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湖北省围绕构建“九州通衢”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战略意义的高铁建设提案。这些建议既立足湖北“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的区域发展布局,又深度融入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建设,展现出湖北在新时代交通强国建设中的主动作为。
一、长江中游城市群核心通道建设
1. 武咸昌高铁(武汉-咸宁-南昌)
作为湖北“十四五”铁路规划的重点工程,该线路拟将武咸城际铁路向南延伸至南昌,形成连接武汉都市圈与环鄱阳湖城市群的350公里/小时高铁通道。项目已纳入《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但因国家高铁规划政策调整,需协调赣鄂两省共同争取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目前,江西方面正同步推进南昌至咸宁段前期工作,预计线路全长约280公里,投资规模超400亿元,建成后武汉至南昌通行时间将缩短至1.5小时。
2. 武九高铁复线(武汉-黄石-九江)
该项目是福银高铁通道的关键组成部分,规划新建双线电气化铁路,设计时速350公里。线路将与既有武九客专形成双通道格局,有效缓解武汉至九江段运输压力。湖北省已将其纳入“十四五”铁路发展规划,并计划通过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预计总投资约300亿元,建成后可实现武汉至九江1小时直达。
3. 咸宁-平江-浏阳高铁
作为武深高铁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线路拟利用既有武咸城际铁路延伸至平江,新建浏阳段接入长赣高铁。项目创新采用“既有线改造+新建联络线”模式,可节省投资约40%,并将武汉至深圳高铁通道整体推进50公里。目前,鄂湘两省已启动预可研联合编制,计划2025年完成项目立项。
二、鄂北地区路网优化工程
4. 信阳-枣阳-襄阳高铁
该线路是合康高铁南段的重要比选方案,规划新建双线电气化铁路,设计时速350公里。项目将打通鄂豫两省交界地带高铁空白,形成合肥-襄阳-安康的快速通道。湖北省主推的“随信连接线”方案已纳入国家“十四五”铁路规划,而枣阳提出的北线方案(随州北-枣阳-襄阳)正在进行技术经济论证,预计线路全长约150公里,投资规模约220亿元。
5. 随信高铁(随州-信阳)
作为鄂北与豫南的重要联动纽带,该线路规划新建双线电气化铁路,设计时速350公里。项目将连接汉十高铁与宁西高铁,形成西南地区至华北地区的快速客运通道。湖北省人大代表崔传金在2025年湖北两会期间提出专项建议,强调该线路对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的战略意义,目前已启动预可研编制工作,计划2025年纳入国家“十五五”铁路规划。
三、鄂东及江汉平原枢纽提升工程
6. 京九高铁阜阳-黄冈段
作为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京九通道的关键缺失段,该线路规划新建双线电气化铁路,设计时速350公里。项目自2021年启动勘察设计招标以来,因跨省协调问题进展缓慢。2024年4月,鄂豫皖三省联合向国家发改委提交专项报告,请求加快推进预可研评审。目前,线路走向已基本确定,预计全长约320公里,投资规模约500亿元,建成后可实现黄冈至北京3.5小时直达。
7. 荆荆高铁南延(荆州-岳阳)
该项目是湘鄂两省共同推动的跨省高铁通道,规划新建双线电气化铁路,设计时速350公里。线路将连接荆荆高铁与常岳九铁路,形成江汉平原至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快速通道。目前,鄂湘两省已达成共识,计划将其纳入国家“十五五”铁路规划,并启动监利至华容公铁两用大桥前期工作,该桥作为预留过江通道,投资规模约80亿元。
8. 荆州联络线(荆松方案)
该项目是宜常高铁的重要配套工程,规划新建单线电气化铁路,设计时速250公里。线路将连接荆州东站与松滋站,形成江汉平原内部快速联络通道。湖北省已明确支持该方案,并将其纳入“十五五”铁路规划储备项目,预计线路全长约60公里,投资规模约60亿元,建成后可提升荆州枢纽对鄂西地区的辐射能力。
四、项目实施的战略意义与保障措施
这些高铁项目的实施,将推动湖北高铁里程突破4000公里,实现“市市通高铁、县县通铁路”目标,形成以武汉为核心的“超米字型”高铁枢纽网。为保障项目落地,湖北省已设立1000亿元铁路发展基金,并创新采用“股权投资+EPC”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同时,积极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交通协同,与湘赣皖三省建立跨省铁路建设联席会议机制,重点推进武咸昌、随信等跨省通道前期工作。
从国家战略层面看,湖北的高铁建设提案高度契合“十五五”铁路规划方向。例如,武咸昌高铁可强化长江中游城市群与长三角、珠三角的联系,随信高铁将完善国家高铁网主骨架,京九高铁阜阳-黄冈段则是填补“八纵八横”空白的关键工程。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仅将提升湖北在全国交通网络中的枢纽地位,更将为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荆州联络线为单线意义不大
高铁有那么多人坐吗,发展货运才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