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宏滨;赵娜|苏联解体的历史虚无主义之因

论史近现代 2024-12-08 00:31:17

摘要:苏联解体中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形式是,否定包括十月革命在内的苏共历史、全盘否定斯大林、抹黑苏共创始人列宁;苏联解体中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机制是,通过瓦解主流意识形态扰乱人们的思想、通过否定社会主义制度颠覆人们的价值追求、通过质疑共产主义信仰侵蚀人们的精神支柱;苏联解体中历史虚无主义的支持力量是,全盘否定斯大林的赫鲁晓夫、推行“新思维”的戈尔巴乔夫、西方“和平演变”的反动势力。

关键词:苏联解体;历史虚无主义;表现形式;危害机制;支持力量

依据社会结构理论解读苏联解体,我们可从意识形态角度进行分析。基于此,我们认为历史虚无主义是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分析历史虚无主义在苏联解体中的因果关系,我们可从其表现形式、危害机制及支持力量几方面展开。

一苏联解体中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形式

在苏联解体中,历史虚无主义扮演极不光彩的角色。尽管其丑态百出,但无非集中表现于,否定包括十月革命在内的苏共历史,通过各种手段来抹黑、攻击领袖人物。

(一)否定包括十月革命在内的苏共历史

历史虚无主义否定十月革命。具体来说,20世纪80年代,历史虚无主义攻击列宁及其领导的十月革命。在大肆歪曲十月革命的历史过程中,抹黑十月革命。在否定列宁的正确领导的同时,否定十月革命发生的必然性。其中,典型的人物是亚·齐普科。他站在错误立场,撰写了《斯大林主义的根源》。该文发表于苏联《科学与生活》,其影响极其恶劣。该文认为,十月革命是俄国激进主义的产物,它中断了俄国历史的正常进程。对此,有学者指出,“此文表面上打着马克思主义的旗号,实则否定十月革命,否定苏联社会主义的历史。”[1]

当然,历史并非如亚·齐普科所说那样。十月革命虽然是一场武装起义,但反动势力作鸟兽散,根本没有负隅顽抗。正因为反动势力苟且偷生,没有出现血流成河的现象。“在某种程度上,彼得格勒的十月革命是以一种较为和平的方式取得的。”[2]17这一点,或许可用一事实印证。攻下冬宫后,波罗的海舰队中央委员会委员霍尔文向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委员德宾科报告了武装行动的损失情况。他说:武装行动中“死5名水兵、1名士兵,伤多人。”[2]17

除少量的人员伤亡外,破坏情况也很轻微。据伯努瓦记述:“从亚历山大花园的那头开始,熟悉的景象依然如同昔日,看不到任何战斗的痕迹......我本以为我会看到破坏殆尽、冒着黑烟的一片废墟,但是,感谢上帝,整座皇宫远远望去,从皇宫的正门到价值连城的爱尔米塔什,仍和以前一样,一片巍峨、坚固、不可动摇的景象。”[2]17约翰·里德在第一时间写出了关于攻打冬宫的报道,也是最真实的历史记录,他的《震撼世界的10天》也记录了和伯努瓦一致的情况。“没有大规模的战斗,没有激烈的巷战,没有重大的人员伤亡,没有一切都变成废墟的瓦砾的破坏。所有的当事人和目击者都证实了这件事,就连《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也只是笼统地使用了‘结集’、‘包围’、‘占领’这些军事术语。说十月革命在某种程度上是以一种较为和平的方式取得的,一点也不为过,这也恰恰表明了十月革命在苏联发生的迫切性和成功的必然性。”[2]19这些资料都说明了,并非如历史虚无主义所渲染的那样,十月革命是一场血腥和暴力的革命。

当然,只要是革命,就会有流血。十月革命之所以没有遭遇反动势力的负隅顽抗,正是因为十月革命是人民的选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历史虚无主义渲染十月革命的血腥和暴力,只能说明历史虚无主义罔顾历史事实,暴露其颠倒是非的真实面目。

