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幕猛士于冬:向“红”而生,让世界看见中国故事

金水先生 2025-02-15 09:57:09
银幕猛士于冬:向“红”而生,让世界看见中国故事

坐在一辆红色的猛士917里面,于冬握着方向盘闭上眼睛,耳边仿佛响起了电影《红海行动》里面的枪声,这让他想起自己第一次拍摄主旋律电影时的忐忑和兴奋。

军工味道的猛士917几乎是整个北京最吸引眼球的车,开着这样一台车去见投资人的于冬,总能在停车场引起一阵议论,毕竟这种越野车可不太常见。

我早年从三环开着这车去见一个香港资本大佬,那个港商一见到我问的第一句话,你是做防务生意的吗,我那时候觉得就这车给人的感觉太对了。

想起二十年前第一次筹拍主旋律电影,朋友都说我疯了,那时候市场上都只有动作片,谁敢说要拍主旋律电影,全是干瞪眼。

那会每天早上起来,就想着电影院那红色大幕布,总觉得它象征着什么,但又说不出来,现在想想,原来一直在追寻红色。

电影圈的人都说,于冬就是个军迷,全年穿军绿色衣服,所有的剧本只要一提红色就两眼发光,但他们哪里知道,这色调都是打在骨子里。

第一次知道东风猛士要出民用车型的时候,于冬就嘱咐朋友,一定要帮忙留意,要第一时间知道新车的消息。

红色文化如今在市场上有了新的打开方式,像东风猛士这样的车型,不再是军事迷的专属,而是成为了一种生活态度。

博纳做的每一部主旋律电影,都让军工文化深入人心,这和东风猛士从军用向民用的转变,似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军工产品转民用的这条路,就像把一把重机枪变成一支钢笔,需要把力量藏在优雅里面,这是东风汽车走出来的路。

当年拍《红海行动》的时候,剧组找了很多军事顾问,就是为了让每一个细节都真实可信,这种精神和东风猛士的品质追求如出一辙。

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来源于军工技术,比如我们用的手机导航,最早就是军用GPS演变而来,这些技术带给普通人的体验才最珍贵。

东风猛士这车,保留了最原始的越野能力,但内饰做得像豪华轿车一样舒服,这种反差让人觉得特别有意思。

主旋律电影也是这样,不能光讲大道理,还得让观众看得开心,这就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商业化道路。

从军工到民用,最难的不是技术转化,而是让普通人接受这种产品,这需要慢慢培养市场的认知。

做主旋律电影这些年,最大的体会就是,不能总想着教育观众,要学会和观众交朋友,这样才能走得远。

主旋律电影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这中间经历了无数次的尝试和失败,就像东风猛士研发新车型一样。

每次看到观众从电影院出来,脸上带着笑容,我就知道,这条路是对的,虽然走得慢,但方向没错。

猛士917这车,第一次看到实车的时候,就觉得它不是一般的越野车,而是带着一种精神和态度。

现在的年轻人都在找寻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主旋律电影也好,军工风格的汽车也好,都是一种选择。

博纳做电影这些年,始终相信一个道理,就是好的故事一定会打动人,无论是什么类型的电影。

市场上很多品牌都在谈情怀,但真正能把情怀做成产品的不多,东风猛士算是其中一个做得比较好的例子。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和东风猛士合作,其实就是看中了这个品牌的态度,它不随波逐流,而是坚持自己的路子。

现在想想,可能我和东风猛士都是一样的性格,喜欢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这种较真的精神让我们走到了一起。

第一次见到东风猛士团队的时候,就发现他们说话的方式特别像我们剧组的人,总是对细节有着极致的追求。

拍电影的时候,我们经常会为了一个镜头反复拍摄几十次,就是要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到完美,这种精神和造车是一样的。

有时候站在停车场,看着猛士917的线条,总觉得它像一个充满故事的电影主角,每个角度都在诉说着不同的故事。

军工产品最迷人的地方就在于它的力量感,这种力量不是虚张声势,而是实打实的技术积累,这一点特别打动我。

我经常跟团队说,做电影要有工匠精神,每一个镜头都要精雕细琢,这种精神在东风猛士身上我也看到了。

去年在横店拍戏的时候,很多演员看到我开的这辆车,都说这才是真正的硬汉座驾,这种认可让我特别有成就感。

其实我觉得,无论是拍电影还是造车,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态度,这种态度才是最珍贵的东西。

选择开这样一辆车,也是想告诉年轻人,做人要有自己的个性,不要总是随大流,这可能就是我们这代人要传递的价值观。

0 阅读:0

金水先生

简介:金水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