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0月1日那天,快到新中国开国大典结束的时候,毛主席喊上了党和军队的一把手们,一块儿参加了给人民英雄纪念碑铲第一把土、打下基础的仪式。
毛主席作为我们党的头儿,他率先拿起铲子,给新工程动了第一铲土。紧接着,朱德和贺龙也先后动手。让人意外的是,第四个动手的竟是粟裕。说起来,粟裕在领导层里并不算职位特别高的,那他为啥能排这么前头呢?
粟裕之所以在排名上这么靠前,主要是因为他深得毛主席的赏识。特别是在淮海战役之后,毛主席对粟裕更加重视了。也正因如此,才有了之后对粟裕的高度评价。
在解放战争那会儿,谁不知道粟裕打仗是一把好手呢?
到了1950年那会儿,毛主席特别看重粟裕,重视程度甚至超过了他的得力干将林彪。就在抗美援朝大战快要打响,毛主席要挑志愿军总司令的时候,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粟裕。可惜啊,粟裕那时候身体不行,没法接这个重任。
谁又能预料到,早在井冈山时期就已名声大噪的林彪,竟会在毛主席心目中变成“备选人物”,而且这个“备选人物”对粟裕也是颇为赞赏。
林彪对粟裕的看重,主要能从两件事上看出来。第一件事,就是粟裕被批评的时候,林彪会去宽慰他。第二件事,是在那个特殊的阶段,林彪一直没有对粟裕采取什么行动。
说实话,粟裕在打出“七战七胜”的漂亮仗之后,毛主席就开始对粟裕刮目相看,并且多次跟华东局的同志们说,遇事得多听听粟裕的看法。
新中国刚成立那会儿,粟裕先是跑到青岛去休养身体,等身体好转后,他又回到了华东局,开始忙着准备解放台湾的事儿。一直忙到1954年,他才被上面调到中央去工作。
粟裕被任命为总参谋长后,毛主席时常会直接找他商量军委的事儿,而不经过彭德怀,这足以看出他对粟裕的重视。
在毛主席的眼里,那22年的革命斗争岁月里,真正称得上战略意义非凡的大仗并不多见,而粟裕指挥的淮海战役,绝对算得上是其中之一。
韩福裕是周总理的贴身保镖,有那么一回,他奉命去给毛主席递送些资料。毛主席瞧见他,随口问了句他叫啥名儿,韩福裕便直愣愣地回答了自己的名字。
跟主席说一声,我叫韩福裕。韩就是韩信的那个韩,福就是幸福的那个福,裕嘛,就是粟裕的那个裕。
毛主席一听,立马就乐呵上了,还打趣着说道:
你这名字挺有讲究,把中国两位大军事家的名号都融进去了。
几句玩笑般的言语,不经意间透露出了粟裕在毛主席心目中的重要位置。
1953年2月份,毛主席南方巡视完事儿后,和陈毅一块儿往北京回。路过徐州那会儿,他突然想起了淮海战役,心里头有感触,就开口说了:
济南打仗那会儿,粟裕可是头号功臣。这家伙,真是个能人,当将领是一把好手,做大帅也毫不含糊。
罗瑞卿和李银桥当时都在场,把这话听了个一清二楚。事后,李银桥还特地在自己的回忆录里提到了这事儿,不过粟裕对此完全蒙在鼓里,压根儿不知道。
1961年9月份,英国的大元帅蒙哥马利来中国访问时,当面夸毛主席是个军事上的高手。但毛主席很谦虚,他对蒙哥马利说:
在我那些一起打仗的兄弟里,有个人带兵打仗特别厉害,粟裕就是这个人。他指挥过淮海战役,那可是个大仗。说起来,咱俩还是老乡呢,他跟我一样,都是湖南的。
这是毛主席对粟裕做的最后一次高度赞扬,而且还是在处理外交事务的时候。得提一下,那个时候粟裕已经挨了批评,职务也被撤销了。
粟裕虽然离开了中央的工作岗位,但他的军事才华还是得到了毛主席的高度评价。毛主席经常说粟裕是“打仗最厉害的老伙计”,这话里头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了,就是毛主席对粟裕特别看重,简直可以用“偏爱”来形容。
粟裕一生都在战场上度过,战绩出色得让人赞叹。他的军事才能那是有目共睹,能获得最高领导人的大力称赞,对他来说,这辈子也算是心满意足了,足以在军事界自豪地站稳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