历史虚无主义既否定十月革命,又歪曲苏联社会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其中一个重要表现是,歪曲1918年一例行骗案,由此造谣苏联实行“共产共妻”社会制度。这次行骗案的经过是,无政府主义者赫瓦多夫,出于敛财的目的,假借政府名义散布《俄罗斯处女和妻子公有化令》。在审判赫瓦多夫过程中,法官们对性的认识产生了争论,直接影响了对赫瓦多夫的公正审判。这次闹剧在西方媒体的推波助澜下,一度成为仇视社会主义政权者的口实。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著名的英国作家戈尔别尔特·韦尔斯特意向列宁求证事件真相,列宁斩钉截铁地告诉韦尔斯,共产主义政权从未发布类似的文件,也从没有这样的命令,这完全是栽赃陷害。随着历史虚无主义在苏联的侵蚀加深,本来已成为定论的历史事件,又成为苏联历史虚无主义混淆视听的工具。

(二)全盘否定斯大林

历史虚无主义不仅否定包括十月革命在内的苏共历史,而且全盘否定斯大林。一般来说,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苏共二十大会议是全盘否定斯大林的标志。如果说历史虚无主义全面否定斯大林开始于赫鲁晓夫执政时期,那么全面否定斯大林则得逞于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具体地说,赫鲁晓夫时期,历史虚无主义全盘否定斯大林,着重否定斯大林个人以及渲染斯大林在领导工作中的各种错误。但是,到戈尔巴乔夫时期,历史虚无主义全盘否定斯大林,已经发展到批判和否定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社会主义制度。

斯大林在位时期,苏联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经过列宁的艰辛探索,斯大林大胆实践,国际共运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农业的集体化和工业的全民化。尤其值得强调的是,在斯大林的英明领导下,苏联人民打败了德国法西斯。更为难得的是,取得卫国战争伟大胜利后不久,苏联国民经济得以迅速恢复。正是因为如此,历史虚无主义狡黠地意识到,否定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特别是否定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其前提条件是否定斯大林及其斯大林领导时期所取得的成就。

历史虚无主义全盘否定斯大林,其切入点是斯大林在位时期所做出的一些错误决策,尤其是针对其中的“大清洗”运动。他们的主要手段是,肆意夸大“大清洗”运动的错误和受害者数量。

我们承认,斯大林当年确实有将阶级斗争扩大化的嫌疑,酿成了“大清洗”的错误。对于“大清洗”运动中受害者数量,1957年苏共中央7月全会认为,“在1937-1938年共逮捕了约150万人,被迫害至死的人数为681692人”[3];“1963年初,苏共中央主席团会议提出了更具体的数字是1372329人”[3];根据俄罗斯1992年第2期《国家档案》公布的资料,1937-1938年被枪杀的政治犯人数为681692人[3];2000年俄罗斯学者泽姆斯科夫引用解密后的俄罗斯国家档案馆资料,指出“在1937-1938年因反革命罪被判刑的为1575259人”[3]。

如果说,以上数据来源于苏联官方与俄罗斯官方,那么不妨比较一下英国史学家罗伯特·康奎斯特采用的数据。在《大恐怖》中,康奎斯特认为:“1936-1938年的大恐怖,至少有600万人被捕者,300万人被处死,200万人被埋葬在集中营”[4]。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兹·布热津斯基所采用的数据。在《大失控与大混乱》中,兹·布热津斯基认为,“斯大林造成了不少于2000万人,可能甚至超过2500万人的死亡。在这一总数中,单就1937-1938年期间,有100万人被枪决,另有200万人死于劳改营。在20年代后期斯大林掌权后的前几年还有100万人被处决。”[5]后来,号称戈尔巴乔夫精神教父的雅科夫列夫认为,“大清洗”运动“有4100万人被判刑,又说有2000多万人是斯大林镇压的牺牲者”[3]。

