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因93年前的空难离开,却以诗魂永驻人间

中国侨网 2024-11-19 21:30:49

1931年11月19日,一架七座邮政飞机搭载一名乘客以及两名驾驶员在济南南部党家庄一带坠毁,机上三人全数罹难,时年35岁的徐志摩是那名乘客。

93年过去,徐志摩笔下的诗歌被后人传颂,英国剑桥大学修建了以“徐志摩”命名的中式花园,中英两国民众也时常举办纪念活动怀念他。

游历多国的求学路

徐志摩生在富裕家庭,他的父亲徐申如通过经营祖传的“徐裕丰”酱园,并广泛投资成为硖石首富。

1900年,徐志摩进入家塾接受启蒙教育,塾师对他赞赏有加。1907年进入硖石镇开智学堂,成绩优异,1909年毕业。1910年入读杭州第一中学,同班同学有郁达夫。在校期间,他连续在杭州第一中学校刊《友声》中发表文言文作品。

1915年,徐志摩从杭州第一中学毕业,考入上海沪江大学,同年在父母的主张下,与张幼仪结婚。之后他相继转入天津北洋大学法科预科和北京大学法学院。

1918年,徐志摩拜梁启超为师。随后他前往美国克拉克大学留学,仅用三学期就提前毕业并获得一等荣誉奖,接着又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

后来,徐志摩放弃读博机会,前往英国剑桥大学,想追随罗素学习,但因罗素被校方辞退未能如愿,便在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学习。1921年春,在狄更生的介绍下,他进入剑桥大学,在此期间对文学产生浓厚兴趣,开始创作新诗。

徐志摩在剑桥度过幸福的求学时光。他曾说:“我在康桥(‘康桥’为英文Cambridge的旧译,今译为“剑桥”)的日子可真是享福,深怕这辈子再也得不到那样甜蜜的机会了。”

在英国,徐志摩结识了陈西滢和章士钊,遇见了林长民及其女儿林徽因。英国的留学生活对徐志摩的影响显然比美国要深刻,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明显变化,奠定了后来从事文学事业的重要基础。1922年秋,徐志摩结束了四年的留学生涯。这一年,他与张幼仪离婚。

图为徐志摩在美国留学时的日记。(图源:中国国家博物馆)

读泰戈尔诗集 创办新月社

1923年初,徐志摩来到北京,在梁启超主办的“松坡图书馆”担任英文干事。同年3月,徐志摩组织成立新月社,“新月”取自泰戈尔诗集《新月集》。

新月社里没有正式的社员名册,它是开放的,会员加入与退出也比较随意,彼此更看重的是共同的旨趣,徐志摩是新月社能够持续运转的核心人物。

1924年4月,新月社集体组织接待了印度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担任泰戈尔的翻译。访华期间,泰戈尔受到社会各界的热烈欢迎,他的作品在中国广泛传播,影响了中国一代作家的创作。

5月8日,在北京学界为泰戈尔举行的祝寿会上,新月社在北京协和医学校礼堂用英文演出泰戈尔的短剧《齐德拉》(Chitra),林徽因在剧中出演女主齐德拉,徐志摩则饰演爱神玛达那。

后来,徐志摩进入北京大学任教,讲授“英汉对译”“小说选读”“英文诗歌”等课程。

图为徐志摩。(资料图)

最后的旅程

1926年,徐志摩与陆小曼在北海公园画舫斋举行结婚典礼。婚后,徐志摩移居上海。后来,徐志摩应胡适之邀,再次回到北京,担任北京大学教授,并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职。由于陆小曼不愿离开上海,他开始了京沪两地频繁的奔波之旅。

1931年11月11日,徐志摩乘机离开北京,先到南京看望朋友,13日回到上海与陆小曼团聚。18日,他到南京处理事情。19日早上8点从南京明故宫机场搭乘“济南号”飞机返回北京,经过济南上空时突遇漫天大雾,触山坠毁。

有人说,徐志摩在《云游》一诗中似乎已经预见了结局:

他要,你已飞渡万重的山头, 去更阔大的湖海投射影子! 他在为你消瘦,那一流涧水, 在无能的盼望,盼望你飞回!

中国侨网(ID:qiaowangzhongguo)综合清华大学网站、北京观察、中国作家网等

责编:马海燕

美国唐艺舞坊创始人谢露嬉:一位“拼命三娘”的舞动人生

网友在线接机、获赠“军大衣”,这位美国“典当行老板”为何有那么多中国朋友?

品中餐、看中医、过春节……热情桑巴如何邂逅中华文化?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