,富有艺术性。著名表演艺术家张勇手,实力派演员常戎、杜旭东、昌平籍著名史学家纪连海,青年演员高岫楠、杨磊、梅俪儿等都参加了演出。此外,电影《九兰》的拍摄过程在有1.4万名群众演员参与其中,最终在大银幕上再现了十三陵水库建设的宏大场面。
电影《九兰》由北京市昌平区融媒体中心、北京华都新雨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北京欢乐祥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北京永安城影视传媒中心联合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