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您有没有留意过,走在大街小巷,那些原本各具特色、五彩斑斓的店铺招牌,有时候会突然变得千篇一律,黑底白字或者统一的色调与样式,让人看得心里直发怵。这看似整齐划一的背后,藏着的却是一场场让人哭笑不得的闹剧。

就说最近的三河吧,城管一声令下,商家们精心打造的招牌就得改头换面,不管你是蜜雪冰城那红底白字的经典招牌,还是其他有着独特风格的标识,统统都得“服从命令”。商家们心里那个苦啊,可又敢怒不敢言。毕竟,和城管对着干,以后的日子恐怕更不好过。

这种事情可不是三河的“专利”。远的不说,咱就看看这几年发生的。2019 年 3 月的上海静安区常德路,店铺招牌整体被换成了黑底白字,被网友们吐槽像“墓地风格”。

好好的商业街,变得阴森森的,谁还有心情去逛街消费?2021 年 4 月,十堰苏州路的招牌采用黑底鎏金字搭配灰白墙,市民反映夜间视觉效果诡异,直言“像上坟”。这哪是招牌啊,简直成了恐怖片的场景。还有 2024 年 12 月的沧州市新华区沧州站附近新华东路辅路,一条街统一安装黑底白字招牌,网友称看着渗人。

您说,这好好的城市街道,怎么就变成这样了呢?其实啊,这背后往往是基层执法者拍脑袋决策的结果。文件还没出呢,行动倒先行了。问责机制也不健全,胡乱折腾不用付出代价,基层就可能权力任性。

咱们来仔细想想,商家开店,招牌那可是脸面,是品牌,是心血啊!就拿蜜雪冰城来说,人家那红底白字的招牌早已深入人心,这是人家连锁经营的标志,是多年打拼出来的成果。可城管一句话,说改就得改,这不是把人家的心血毁于一旦吗?而且,统一招牌真的就好吗?

城市需要的是多元和活力,不是千篇一律的死板。每个店铺都有自己的特色和文化,招牌就是它们展示个性的窗口。一家小小的咖啡店,可能招牌就是温馨的木质风格,让人一看就觉得放松;一家时尚的服装店,招牌可能是酷炫的霓虹灯,吸引着潮流人士的目光。如果都统一成了一个样子,那城市还有什么魅力可言?

再说了,这种“统一招牌”的做法,真的能达到所谓的“美观”和“规范”的目的吗?我看未必。有时候,这种强行的统一反而破坏了城市原有的生态和文化氛围。一个有烟火气、有人情味的城市,应该是包容和多样的,而不是被一种模式框住。

网友们对此也是议论纷纷。有的说:“这哪里是在管理城市,简直是在毁城市!”有的则质问:“基层执法者到底懂不懂城市美学?”还有的呼吁:“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不能让这种权力滥用的事情再发生!”

其实啊,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关键还是要转变基层执法者的观念。城市管理不是简单的一刀切,而是要以人为本,尊重商家的权益,尊重城市的文化。在制定政策和措施之前,多听听商家的声音,多听听市民的意见,而不是坐在办公室里拍脑袋。

同时,也要加强问责机制。对于那些胡乱作为、权力任性的基层执法者,要严肃处理,让他们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在行使权力的时候多一些谨慎,多一些思考。

真心希望这种“统一招牌”的闹剧能够早日结束,让我们的城市重新焕发出多彩的光芒,让商家们能够自由地展示自己的特色,让市民们能够在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意的城市中生活。毕竟,一个好的城市,不是靠统一招牌统一出来的,而是靠大家共同努力创造出来的!

不知道您对这种“统一招牌”的现象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咱们一起讨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