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财经讯,近日河北城商行——唐山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唐山银行)股权再度流拍。
唐山银行成立于1998年6月,是全市唯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国有城市商业银行,国有股权占比达92%。前不久,登记在唐山玉龙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下称唐山玉龙地产)名下的1800万股唐山银行股金变卖结束,仍遭遇流拍的局面。
7.65折变卖苦等60天仍无人“接盘”
阿里司法拍卖平台显示,2024年11月15日10时起,针对唐山玉龙地产名下的1800万股唐山银行股金,衡水市中级人民法院以网络电子竞价方式公开进行网络司法变卖,变卖周期为60天。该笔股权评估价为1.06亿元,变卖价为8138.07万元,较评估价打了7.65折。
按照变卖规则,主导方为求促成交易,在保证金设置和加价机制上都给出了较为灵活的安排,但截止2025年1月14日10时变卖活动结束无人报名,最终以流拍收场。

唐山银行这笔1800万股的股权交易,曾在2024年9月和10月进行过一拍和二拍,但均未吸引到实质性买家。从价格机制来看,该股权以1.06亿元为评估基准,一拍起拍价9574.20万元,为评估价的9折;二拍起拍价与变卖价均为8138.07万元,尽管价格不断让步却未能激发市场兴趣。
据律师人士介绍,变卖也是法院执行过程中比较常见的财产处置方式。当标的物在经历一拍和二拍都流拍的情况下,就会进入变卖程序,变卖时间限制比较小。通常来说,变卖起拍价与二拍流拍价相同。
唐山银行的股权流动性困境在2024年下半年集中显现。除了上述陷入僵局的1800万股股权外,该行更大规模的一笔股权交易也曾遭遇流拍。2024年9月14日,唐山湾国际旅游岛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旗下唐山湾三岛旅游区旅游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持有的唐山银行3.32%股份(1.4亿股)在京东资产交易平台上拍卖,评估价和起拍价均为5.52亿元,但最终无人问津。
唐山银行这两起接连流拍的案例,引发市场对区域性银行股权估值体系的深度思考。在司法拍卖平台上,大部分银行的股权都是折价拍卖,但拍卖成交率较低,流拍已是常态,不过也不乏拍卖成功的“优等生”。
券商银行业分析师向媒体表示,当下部分中小银行暴露出较为显著的问题,在经营能力的提升与风险管理的强化方面存在明显短板,致使其业绩表现差强人意,增长态势也令人担忧。这种局面直接导致在面对中小银行的股权投资机会时,态度变得愈发审慎,投资决策也更加小心翼翼。
从业绩上来说,截至2024年上半年唐山银行盈利近20亿元,但也存在如拨备覆盖率远超监管标准,及大客户集中度较高等隐忧。
2024年前三季度净利润总额已超2023年全年
截至2023年末,唐山银行全行正式在岗员工1600余人,网点78家,遍及唐山市区及县域,各项贷款余额1773亿元,贷款存量增量在唐山市金融机构中均排名第一。
在经营业绩上,2020-2023年,唐山银行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5.10亿元、39.00亿元、46.76亿元、61.68亿元,同比增长17.53%、11.13%、19.89%、31.91%;分别实现净利润13.56亿元、15.49亿元、21.58亿元、30.15亿元,同比增长-12.55%、14.26%、39.32%、39.72%。

可以看出,唐山银行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在2021年-2023年实现连续三年增长,且该行2023年的净利润首次超过省级的河北银行,成为河北省内城商行中净利润最高的银行。
利润指标上,2023年的唐山银行以3000亿的资产规模实现30多亿的净利润,比资产规模超过5000亿的河北银行还要多,资产利润率1.08%,超过大多数城商行。
据唐山银行信息披露报告,截至2024年9月末,其总资产为3362.89亿元,总负债3050.12亿元。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48.93亿元,同比增长8.94%;净利润达30.73亿元,同比增长12.69%,净利润增速仍快于营业收入增速。唐山银行前三季度净利润总额已超过2023年全年净利润总额。
究其净利润增速快于营业收入增速的原因,或许与唐山银行热衷投资业务有关,过高的投资类资产规模也一直饱受诟病。
2013年-2017年,唐山银行投资类资产从73亿元升至1550亿元,在总资产中的占比从20%升至72%,而同期贷款占比从51%降至16%以下。
在监管多次强调银行业应回归“存贷业务”本源的要求下,唐山银行开始压降投资类资产。2023年,唐山银行投资收益8.32亿元,公允价值变动收益2.49亿元,二者合计占净利润35.85%。2024上半年,唐山银行的投资收益为5.60亿元,公允价值变动收益3.27亿元,二者合计占净利润45.75%,比2023年增加9.9个百分点。这种经营模式虽然在短期内提升了盈利能力,但也引发了市场对其可持续性的关注。
国有企业经营相对更稳定,这或许可以解释唐山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何能保持在1%以下,良好的资产质量也让该行的信用减值损失计提处于相对较低的位置,最终使该行的净利率远高于其他河北省城商行。
拨备覆盖率触已触及监管红线
需注意的是,在不良贷款率较低的情况下,唐山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却高达578.87%。
根据财政部发布的《金融企业财务规则(征求意见稿)》说明,以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例,监管部门要求的拨备覆盖率基本标准为150%,超过监管要求2倍以上,应视为存在隐藏利润的倾向,要对超额计提部分还原成未分配利润进行分配。
业绩增长背后,唐山银行十分依赖大客户。近年来,该行前十大客户的贷款余额占资本净额比例从2018年末的57.69%上升至2023年末的73.50%。此外,唐山银行的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从2018年的8.41%增至2023年末的13.33%,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也从2018年的8.41%上升至2023年末的9.32%。

根据我国《商业银行法》,银行对单一集团客户授信总额不得超过商业银行资本余额的15%,单一客户的贷款余额占商业银行资本净额的比例不得超过10%,对最大十家客户贷款余额占商业银行资本净额的比例不得超过50%。如此看来,唐山银行的前两项已经逼近监管要求,最后一项已经超过监管规定。
在此次1800万股股权变卖失败的不久前,河北省通信管理局通报了一批侵害用户权益的App,其中包含了三款金融机构开发的App,而唐山银行旗下APP“唐行企业银行”因存在APP强制、频繁、过度索取权限问题位列其中。
这不是唐山银行旗下的APP首次因为用户隐私保护被监管通报点名。2022年,河北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通报了45款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APP,其中便包括“唐山银行”5.0.7版本,该APP存在“未经用户同意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未明示收集使用目的和范围”“未经同意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收集与提供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与此次被通报的“唐行企业银行”一样,都存在过度索取的情况。
作为唐山市唯一一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国有城商行,在用户隐私安全与消费者权益保护上,唐山银行需要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