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段话:“插秧是插秧,苦在脚下。人生是插秧,苦在心里。”将插秧视为人生,看来也并非不可以。
对于老年人来说, 插秧就是慢慢将人生的光阴一颗颗移种到能够茁壮成长的未来。人过五十,老了之后过什么样的生活?还得看自己选择种什么样的人生“秧苗”。
第一:老了后就得找条退路?有退路并不代表就能幸福
年轻人“不怕有路没路,就怕没退路”,但老了后的日子却不一样了。对老人来说, 脚踏实地地朝着自己想要的方向前进,靠自己重新开辟新的道路远比依赖别人更有成就感。
所以,所谓的“退路”其实都是对人生的一个妥协。 真正的赢家应该是选择不后退、不退让,甚至是“赛道重启”的人。
第二:人过五十,拒绝子女给你的“三条退路”
(退路一)带娃vs养老:带孙并不意味着儿女更孝顺
对于很多父母来说,把余生的幸福寄托在子女身上常常会导致失望。但如果这些父母还一味地选择依赖子女的“三条退路”,更会让后半生变得更加困境重重。
像带孙就并非养老的“一条退路” ,带娃与养老并不等同,更不是直接等于“幸福”。相反, 有的人带娃反而更会因为代沟、育孙理念差异而与子女关系紧张。
看这就能发现,过五十, 别听子女让自己带孙的“退路”,要是要带娃, 就带自己的娃;要养老,就让自己好好养老。
带孙的老人总是会有这样的困扰: 要么太累,要么孙辈不听话、反倒忘了给老人提供应有的照顾。不如自己有事做, 去参加活动,学技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岂不更快活?
(退路二)卖房vs养老:卖老屋不一定有新房住
还有的父母为了省心,便听子女的话, 直接将他们的老屋、老宅卖掉,换成大城市的优质房源。可“新房”又不一定是老人养老的理想住所。
保留老宅的情怀,卖掉老屋的承载,这就是很多父母的“新房”背后藏着的无奈和苦涩。大部分情况下, 老人卖房并不一定能在新的房子里得到自己的“专属空间”。
大多数子女在给老人选的房子多为 距离自己家更近的大城市或是更适合养老的高层等新房,但这些房子往往是成套出售的,老人要不就是住最顶层,要不就是住得远远的,很难如同在老家一样享受“独门独院”的生活。
且不说原来的老宅卖掉后,后期需要的钱都由谁出,光是这份 “失去一成不变”的生活方式的代价就不值得,还增加了太多不可预知的风险。
(退路三)投资不亏就安全:投资风险太高,别碰
除了带娃和卖房,还有很多父母一听到“养老”就想到了“投资”。可真靠投资养老,风险可就太大了。
把存款用于子女的投资,结果投资失败,连养老的钱都没了;长期投资本身就是高风险,老人本就难以接受大起大落,何必为自己找不必要的麻烦呢?
第三:做自己人生的主角,为余生打造最好的“秧田”
NO.1无论做什么都要“以自我为中心”,拒绝被动
很多人曾将自己的人生比作一场没有彩排的舞台剧,既然只有一场的话,那就得把自己的人生安排得更精彩才行。老了后比起给自己安排的种种“退路”,自己做主才是最好的。
所以无论做什么都得 以自我为中心,拒绝被动。带娃就带自己的娃,养老就养老自己;想追求美好,就学化妆、穿搭;想更独立,就学会使用智能手机、软件……
NO.2不管做什么都得“心中有数”,养老最重要的是规划
无论是带娃、养老还是做好其他的事, 心中都得有数,尤其是养老这件事,得先做好规划,得到自己想要的,才能保证老有所依。
养老金、退而不休的“兼职”或是理财都有助于实现这一点。最好还能在此基础上有不动产或其他大宗商品的投资,这才是最稳妥的养老方式。
NO.3无论做什么都得“脚踏实地,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有人说,人生就像一场大海航行,要看风使舵也得“脚踏实地”。不管做什么都得做到 “脚踏实地”,这也是最好的自我救赎。
年龄大了带娃不靠谱,投资风险太大,那就不如放下这些比自己还艰难的选择。 “养老”这条道路就“简单”多了。闭上眼看看自己想要的,朝着目标前进就行,这才是老了后最幸福的事!
真正的赢家不需要依赖其他人,靠自己一点一滴地为自己的未来铺路,开辟一条新的道路,这才是“逆袭”的巅峰。
老了之后也不要轻易选择依赖子女的“三条退路”, 带娃、投资、卖房都是高风险业务,转行不如稳住。老了养老好,衣食住行一手包办,余生的安逸全都在前方,快来为自己安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