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bfe52e16bb343211f41c77aa7bc1358.pn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f0c3c01aa5e4914626badbfe180ffce.gif)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一到冬天,寒风凛冽,人的身体就像一座老房子,门窗关得再严实,也总感觉有冷风钻进来,冷得人直打哆嗦。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e036df44bca279928d3724f398d2576.jpg)
这个时候,很多人都会问:“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身体暖起来,还能不容易感冒?”
今天咱们就聊聊一个特别简单的小妙招——黄芪和它一起煮,暖身,还能补足肺气,就像给身体“充电”一样,越喝越有劲儿。
这“它”是谁呢?不是啥稀罕玩意儿,其实就是日常的‘红枣’。
有些人可能会皱皱眉头:“这不早听过了吗?”今天咱们不是简单地推荐“黄芪红枣汤”,而是带你从头到尾扒一扒它的好处,顺便戳破一些关于补气的误区。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349327183fe8b073ebe72045c0d300c.jpg)
咱们先从黄芪说起。
黄芪这个东西啊,老祖宗早就夸它是“补气之长”,它的主要作用就是“补气固表”。
你可能会问:“啥是‘固表’?”简单来说,就是让你的身体更“严实”,不容易受风寒,不容易感冒。
特别是那些一到冬天手脚冰凉、容易咳嗽、精神不济的人,喝点黄芪水,就像给身体装了一层“防风罩”。
再说红枣。红枣好像是“养生界的万金油”,但很多人并不知道,它的“杀手锏”是补脾和血。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412269d91e13c87528bb07cbc1c9ec7.jpg)
脾是啥?中医里说“脾主运化”,就是说脾胃是身体的“粮仓”,消化吸收全靠它。如果你脾胃不好,气血来源就不足,整个人看起来就会没精神、脸色发黄,手脚冰凉。
这时候,加点红枣,能帮脾胃补一补“底气”。
那么黄芪和红枣放在一起煮,会发生什么呢?它俩一个补气,一个补血,气血双补,搭配起来简直是“黄金CP”。
更妙的是,黄芪性质偏温,红枣也温和,冬天喝了不上火,还能让你整个冬天都暖暖的,喘气都觉得踏实。
补气不上火,关键是怎么煮?![](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e2a3b36efeab922c7161d9342f2f10f.jpg)
很多人觉得煮黄芪红枣汤特别简单,直接把两样东西扔锅里煮就行了。这种做法会让你白白浪费了好东西。
煮汤有讲究,做得对了,效果好一倍不止。
黄芪要选“炙黄芪”。市面上有生黄芪和炙黄芪两种,炙黄芪是用蜜烤过的,药性更温和,补气效果也更好。
生黄芪偏“生冷”,有时候喝多了反倒容易胀气。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4a3ecefbcbc1294c0f32a10bfa9177a.jpg)
红枣别乱扔锅里,最好先剪开。红枣的营养主要在果肉和枣皮之间,剪开煮更容易释放营养,而且煮出来的汤味道更浓郁。
别怕麻烦,这一步很重要。
加点枸杞,效果翻倍。枸杞可以养肝明目,一起煮还能调和黄芪的“药味”,让汤更好入口。
但注意,枸杞最后五分钟再放就行,煮太久会破坏营养。
煮的时间别太短。
一般来说,小火煮30分钟最合适,时间太短药效出不来,时间太长又会让黄芪的味道变苦。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fd82a88d7e83c9e187f6257f1b62101.jpg)
喝法也有讲究:一天喝两次就够了,早上和下午各一碗,晚上尽量少喝,免得半夜起夜影响睡眠。
误区:补气≠多吃补品说到补气,很多人就会“病急乱投医”,黄芪、党参、人参各种往家囤。
甚至还有人觉得,吃得越贵、越补越好。这其实是个大误区。
气虚分很多种,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吃黄芪。
有些人总是口干舌燥、嗓子疼,这种是“阴虚火旺”,不适合吃太多黄芪;还有人脾胃不好,动不动就胀气、腹泻,这种人补气也要谨慎。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7dd06e49489823576532c48827027a4.jpg)
补气之前最好先了解自己的体质。
简单点说,黄芪红枣汤适合以下几类人:
冬天手脚冰凉、怕冷的人。
爱感冒、体力差、老是觉得累的人。
咳嗽久了,嗓子总觉得有痰但咳不出来的人。
如果你不是这些情况,喝了可能没啥效果,甚至可能“火上浇油”。
补气养肺,还能做点啥?光靠喝黄芪红枣汤是不够的,补气养肺还得从生活习惯下手。这里有几个简单又实用的小建议,大家可以试试: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bf456b77beb4de4ca95d50acfb4ef12.jpg)
每天拍一拍肺经肺经的位置在胳膊内侧,从肩膀到大拇指的方向。
每天顺着这个方向轻轻拍打两分钟,可以促进肺部的气血循环,让肺功能更强。
多吃白色的食物中医讲“白色入肺”,像莲藕、百合、梨这些白色食物,对肺都有滋养作用。
特别是冬天,蒸点冰糖雪梨,润肺效果非常好。
坚持深呼吸很多人呼吸太浅,导致肺部得不到充分的锻炼。
每天抽五分钟深呼吸,吸气时数五拍,呼气时数八拍,能有效增强肺部活力。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18d960240dbc5628095bc5b4ff9bf67.jpg)
睡觉别蒙头冬天冷,很多人喜欢把头缩进被子里睡觉,但这样会吸入更多的二氧化碳,对肺的伤害特别大。
睡觉时记得把头露出来,空气流通才更健康。
黄芪红枣汤的文化背景:古人的智慧黄芪和红枣的搭配早在几百年前就被发现了。《本草纲目》中记载黄芪“补诸虚不足”,红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古代人还用它们来熬粥、蒸糕,甚至做成药丸。
特别是北方一些地区的冬天,家家户户都会炖一锅黄芪红枣汤,既当养生饮品,又当药用调理。
在传统文化中,冬天是“藏”的季节,养生讲究“天人合一”。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f5cb688fea02dc7af2a44f79f90380e.jpg)
黄芪红枣汤刚好符合这个原则,既补了气血,又不会因为药性太燥而破坏人体的平衡。
总结:一碗汤,暖一冬说了这么多,其实黄芪红枣汤的魅力就在于它简单、实用,是一种食疗,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花一点时间煮一锅暖暖的汤,既是对身体的关怀,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温柔提醒:别忘了好好照顾自己。
冬天不怕冷,肺气足,精神好,喝点黄芪红枣汤就够了。记得根据自己的体质来喝,不要盲目跟风。
身体是自己的,懂得调养,才能越活越健康。
参考文献:
1. 《本草纲目》,李时珍
2. 《黄芪的药用价值与临床应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3. 《中医体质与养生》,人民卫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