对于“大清洗”运动中受害者人数,比较中可以看出,如果说苏联官方与俄罗斯官方的数据只是十万级,则英国史学家罗伯特·康奎斯特采用的数据则拔高至百万级,而苏联历史虚无主义者将数据夸大到千万级。这样,历史虚无主义无限地抹黑斯大林。发展到极端时,历史虚无主义将斯大林妖魔化,将其与希特勒相提并论。

(三)抹黑苏共创始人列宁

历史虚无主义为了彻底否定苏共历史,利用列宁当时对德国帝国主义的策略性做法,抹黑苏联缔造者、布尔什维克党的创始人列宁。历史虚无主义抹黑列宁的主要表现是造谣“列宁是德国间谍”。

为准确认识历史虚无主义造谣的事实,先简要回顾列宁当时所处的历史背景。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形成了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和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两大帝国主义集团之间的世界性战争。这时的俄国社会民主党支持参与战争,而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则反对战争。随着国内斗争的激烈,1917年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管了政权。这样,俄国出现了资产阶级的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的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摆在列宁面前的大问题是,革命向何处去。其时,身在瑞士的列宁渴望尽快返回俄国来引导革命。

由于一战的原因,列宁返回俄国的路线只有两条。一是通过德国,经瑞典、芬兰回国。困难是,德国当时是俄国的交战国,德国不会给他回国的机会。二是取道法国,然后渡海到英国,再从海上返回俄国。俄国与英法是协约国,但俄国执政者肯定阻挠列宁回国闹革命,英法则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借道给列宁这样一个坚决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的人。在列宁着急万分的情况下,事情有了转机。当时,“俄国参加世界大战这一行动迫使德国在两条战线上作战(有一个时期,东方战线上的德军超过了西方战线),使德国有遭到失败的危险。凯撒(德意志帝国皇帝的称号)企图同沙皇缔结单独和约,但没有成功。”[6]德国当时出于国家利益需要和军事战略考虑,急需缓解东线战事,同意协助列宁乘坐由德国安排的“密封列车”回国。列宁出于战略需要,接受了德国的安排与支持。回国后的列宁,不负众望地成为了布尔什维克的运动领袖。在他的带领下,提出了反对“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四月提纲》,提出了“一切权力归苏维埃”的主张。正因为此,以反对布尔什维克的党派领袖克伦斯基等人则指控列宁是德国派来的间谍。

对历史虚无主义造谣“列宁是德国的间谍”的谬论,本来不值得过多地驳斥。这里简要分析一下,以正视听。对于指控列宁“变当前的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主张,如果不是忽视列宁出于无产阶级夺取革命政权的策略,就是造谣。至于由列宁承认德国强加给苏联人民的《布列斯特和约》,造谣“列宁是德国的间谍”的谬论,如果不是诬陷,就是忽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国际国内险峻形势。当时,苏联面临协约国和同盟国两个帝国主义阵营的共同进攻,内部有高尔察克、邓尼金等反动武装的威胁。当时的困境可以从1918年3月召开的俄共(布)第七次代表大会的《关于战争与和平的决议》看出:“鉴于我们没有军队,鉴于前线士气低落的部队完全有病,鉴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面临帝国主义的进攻必须利用一切喘息机会,即使是最短暂的喘息机会,代表大会认为,必须批准苏维埃政权同德国签订的极苛刻和极屈辱的和约。”[7]

二苏联解体中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机制

历史虚无主义无疑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其危害机制表现于通过瓦解主流意识形态扰乱人们的思想、通过否定社会主义制度颠覆人们的价值追求、通过质疑共产主义信仰侵蚀人们的精神支柱。

(一)通过瓦解主流意识形态扰乱人们的思想

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由此缔造了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苏联的主流意识形态。正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广大人民群众先后取得了十月革命和卫国战争的胜利,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使苏联成为当时与资本主义进行斗争的社会主义强国。

