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春,江西化纤厂在南昌下沙窝一处工地施工时,意外挖出了一堆骸骨和一副脚镣。
有关部门闻讯后,立即赶往现场勘查,结果这一查可不得了,竟揭开了一桩尘封22年的历史惨案。经专家初步推断,这堆骸骨极有可能是方志敏烈士的遗骨。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说起方志敏同志,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他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同时也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赣东北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历任红十军、红十一军政委,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等职。
1934年10月,寻淮洲将军率领红七军团抵达赣东北根据地,与方志敏率领的红十军汇合。次月,根据中革军委的命令,两军合编为红十军团,而后离开赣东北向皖南进军,准备北上抗日。
然而,北上道路险象环生,方志敏部出发后不久,便遭到了皖南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
尽管敌众我寡、武器装备实力悬殊,但方志敏还是率部坚持奋战了两个多月,但终因寡不敌众,于1935年1月29日在江西省玉山县怀玉山区被俘。
在狱中,敌人对方志敏进行了各种威逼利诱、严刑拷打,但终究无法使其屈服。
不仅如此,他还利用敌人要他写“交代”和“罪行”提供的纸笔,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等著名文章,其中的“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等很多经典语录,至今读起来仍令人热血澎湃。
他的坚贞不屈让敌人恼羞成怒,最终于1935年8月6日被秘密杀害,年仅36岁。
方志敏同志的牺牲,不仅是我党、我军的巨大损失,同时也是中国革命的巨大损失。
建国后,中央决定为方志敏建造烈士陵园,但由于他是被敌人秘密杀害的,至今连遗骨都没有找到,于是,中央决定先找到方志敏烈士的遗骸再说。
很快,这个任务便交到了少奇同志的手中。
少奇同志接到任务后,立马赶往江西,找到了方志敏的堂弟、时任江西省委第一副书记——方志纯。
方志纯早在少年时期就跟随堂兄方志敏从事革命活动,方志敏牺牲后,他便遵照堂兄遗志,继续在我党的领导下坚持革命,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建国后,方志纯长期担任江西党、政、军重要领导职务,为江西省的经济建设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一直以来,方志纯都有一个心愿,那就是找到堂兄方志敏的遗骨,但由于时隔太久,他根本不知道其遗骨埋究竟在何处。
讨论中,少奇同志提议,可以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鼓励民众提供线索。
此举果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调查小组”从民众提供的这些线索中筛选出了三条有价值的线索:
第一条,寻找当年为方志敏拍照的摄影师;
第二条,寻找当年为方志敏收殓遗体之人;
第三条,方志敏同志是戴着脚镣牺牲的,他的遗骨周围必定伴有脚镣。
很快,调查人员便根据第一条线索找到了当年为方志敏拍照的摄影师,但由于时间过去太久,这位摄影师已经记不清方志敏遇害的具体位置了,只是大概记得在南昌的下沙窝。
尽管该线索有些模糊,但基本可以确定方志敏同志的遗骨应该就埋在了下沙窝的某个地方。
紧接着,调查人员又找到了当年为方志敏收殓遗体的两位当事人,但也因为时隔太久,加上经他们之手收殓的遗体又比较多,所以他们也不太清楚具体的方位。
多方调查无果后,大家不由得心生疑问:难道方志敏烈士的遗骸真的找不到了吗?是不是被敌人……?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之际,1957年春的一天,调查小组突然收到了一个意外消息:南昌下沙窝一处工地发现了一堆骸骨和一副脚镣!调查小组闻讯后,立马赶往现场勘查。
勘查发现,这堆骸骨共有79块,骸骨周围还有一副脚镣,经调查人员初步判断:这堆骸骨中很可能有方志敏烈士的遗骸。
为了进一步确认这个判断,调查人员还找到了当年为方志敏戴脚镣的监狱长‘凌凤梧’。
当年,凌凤梧曾奉命劝降方志敏,结果却被方志敏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所感化,于是其便利用职务之便给方志敏提供了很多方便,就连给方志敏戴的脚镣,他也特地减轻了重量。
凌凤梧“劝降”不成,加上又曾多次为方志敏求情,结果被国民党当局以“通匪罪”关押了起来。出狱后,凌凤梧听从方志敏的劝告,离开国民党军,回乡当了一名教师。
对于方志敏脚上所戴的脚镣,凌凤梧可谓刻骨铭心,经他辨认,该脚镣正是当年方志敏戴的那副……
在这之后,调查小组又将这堆骸骨送到了江西省公安厅交由法医鉴定。经鉴定,在这79块骸骨中,只有9块是方志敏的,其余70块应该是其他革命烈士的。
江西省政府当即便将这一情况上报给了中央,而中央也很快批复了安葬方志敏烈士遗骸的决定。
然而不久后,特殊时期开始了,方志敏烈士遗骸的安葬工作不得不停了下来,一直到1977年8月6日,即方志敏烈士殉难42周年纪念日,才举行了隆重的安葬仪式。
方志敏同志虽然离开了我们,但其对中国革命的贡献,以及他身上那种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伟大精神,却影响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人,他是一个真正“大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