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县域经济迎来了历史性突破:全国“千亿县”数量达到62个,GDP总量突破10.5万亿元,占全国比重7.8%!这些县域经济体不仅是区域发展的“领头羊”,更是中国经济的“压舱石”和“稳定器”。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些“千亿县”背后的崛起密码,以及它们如何成为中国县域经济的标杆。

截至2024年,全国62个“千亿县”以不到全国1.3%的陆地面积,贡献了全国7.8%的GDP。其中,昆山市和江阴市GDP双双突破5000亿元,张家港市、晋江市、常熟市GDP均超过3000亿元,10个县(市)GDP超过2000亿元。这些“千亿县”不仅是县域经济的“顶流”,更是全国经济的亮点。
更令人惊艳的是,义乌市连续两年蝉联GDP增速第一名。2024年,义乌市GDP同比增量447.9亿元,名义增速高达21.8%,出口额达到5889亿元,同比增长17.7%,甚至超过了全国23个省(区)。义乌市通过深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成为全球贸易的“金字招牌”。

此外,新沂市在2024年首次进入“千亿县”序列,GDP同比增量121.4亿元,名义增速13.4%。工业产值和服务业销售额双双突破千亿元,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1家,进出口总额超百亿元。这些数据背后,是新沂市在产业升级和开放合作上的持续发力。
七个“超强县”:县域经济的“天花板”在62个“千亿县”中,昆山市、江阴市、晋江市、慈溪市、长沙县、义乌市、张家港市这七个“超强县”尤为亮眼。它们的经济总量、人口基数、财政收入、人均收入等关键指标,已经达到或接近中等地级市甚至部分省会城市的水平。
昆山市:2024年GDP达到5380.2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1.2万亿元,增长7.6%。进出口总额超8000亿元,占江苏省外贸总值的14.5%,其中出口额达到5369.2亿元。昆山市不仅是全国县域经济的“天花板”,更是高新技术企业的聚集地,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300家。江阴市:GDP达到5126.1亿元,成功跨越5000亿元门槛,规上工业产值达到7500亿元。江阴市通过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新增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家,稳住了经济大盘。长沙县:作为中西部第一县,2024年GDP达到2266.4亿元,继续领跑中西部县域。长沙县积极拓展工程机械海外市场,推进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转型,成为中西部县域经济的标杆。
除了62个“千亿县”,还有一批准“千亿县”正在蓄势待发。2024年,GDP超900亿元的准“千亿县”达到21个,宜都、安溪、宝应、临海等县(市)即将跨越千亿元大关。
这些准“千亿县”正在通过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形成品牌效应。例如:
象山县:2024年GDP名义增速达到20.9%,成为准“千亿县”中的“黑马”。黄骅市:发展海上风电装备,抢占绿色能源新赛道。灵武市:因地制宜发展绿氢产业,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安溪县:实施茶产业数字化改造,传统农业焕发新生。这些准“千亿县”不仅是县域经济的“潜力股”,更是未来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千亿县”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它们在产业发展、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和开放合作上走好了“四步棋”:
链群升级: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培育新兴产业集群,布局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氢能等未来产业。数智赋能:深化“智改数转网联”行动,推广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生态重构:建设绿色工厂、零碳园区,打造低碳产业载体,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全球链接:对接“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等区域协同发展战略,面向更大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县域经济的未来,值得期待!从62个“千亿县”到21个准“千亿县”,中国县域经济正在崛起为推动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它们不仅是区域发展的“领头羊”,更是中国经济的“压舱石”和“稳定器”。
未来,随着更多县域迈向“千亿台阶”,以及“四步棋”的持续发力,中国的县域经济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些县域经济的“顶流”和“潜力股”,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更多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