然而,1956年的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作了一个秘密报告。这一报告的基本精神是全盘否定斯大林。赫鲁晓夫这一行为,正如毛泽东所说的,是“揭了盖子,又捅了篓子”。斯大林执政初期,苏联国内外的阶级斗争形势确实相当尖锐。为维护布尔什维克的坚强领导,斯大林实施了清洗运动。基于当时苏联的国内外局势,这应当是无奈之举,也是正义之举。至于平庸的执行者将清洗运动推演为“大清洗”运动,斯大林自然要承担领导责任。

在赫鲁晓夫秘密报告之前,苏联领导层与群众对“大清洗”运动有不和谐的声音,这亦属于历史事实。如果苏联共产党能够认真反思,深刻吸取教训,采取稳妥的方式纠正错误,那么对党的领导会有积极且重要的意义。而赫鲁晓夫突然且不计后果地批判斯大林,由此否定斯大林的历史贡献。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在苏联国内外招致了极大的思想混乱。人们由质疑党的领导人,推及党的指导思想。苏共领导人也意识到当时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勃列日涅夫忧虑当时假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盛行。这一点,勃列日涅夫的继任者安德罗波夫也认可。与这种现象相伴随的是,苏联意识形态教育则失之空洞,流于形式。显然,达不到以正视听的目的,更难澄清人民头脑中的糊涂观念。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在苏联推行“民主化”和“公开性”改革。伴随这一改革,苏联社会生活中出现了意识形态多元化现象。1987年7月21日美国合众国际社发表评论说:戈尔巴乔夫把斯大林“暴露在公开性原则的聚光灯下。现在接连不断的文章、信件、回忆录对斯大林的每一个重大行动提出了疑问。”[8]随着这种改革的推进,苏联主流意识形态进一步遭到瓦解。对此,有一现象为证,苏联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一种公开质疑和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历史虚无主义乘机在文学界、政论界和史学界纷纷施加影响,推动产生了批判斯大林的高潮。

伴随这种高潮的加剧,历史虚无主义变本加厉,不遗余力地否定列宁及其领导的十月革命。不仅如此,历史虚无主义还毫不手软地批判戈尔巴乔夫改革中出现的失误与错误。并以此为契机,颠覆苏联人民的基本价值观念,代之以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观念。这样,苏联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遭到彻底瓦解,人民的思想极度混乱。由此,苏共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就这样逐步丢失了。

(二)通过否定社会主义制度颠覆人们的价值追求

通过瓦解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达到扰乱苏联人民思想的目的。为颠覆苏联人民的价值追求,历史虚无主义将罪恶的目光瞄准了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历史虚无主义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是否定马克思主义理论。十月革命以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深入人心,鼓舞着苏联人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制度得到苏联人民的极大拥护,社会主义成了苏联人民的价值追求。

在历史虚无主义的鼓噪下,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实基础几乎都被否定了。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公开质疑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实践的合理性。1987年7月,苏联《消息报》发表了谴责苏联中小学历史教材的文章,这篇文章认为“以前的历史教科书中的每一个字都充满了谎言”[9]。这种讽刺的现象不仅表现于苏联的重要新闻媒体,而且落实在包括教育领域在内的重要决策中。1988年6月,苏联教育主管部门取消当年中小学历史课考试。更匪夷所思的是,官方要求全国所有学校在1989年销毁历史课教材。变本加厉的是,1989年12月,苏联国家国民教育委员会决定,苏联全国所有大学和其他高等院校停止开设马列主义课程。如果说,取消历史课考试,说明从根本上否定了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历史。那么,取消马列主义课程,则说明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基础已遭受了质疑。

在历史虚无主义的鼓噪下,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基础几乎都被否定了。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公开质疑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历史虚无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是造成社会主义‘罪恶’的根源”;在全面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和历史观的过程中,历史虚无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理论’已经过时”;在竭力否定阶级斗争理论的同时,“甚至叫嚣将马克思主义从俄国驱逐出境”[10]。显然,否定了马克思主义,就顺理成章地否定了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合法性。

