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年,抗日英雄李兆麟为国抛弃幼子,女儿张卓亚:我完全理解父亲

梦桃说过去 2024-02-14 07:14:08

阅读本文前,您可以点击【关注】成为铁粉,这样才能每天第一时间收到最新的文章推送,免费了解党史热点、领袖过往等相关内容。

前言:

“尽管条件艰苦,但兆麟同志还是非常爱护我……他就像慈祥的父亲一样对待不下,这使我至今想起来都忍不住要鼻子发酸。”

这是曾担任抗日英雄李兆麟将军的警卫员李桂林的一番感人至深的话。他回忆中的李兆麟将军热爱革命、爱护同志,是一个非常好的领导,时常像慈父一样关心着手下。

然而,李兆麟对待自己的亲生骨肉却不似这般温柔。在紧张的抗日时期,他曾经为了保护部队的安全,不惜将幼子抛弃在了深山之中。

“救国乃第一要务”

李兆麟将军1910年出生在辽宁省一个农民家庭,少年时代,家里供他上学接触了许多进步书籍,不仅增长了他的见识,而且还将爱国情怀深深地扎进了他的心里。

1931年,李兆麟在北平中国大学就读期间加入了共青团,之后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然而就在这一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李兆麟受抗日救国会的派遣,返回家乡一带组织抗日武装。在李兆麟的号召下,辽阳、奉天、本溪一带的山林队纷纷表示愿意联合起来抗日救国。

经过一年的宣传和准备,到了次年3月,李兆麟集结了各路英雄好汉,组建成立了东北义勇军第二十四路军。以小堡为中心,在辽阳、奉天、本溪之间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国斗争。

李兆麟的这支抗日部队兵强将勇,在抗日活动进行不久后,便活捉了日本关东军工兵司令。

第二十四路军旗开得胜,之后更加勇猛抗日。在部队发展到上万人时便敢攻打分奉天,冲入南关和飞机场,破坏航空处、兵工厂、电台,烧毁飞机7架。

这一壮举轰动了全国,浇灭了日本军的嚣张气焰。

然而,李兆麟的这一辉煌成绩很快就引起了日军高层的憎恨。1932年冬天,日寇从上海等地调集重兵加紧围剿义勇军,敌二十四路义勇军被冲散,李兆麟被迫离开前线,转到地下,策动伪军起义抗日。

即便第二十四路军已经被冲散,但日军似乎并不打算放过李兆麟。1933年,由于叛徒告密,李兆麟和家人受到了日伪的追捕,母亲和妹妹为了掩护他而被捕,家里无人,幸亏邻居一位大娘报信,才使得李兆麟逃走。

之后,党组织调李兆麟到哈尔滨参加抗日联军的创建工作,他化名张寿篯,将“救国”奉为人生第一要务,从此再未回过家乡。

1937年,李兆麟任东北抗日联军政治部主任,也在这个时候,他遇到了后来的妻子金伯文。

金伯文是一个朝鲜族女孩,出生在吉林,她的父亲一直参加反日活动,哥哥也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反日赤卫队。在家人的影响下,金伯文在12岁时就参加了反日儿童团,白天帮群众劳作,晚上发传单,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革命胜利后,金伯文写了回忆录,写下了她第一次见到李兆麟的真实感受。

那时金伯文和被服厂的几个女同志,在寒风和紧张的斗争中显得非常孤苦无依,李兆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被调了过来。

“因为常年在深山老林里风吹雨淋,加上没经修整的头发和满脸的胡须,猛地一看特显老成。虽说兆麟同志只有二十七岁,却能给人十足的安全感。”

经过多日相处,李兆麟丰富的抗战经验和坚定的革命思想,深深打动着金伯文的心。李兆麟也被这个勇敢的姑娘所打动,两人在互相表明心意后,光速结婚。

“我完全理解父亲”

