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人情社会,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都十分看重“关系”、“面子”、“人情”,而且最怕别人瞧不起自己。哪怕是讲究“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古人,在人情关系方面也不例外,甚至还总结了“宁得罪君子,莫得罪小人”的处事经验。
为人处世,想要一个人都不得罪,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无论是再如何圆滑的人,也很难做到一直面面俱到,总会出现疏忽的时候。倘若得罪的是君子这倒也好说,基本上不会对自己造成什么负面影响。可是如何得罪的小人的话,无论是有意也好还是疏忽也罢,都会遭到对方的嫉恨甚至报复。
在《左传·宣公二年》就记载了么一个故事:两军交战前,将军分肉鼓舞士气,结果因为军务繁忙,忘记把肉分给了自己的车夫。等到第二天两军交战时,车夫驾车直接把他拉去了敌营,从此之后就多出了一个成语:“各自为政”,意思是各自按自己的主张办事,不互相配合。通常用来比喻不考虑全局,各搞一套。
将战,华元杀羊食士,其御羊斟不与。及战,曰:“畴昔之羊,子为政,今日之事,我为政。”
上面这个典故就是成语“各自为政”的出处,说的就是春秋时期宋的大将军华元因为无意中得罪了给自己当车夫的羊斟,后来被羊斟连人带车把他送进了敌营,堂堂大将军最后自投罗网,还被敌军活捉。
华元是春秋时期的名人,是宋国的六卿之一,一生历经宋昭公、宋文公、宋共公、宋平公四位国君,是历史上少有的四朝元老之一。在华元的时代,宋国已经非常衰落了,再也不复当年的强盛,完全是靠华元一人撑起宋国的天下。
华元能够在强敌环伺的春秋时期保护宋国不受外敌侵扰,这也间接证明了华元的能力。虽然华元有能力有担当,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却因为得罪小人导致了自己人生当中最大的一场失败。
在春秋时期的时候,周天子的威信已经是名存实亡了,各诸侯国只不过是表面上尊敬周王室,暗地里却互相攻伐、结盟。像宋国、郑国这样的小诸侯国,只能仰那些大诸侯国的鼻息,成为他们攻伐其他诸侯的马前卒。
公元前606年的春天,郑国公子归生在楚王的授意下,出兵攻打宋国。当时宋国的国君是宋文公,他派华元和乐吕为大将,率领军队前去抵抗郑国大军。当年的二月初十,两军在大棘相遇,双方摆开了阵势准备大战一场。
华元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在军事谋略方面也十分擅长。宋郑两军交战之前,为了提升宋军的士气,华元对士兵们进行了慷慨激昂的演讲,之后又杀羊熬羹分给士兵食用。原本这是增加己方士气的大好事,结果却因为得罪了小人而遭殃。
华元分羊肉的时候,所有的士兵都分到了,唯独华元自己的车夫羊斟没有分到。如果是心胸宽广的人,必然也不会计较此事。大战当前,没分到就没分到吧,也不过是少吃了一顿肉。可是车夫羊斟却是一个小肚鸡肠的人,他认为华元没分肉给自己就是瞧不起自己,爱面子的他心里暗自盘算着给华元一个教训。
第二天,宋军和郑军开始交战,华元坐在战车上指挥士兵。这个时候,瞅准了机会的羊斟对华元说:“昨天分发羊肉的事你说了算,今天驾驭战车的事,可就得由我说了算了。”说罢,羊斟架着战车快速奔入郑军的阵营,两人都成了郑军的俘虏。因为主帅被敌人所俘,宋军顿时陷入一片混乱,最终被郑军击败,宋军另一位大将乐吕也因此阵亡。
华元被俘之后,宋文公十分震惊。因为华元对宋国十分重要,为了赎回华元,宋文公不得不用100辆战车、400匹毛色漂亮的良马,从郑国将赎回华元。只不过,这些战车和良马还没送到郑国时,华元就凭着自己的能力独自逃回了宋国。
常言说得好,君子易处小人难防,就连春秋时期的孔夫子都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像羊斟这样的人,就是一个十分典型的小人。他心胸狭隘,就因为没吃到羊肉这么一点小事,不惜将自己和华元一同送给郑军当俘虏,丝毫不为大局着想,最终害人害己,自己也成了俘虏。虽然史书上没有记载他的结局,但是像他这样的人,结局也不会好到哪去。
我咋感觉大家人人都是小肚鸡肠斤斤计较的车夫羊斟,老板、经理是宋王和将军华元呀![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