历史虚无主义对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否定,具体是从否定苏联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与文化制度等方面展开的。至于历史虚无主义对苏联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否定,其标志是赫鲁晓夫所作的秘密报告。从此以后,部分党员与群众开始质疑党的领导以及无产阶级领导的先进性。部分群众出于对现实的不满,将党的领导人塑造成独裁与残暴的封建帝王。部分群众出于对朋友与邻居的同情,将无产阶级专政塑造成暴力与血腥。这样,人们由质疑党的领导人,推及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如果说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历史虚无主义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否定比较单一,那么到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历史虚无主义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否定开始全面化系统化了。历史虚无主义不仅从理论基础上否定苏联社会主义制度,而且它们迫不及待地从苏联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与文化制度等方面进行否定。具体来说,主要表现于,历史虚无主义攻击共产党领导,推崇多党制;历史虚无主义攻击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推崇西方三权分立制度;历史虚无主义攻击公有制与计划经济体制,推崇私有化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三)通过质疑共产主义信仰侵蚀人们的精神支柱

历史虚无主义通过否定苏联社会主义制度,达到颠覆苏联人民价值追求的目的。为侵蚀苏联人民的精神支柱,历史虚无主义狡黠的心思开始关注共产主义信仰。我们知道,共产主义信仰不同于宗教信仰,共产主义信仰是科学信仰。当然,共产主义信仰的科学性体现在共产主义认识的真理性与共产主义实践的正确性中。

历史虚无主义否定苏联共产主义实践的正确性,侵蚀人们的共产主义信仰。不得不承认,历史虚无主义具有很强的欺骗性。不过往往是,历史虚无主义忽视苏联共产党与其领导人的历史功绩,放大其失误。如闭口不谈斯大林的历史功绩,却大肆渲染斯大林执政时期的失误。历史虚无主义一方面大肆诋毁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另一方面又鼓吹西方的自由民主思想。在对苏联人民进行精神上的极力引诱中,一方面鼓吹西方政治体制民主性和经济自由,另一方面美化与吹捧西方人民生活水平。同时,西方“和平演变”反动势力也推波助澜。他们利用大众传播媒体,对苏联民众不断进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他们否定集体主义,宣扬以个人利益为核心的自由观、平等观念。他们“宣扬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煽动人们的不满情绪,并将这种情绪的矛头指向苏联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11]

历史虚无主义否定苏联共产主义认识的真理性,侵蚀人们的共产主义信仰。戈尔巴乔夫推行“新思维”,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这一错误路线,导致苏联社会主义事业遭受重大破坏。人民群众对苏联共产党的执政前途逐渐失去了信心,苏联共产党同广大人民群众的联系日益疏远。这样,人民群众逐步放弃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坚持,开始质疑共产主义认识的真理性。苏共中央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中心1990年10月24日至11月5日在党员中进行了一项社会调查。该调查显示,“21%的党员认为党组织已经没有任何威信,67%的被调查者认为它残存的一点威信也正在丧失;20%的共产党员对自己的党员身份持动摇、中立、漠不关心的态度,他们表面上没有退出苏共,实际上已不参加党的政治生活,不参加会议,也不交党费。”[12]苏联共产党员对党的态度、对共产主义信仰的态度如此,共产主义认识的真理性可见遭受到何等否定。

三苏联解体中历史虚无主义的支持力量

分析苏联解体中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形式,是为了把握历史虚无主义的基本情形。揭示苏联解体中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机制,是为了把握历史虚无主义与苏联解体之间的深层逻辑关系。探索苏联解体中历史虚无主义的支持力量,便于分辨历史虚无主义的立场。运用阶级分析法,我们能清楚地发现苏联解体中历史虚无主义支持力量的阶级立场。

(一)全盘否定斯大林的赫鲁晓夫

苏联解体中历史虚无主义的支持力量首推赫鲁晓夫。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作了一个题为《关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这个报告历数斯大林错误,认为斯大林在“大清洗”中杀害无辜,在卫国战争初期中军事指挥失误,在民族问题处理中措施欠妥,在共产国际运动中干涉南斯拉夫内政。然后,将斯大林界定为政治专制、搞个人崇拜的领导人。

