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对于中国电影市场而言是从“理想”回到“理性”的一年。据猫眼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电影市场票房总额突破455亿元,同比去年增长约3.2%,创下十年新低。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个人认为,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一条无疑是电影的质量和水平不能满足广大观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好片在哪里?如何生产出好片?成为整个行业亟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不过在近日,由北京光景映画电影有限公司主办的“2017·春之光景国际电影论坛暨CATHAY IESP国际影视服务平台发布会”在京举行,整场发布不仅有关于行业的思考,更公布多部知名电影人的新作,可谓“好片知时节,当春乃发声”!
面对电影市场的日渐颓势,光景映画可以说是急人所急。在整场发布会中,他们开出四味良药。表面上看是该公司是在输出自己的产品,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又何尝不是为电影产业输血,为电影市场的枯木逢春添水施肥?首先,我们来看第一味药,我们可以把它称为药引,那就是用法律的方式来对电影保驾护航,对电影立项、制片、版权买卖、融资模式、合拍、分账、艺人维权等多个行业面临的不规范问题进行科普和引导。于是,发布会上就有了这本《中国影视法律实务与商务宝典》的横空出世。相信这本书不仅会成为万千电影工作者的掌上宝典,更会助推整个行业实现规范化、系统化和正规化。
有了药引,那接下来就是药材,对于电影行业来讲这个药材自然就是人才。中国虽然有着人数最多的电影从业者以及大量的科班大学,但在应试教育下有创造力、想象力和执行力的新生代人才却是极为匮乏。于是,光景映画与美国南加州大学电影学院共同发起“电影专业人才升级计划”,在科班毕业学子原有的理论基础之上,加入更加规范化的教育与实践,让每位学子拥有到世界顶级院校进行电影培训的机会。要知道,男加大电影学院毕业生共累积获得超过30座奥斯卡奖杯,其中包括乔治·卢卡斯、约翰·韦恩等电影大师。有了这样的人才再深造,最终有利于的是整个国家的电影产业发展,这样的举措与规划显然是功德无量的。
作为一个电影公司,让人最期待的自然当属它制作的作品,也就是第三味药:电影产品。在发布会上,光景映画董事长黄炜哲介绍,目前光景映画的3部重点影片正在紧密筹备阶段,其中由包括《无间道》出品人庄澄担任制片人的动作大片《胜利者》,由《新少林寺》编剧、《陀地驱魔人》监制张志光担任编剧、监制的奇幻喜剧片《奇迹管理局》,以及由《桃姐》编剧陈淑贤担任编剧的女性喜剧片《高小姐》。能够与这些业界响当当的电影人合作,以匠人精神来精益求精地打磨每个项目,足见光景映画对于电影品质近乎苛刻的高要求,这样的高要求恰恰是整个电影行业所欠缺的。
此外,论坛发布了CATHAY IESP国际影视服务平台,我们可以将其视为第四味良药。该平台是以中国影视产业为链接点的国际服务平台,旨在推动中外合拍落地与项目执行,囊括与中国影视合拍、合作、发行、艺人、版权开发相关的商务、法务、财务、税务及制作等方面的国际服务体系,在协助选择中外合作伙伴、投融资、艺人经纪、商务植入、合理避税、投资收益管控、国际电影节参展推荐等方面提供一站式服务。有了这四步计划,相信华语电影的“春之光景”定会指日可待,这个“春”不只是市场票房,更是电影工业、人才打造以及相关法律健全等细分行业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