战争形势变化无常,东北抗联的抗日道路在冰天雪地中显得异常艰难。在李兆麟结婚不久后,他就被调到了抗联第6军,夫妻分离,直到两年后才团聚。

1940年,金伯文怀上了第一个孩子,但东北山区到了八月天气就已经开始变冷,山上的食物也渐渐地找不到了。

挺着肚子的金伯文常常饿得昏厥,幸好交通员从中苏边境弄到了一些炒面和粮食,将近两个月没见到粮食的战士们终于抓住了救命稻草。

到了九月末,金伯文即将临产,组织上决定派一名女同志送她去深山密林里找个安全的地方生产,并派给她们一匹马和半袋粮食。

没想到行至半路,金伯文遇到了后方老弱病残的同志们,她心一横,将组织派给她的马匹绑树上杀了,把马肉分给了战士们。

就在这时,一小伙鬼子发现了他们,以为他们就是“三路军的指挥部”,就对他们紧追不舍,足足追了半年多。

在与敌人周旋的时候,金伯文生下了一个男婴。在这极寒又缺少粮食的恶劣环境下,要养活一个孩子是非常困难的,好在战士们对他们母子极尽照顾,孩子得以幸存。

行军路上最重要的就是处处小心,然而孩子太小经常放声大哭,每当这个时候同志们都非常紧张。为了不暴露目标,金伯文只好给孩子嘴里抹烟土,这样就能让孩子昏睡。

就这样,金伯文和战士们与敌人在冰天雪地中周旋了半年时间,终于找到了大部队。但为了摆脱敌人的骚扰,金伯文依旧要随部队四处移动。

这时部队依旧没有粮食,大人尚可忍耐,可是孩子就不行了,时常饿得哇哇大哭,弄得部队很不安宁。终于,李兆麟再也按捺不住,趁着金伯文不注意把孩子抱走,扔到了深山里。

金伯文在得知孩子被扔了后非常伤心,一下子哭了起来,质问丈夫为何对自己的亲生骨肉如此狠心。说着,金伯文就要出去把孩子找回来,然而,金伯文大声呵斥道:“如果你敢把孩子抱回来,我就当着你的面一枪打死他。”

为了保护部队不被敌人发现,李兆麟不得不这样做。

金伯文愣在当场,顿时停止了哭泣。在晚年的回忆录中,金伯文是这样描述她当时的想法的:“我当时就想通了。在家庭中,他是我的丈夫,是孩子的亲生父亲,他怎能不疼自己的亲骨肉,但在战争年代没有办法。”

在李兆麟把孩子抛弃后,随部队活动的姓陈的老大爷实在不忍,于是把孩子偷偷抱了回来。之后为了不影响部队活动,金伯文就带着孩子与其他三位同志离开了大部队,单独在山里活动。

可这个孩子最后还是没能活下去,在金伯文把孩子送去苏联的幼儿园后,孩子因适应不了新生活,不吃不喝,不到半个月就死了。

之后在苏联,金伯文又剩下了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分别取名“力克”和“卓亚”。这一次没有敌人的紧追不舍,没有艰苦的环境,李兆麟也变成了一个慈祥的父亲,与妻儿度过了一段相对平静的生活。

然而,就在李兆麟带着妻儿回国投入解放战争时,被国民党反动派在哈尔滨道里区水道街9号,残忍地杀害了。

在黎明即将到来的时刻,李兆麟却牺牲在了敌人的刀下,但他的血没有白流,他用自己的鲜血换来了亿万人民的觉醒。

国民党反动派的险恶嘴脸逐渐暴露在阳光下,哈尔滨市民纷纷上街游行,声讨国民党反动派的暴行。

1946年,金伯文带着与李兆麟刚满三岁的儿子和刚满周岁的女儿参加了追悼会。在这之后的几十年里,金伯文含辛茹苦将孩子们养大,时刻告诫儿女,要做一个像他们父亲一样伟大的人。

女儿张卓亚在长大成人后谨记母亲的教诲,秉承着爱国思想,致力于整理挖掘抗战历史。在谈到父亲当年为国抛弃幼子的行为,张卓亚称:“面对民族大义,父亲舍弃了自己的亲生骨肉,他是个大英雄,我非常能理解父亲当时的心情。”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点赞、评论、转发),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每天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