赫鲁晓夫不仅全面否定斯大林个人,而且全面否定斯大林的政治贡献。斯大林作为苏联执政时间最长的最高领导人,在创新社会主义理论上,并不是完美的;同时,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确实犯过错误。但斯大林的历史贡献是有目共暏的。对此,我们可从丘吉尔对斯大林的评价来理解。丘吉尔指出,斯大林“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经拥有核武器”[13]。这个评价由资本主义国家的领导人作出,足以说明斯大林执政时期取得的历史贡献多么伟大。

当然,对于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的错误,毛泽东敏锐地把握了。1956年中共八大预备会议上,毛泽东就针对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的错误,明确指出:“苏联那个主流,那个主要方面,那个大多数,是正确的。俄国产生了列宁主义,经过十月革命变成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建设了社会主义,打胜了法西斯,变成了一个强大的工业国。”[14]毛泽东这时就明确指出了,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作的这个秘密报告,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方法上,都有严重的错误。

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造成了苏联人民思想上的混乱。潘多拉的魔盒被赫鲁晓夫打开后,代表反动势力的部分学术研究与舆论宣传推波助澜。历史虚无主义趁虚而入,开始有计划、有目的地攻击苏联社会主义。

可以说,赫鲁晓夫作的秘密报告是一把钥匙,它为历史虚无主义打开了否定和歪曲苏联历史的大门。赫鲁晓夫作的秘密报告是一个标志,说明历史虚无主义登上苏联历史舞台并造成巨大危害。赫鲁晓夫自觉或不自觉中成为苏联历史虚无主义的一个支持力量。正因为如此,赫鲁晓夫损害了无产阶级的核心利益,背叛了无产阶级的阶级立场。

(二)推行“新思维”的戈尔巴乔夫

如果说赫鲁晓夫不自觉成为了苏联历史虚无主义的支持力量,那么某种意义上说,戈尔巴乔夫则自觉成为苏联历史虚无主义的支持力量。对戈尔巴乔夫的上台,苏联人民寄予了厚望。戈尔巴乔夫顺应人们的期盼,上台伊始就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但他认为,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在政治上、经济上与思想上进行垄断,这是“专横的”、“极权的”、“官僚专制的”社会主义。他认为,改革就是要同过去告别。他着力从根本上改造社会主义制度,以他提倡的“民主的、人道的社会主义”取而代之。在戈尔巴乔夫提倡公开性和民主性过程中,苏联思想领域多元化现象日益严重。当然,这样做的实质是按照西方的模式建立新的社会制度。当时,负责苏共意识形态的雅科夫列夫,是戈尔巴乔夫的得力助手。在他的推动下,《真理报》、《莫斯科新闻》、《星火》、《共青团真理报》、《文学报》与《消息报》等主流报刊的主编被撤换,一大批主张西化的编辑记者被任用。

其时,历史虚无主义蠢蠢欲动。这些主流报刊很快成为历史虚无主义的宣传工具,成为反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阵地。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是,苏联官方媒体《真理报》发表社论对坚定的女共产党员尼娜·安德雷耶娃的批判。最不可思议的例子是,苏联官方媒体《新世界》发表了经济学家瓦西里·谢柳宁的文章,该文直接攻击列宁。

