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会议后,林总为何不愿接任防长?两次辞职被叶主任阻拦

如松谈历史 2023-11-09 07:16:04

作者:相忘于江湖

1959年夏秋之交的庐山会议,性格耿直的彭总落难。

庐山会议,十大元帅态度各异,结局也各异,林总是最大的受益者。

主席主持的“批彭”中,大多数元帅表现并不积极,唯有林总一如既往的紧跟。但是,在庐山上批彭最积极的林总对于接任防长一职,却表现得非常平静甚至并不感冒。

庐山会议后,林总还曾两次想辞去防长之职,这是为什么呢?

1956年8月,彭总、周公迎接老挝首相富马亲王访华

庐山会议之前,十大元帅只有林总还一直“闲着”。

建国以后,十大元帅纷纷转行,都在各自分管的领域忙得不亦乐乎,朱老总除了关注军队工作,还要到各地视察、出访。庐山会议前,在人大刚刚当选委员长。

彭总时任副总理兼防长,抗美援朝部队已全部回国;刘帅主持南京军事学院长达7年,但是因“教条”问题靠边站;贺老总任体委主任,陈毅担任外长,庐山会议期间留在北京;罗帅任总政主任,正在养病;徐帅卸任总长后任委员;聂帅任航空工委主任;叶帅任军科院长。

新中国成立后,林总担任了3年的中南行政委员会主席、中南局书记、军区司令员,1952年离开武汉回京,此后长期在家休养。

休养期间,周公、黄克诚等老战友经常前来探望,尤其是东北战场的老搭档罗荣桓和刘亚楼,更是常客。所以,林总虽然在府上深居简出,但也知天下大事。

庐山会议召开时,林总是被主席点名上山参加会议的。

林总和叶主任

庐山会议,林总给主席输送了最大的“炮弹”。

彭总落难的原因很复杂,从国际上看,中、苏关系日趋紧张,在红色阵营遇到很大的困难,加之西方的封锁,外部形势恶化。

从国内环境来看,1959年是新中国成立10周年,同时也是自然灾害的第一个年头,经济发展尤其是农业的发展遇到了相当大的困难:形势很是严峻。

庐山会议的前半段主要是总结经验、纠正忽视农业的错误,把重、轻、农、商、交次序修正为农、轻、重、交、商,还提出“以农业为基础”口号,强调统一办好食堂。

气氛轻松的“神仙会”,因为彭总一封3600多字的长信,风向突变。

主席认为,彭总对“跃进”、对于公社的成绩,有很大的埋怨泄气情绪。因此,主张对彭总及支持者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进行批判。

参会的七大元帅,朱老总为彭总辩护,也挨了批。刘帅、徐帅、聂帅、叶帅作了象征性发言,贺老总赞成“跃进”,但没有批彭。只有林总积极地发言批彭,还给她扣了“五顶帽子”。

彭总

庐山会议,主席为什么最倚仗的是林总?

在历史上,林总虽然屡屡质疑主席,但在关键时刻是紧跟的。井冈山时期,朱毛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分歧,林总站在主席一边;三年后主席被“二十八个半”排挤失去了兵权,自嘲说“鬼都不上门”,唯有林总、邓子恢等极少数前去探望。

在军史上。林总唯一一次公开反对主席还是在长征路上,因为主席来来回回的转移不但迷惑了敌军,也让林总翻了迷糊。他公开给上级写信,要求红三军团的彭总出来,代替主席指挥红军,尽量走弓弦直线而不要继续走弓背。

长征到达陕北后,彭总的地位仅次于朱老总,林总凭着主席的厚爱紧随其后。尤其是在“七大”上,其得票数仅次于朱老总,排在后来的八大元帅前头。

建国后,林总担任成军委副,在朱老总年事已高的情况下,也只有年轻的林总可以比肩彭总。在1954年的12位副总理中,林总仅次于陈云,居第二,排在彭总、邓公、邓子恢、贺老总、陈毅、李富春等人的前面。

虽然林总长期养病,但是主席对他的信任度从来没有降低。

林总

庐山会议后,彭总被免去防长一职,由谁来接任呢?

主席在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好学生林总。建国以后,“老病号”林总主持中南局和中南军区的工作,主席点将另外一个“老病号”徐帅出任总长,聂帅担任副手(后来实际主持总参工作)。

1954年组建国防部以后,有多位名将有望出任第一任防长,其中有两个人的呼声最高,一个就是“休养生息”的林总,另一个则是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彭总。

但是,林总一直以身体不好为由推辞,防长一职自然由彭总担任。

庐山会议期间,在批彭的同时,主席私下里将准备提名林总接任防长的意思透漏给了他,但林总却显得很是犹豫,休会期间,还曾让秘书关光烈给周公打电话,以自己身体不好为由委婉推辞防长一职。

那么,林总为什么对防长一职如此态度呢?分析原因有三:

一是林总当时身体确实比较差,怕心出任防长难以胜任;第二,林总一生谨慎,不愿意卷入当时的漩涡;第三,担心因为批彭有功上位,惹来争议。

在叶主任的干预下,关光烈没有打这个电话。

庐山会议后,林总最终接任防长一职,而且与贺老总、聂帅成为新的军委副。而年龄较大、身体较差的其余元帅,一段时期淡出了核心层。

在继任防长的人选问题上,主席征求罗帅的意见,罗帅对于林总这个人选,提出了不同的意见。罗帅认为,林总的军事指挥是出色的,但是性格孤僻、怪病缠身,团结同志恐有疏漏。

罗帅向主席推荐了贺老总,理由是他能力出众而且性格豪爽,资历很深,实战经验丰富,是防长的合适人选。但主席认为,林总接受过黄埔的专业教育,考虑问题比较全面,还担任过抗大校长,接任防长更有优势。

1962年3月,偶感风寒的林总由于心情不好,再次示意秘书关光烈给主席写一个报告,自己身体实在撑不住,请求辞去防长一职。但是,这一次还是让林夫人阻止了。

林总两次想辞防长,都因为叶主任的干涉而作罢。

实际上,此时受制于“夫人干政”的林总,也失去了战争年代的睿智和敏锐判断力,登上巅峰后,最终迷失在了他并不擅长的斗争漩涡里,为后来的大漠折戟埋下了种子。

1 阅读:1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