对此,俄罗斯著名作家邦达列夫指出:在戈尔巴乔夫执政的6年当中,“报刊实现了欧洲装备最精良的军队在40年代入侵我国时用火和剑未能实现的目标。那支军队虽然有第一流的技术装备,但是缺少一样东西,这就是数千万份带菌的出版物。”[15]利加乔夫在《戈尔巴乔夫之谜》中描述:从1987年秋天开始,苏联的报刊上,歪曲和否定苏联历史的文章连篇累牍。“极右报刊所描绘的不是多维的历史,不是成就与错误相互矛盾地交织在一起的历史,而只是阴暗的污点。”[16]根据那些文章判断,苏联的过去没有一点好东西。似乎生活在社会主义的苏联,人民的父辈和祖辈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在祖国的土地上受折磨。似乎由于有了十月革命,有了社会主义的苏联,苏联人民的历史就中断了。正是由于这种不真实的、不公正的、甚至是恶意中伤的报道,苏联的社会气氛败坏得十分严重。在这种氛围下,历史虚无主义将矛头指向了苏联人民、直至指向苏联人民对历史的怀念。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为历史虚无主义发展营造了适宜的土壤,无疑促进了苏联历史虚无主义发展。从期间报刊电台等主流媒介的人事安排与一系列行为可以看出,戈尔巴乔夫为历史虚无主义在苏联的猖獗行动扫清了障碍。从戈尔巴乔夫否定无产阶级专政可以看出,戈尔巴乔夫已沦落到历史虚无主义的阶级立场。从戈尔巴乔夫否定苏共历史贡献与苏联社会主义历史贡献可以发现,戈尔巴乔夫成为历史虚无主义的支持力量。

(三)西方“和平演变”反动势力

苏联历史虚无主义的猖獗行动,既是苏联内部反动势力作恶的结果,也是西方“和平演变”反动势力作祟的必然。苏联建立伊始,就遭到西方国家的敌对和遏制。在军事手段、政治手段、经济手段无效后,西方国家一直苦苦寻找削弱或摧毁苏联的契机。苏共二十大的召开和戈尔巴乔夫的上台,使他们看到了希望。他们一方面运用政治与经济手段遏制苏联,使其无暇顾及历史虚无主义的作恶。另一方面,他们利用苏联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促使苏联思想发生混乱。他们深信,只有内外结合、软硬兼施才能达到削弱或摧毁苏联的目的。

早在1947年,美国驻苏代办乔治·凯南给了杜鲁门总统一篇题为《苏联行为的根源》的报告。这一报告提出了软化和演变苏联的思想,指出:“如果作为一种政治工具的党的团结和效能遭受到破坏的话,苏俄可能在一夜之间就从一个最强的国家,变成一个最弱和最可怜的国家。”[17]1953年,杜勒斯出任美国国务卿后,继承并发展了乔治·凯南的思想。杜勒斯特别强调:“我们希望鼓励苏联内部的演化,从而使它不再成为对世界上自由的威胁,只管他们自己的事情,而不去设法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和野心。”[17]这样,乔治·凯南和杜勒斯便露骨且完整地提出和阐述了“和平演变”的战略。从此以后,美国历届总统均对包括苏联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和平演变”的战略。当然,为增强欺骗性,历届总统“和平演变”战略的提法不尽相同,诸如有杜勒斯的“解放政策”、尼克松的“不战而胜”、里根的“遏制战略”和布什的“超越遏制”的新战略。尽管如此,但他们的实质是一样的。

西方“和平演变”反动势力极力迷惑苏共主要领导人,将其作为他们在苏联利益的政治工具。如对戈尔巴乔夫进行经济上和政治上的双层引诱,并通过戈尔巴乔夫在苏联培植大批拥护西方政治体制的代言人。杜勒斯赤裸裸地宣称:“我们将使用一切办法去支持和抬举一批所谓的艺术家,让他们往人类的意识中灌输性崇拜、暴力崇拜、暴虐崇拜、背叛行为崇拜,总之是对一切不道德行为的崇拜。”[18]其中,戈尔巴乔夫的马前卒雅科夫列夫是其最具代表性的例子。

大量的事实证明,西方“和平演变”反动势力与苏联历史虚无主义纠缠在一起。我们知道,西方“和平演变”反动势力是西方资产阶级谋划的产物,成为西方资产阶级在苏联的利益代表。具有欺骗性与隐蔽性的是,苏联历史虚无主义又或明或暗成为西方“和平演变”反动势力的代言人。由此,可顺理成章地推断,西方“和平演变”反动势力是苏联历史虚无主义的支持力量。

当然,历史虚无主义推动苏联解体可谓处心积虑,不过对苏联解体的最后一击是叶利钦完成的。也就是说,在苏联的解体中叶利钦扮演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1 阅读: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