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5月1日,美国女教师全家遭灭门,神探李昌钰滴血寻凶破悬案

悬疑故事会 2024-12-28 12:47:49

1993年5月1日,美国瓦里克镇发生一起灭门惨案,一下子惊呆了小镇上所有的人们。

傍晚,镇上的卡车司机约翰忙碌了一天,收工回家路过邻居女教师琼安·希顿家门口,无意中瞥了几眼,偶然看见她家的窗户玻璃上,竟然破了一个大窟窿,玻璃碎渣散落了一地,连窗户框都已经歪斜了。

约翰非常好奇,心想:琼安家此时应该是晚餐时间,外面玻璃都被人砸破了,搞出这么大的动静,她家怎么会没有任何反应?难道家里没人吗?或者外出还没有回来?现在有没有被小偷光顾了?

他出于好心,想着去提醒一下,连忙走过去敲门,站在门外大声叫喊“琼安,琼安……”,结果喊了半天,他嗓子都喊哑了,屋里却一直没人答应,实在太奇怪了。

约翰心里泛起一阵不祥的预感,下定决心进去看看。

可是,琼安家大门紧闭,怎么也弄不开。他情急之下,绷紧着身子,侧身用肩膀猛的一下撞开了门,走进屋里一看,顿时被眼前的情景吓了一大跳。

只见屋子中央的走廊上,横七竖八躺着几个人,身上都盖着一层被子或毯子,一动不动,仿佛睡着了一样。

约翰慢慢的走过去,壮着胆子掀开了被子,低头定睛一看,不由得目瞪口呆,正是琼安和她的孩子们。三人都已停止了呼吸,死状恐怖,琼安的脖子上,竟然还卡着半截刀头。

约翰慌忙站起身来,一步一踉跄着走出了屋外,立即回到家里,并拨通了警察局的电话。

警察赶到现场,立即拉起警戒线,封锁了琼安家,随即展开了侦查。

根据初步侦查结果,警方发现琼安家里并没有被翻箱倒柜,没有财物被盗的痕迹,排除了歹徒入室抢劫杀人的可能性。

警方开始走访小镇居民,以及琼安的亲戚朋友,询问他们,是否知道琼安得罪了什么人?或者曾经与哪些人结下了仇怨?还有她与人发生冲突的情况。

大家的答案都比较一致,琼安身为一名教师,素来性格沉稳,和蔼可亲,乐于助人,与邻里以及亲朋好友的关系和睦融洽,为人特别友善,没有人听她说过与别人发生过矛盾。

警方一通调查下来,认为琼安确实是个好老师和好母亲,很快,把仇杀的可能性也暂时排除了。

难道是琼安的个人感情生活出了大问题吗?导致她的情人痛下杀手?

经过调查发现,警方却发现琼安自从与前夫离异以后,并没有再与其他男人有亲密交往,一心想着抚养两个孩子,似乎对于感情问题早就彻底死了心,并且,邻居们从来没有见过陌生男人出现在她的家里。

如此一来,警方也只能推断出琼安基本上没有任何感情上的纠葛,不存在被情杀的可能性。

这起案子就此陷入困境,凶手既不图财,也不是寻仇,甚至与被害人没有情感纠纷,警方自然无从了解凶手的作案动机,不知该从何查起。

凶手作案究竟是为了什么?并且一上手就毫不留情的直接杀死三人,制造骇人听闻的灭门惨案,难不成是个反社会的疯子?!

一名老警员突然联想起两年前发生的一起神秘凶杀案,认为两者之间极其相似,或许是同一人所为。

当时,镇上一名叫做贝姬的美丽独身女人,独自住在距离琼安家不远的社区,同样也遭歹徒入室杀害。整个作案过程类似琼安家的情况,凶手破窗而入,杀害贝姬之后,将她的尸体放在走廊上,然后盖上被子。

警方鉴于两起案件诸多相似之处,认为不可能是巧合,应该是凶手有意而为之,当即决定并案侦查。

然而两个月过去,当地警方费尽周折,却没有找到太多破案线索,不得已之下,只好上报了美国联邦调查局,请求协助破案。

FBI探员们带着先进刑侦设备前来,结果同样不尽人意,几个星期调查下来,案子并未取得太多进展。

美国警方颇感无奈,有困难,找神探,只好一个邀请电话打给了李昌钰,请他立刻动身乘坐飞机赶往瓦里克镇。

李昌钰抵达后,听完探员的介绍,看了两起凶案的侦破档案,一时半会间,也想不出太好的办法。

不过,李昌钰作为美国著名刑侦鉴识专家,对于勘查案发现场的蛛丝马迹的分析,却有其过人之处,于是让探员领着他到了琼安的家里展开侦查。

李昌钰一圈儿勘察下来,利用他独特的“重建现场”的模型设想,很快就把凶手的几个主要特点都一一摸清。

根据案发现场的情况推测,李昌钰认为凶手是砸开厨房的窗户,踩在窗户边的桌子上,进入房间行的凶。而那张紧靠窗户的桌子明明看上去挺结实,却与墙壁上的窗户框一样都歪斜了。

李昌钰借此推断凶手体型,应该身材非常高大壮实,并且体重偏大,估计是180多斤以上的大胖子。

为什么能下这样的结论?李昌钰勘查期间曾经亲自站在桌子上试了试,结果发现桌子即使歪斜了,但是纹丝不动,而自己的体重在150斤左右,证明凶手是个壮硕的男子,才能一下子就把桌子给压歪。

当然,这也算不得是什么了不得的发现,毕竟不用说全美国了,就连瓦里克镇上,这种180斤以上的大胖子不在少数,更何况凶手也有可能是镇外的流动人员。

之前,警方就在案发现场发现了一种块状的血迹,检验后证明是受害者的,于是把这个情况告诉了李昌钰。

李昌钰按照刑事鉴识科学的常识,认为凶手在动手杀人的时候,被害者的血迹一般是呈喷射状,而这种块状的血迹极少出现在案发现场,所以初步推测,是凶手踩到受害人的血迹之上形成的。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种块状血迹之上,通常会留有凶手的脚印,应该想办法让脚印现出原形。

李昌钰找来一种特殊的化学试剂,直接往块状血迹上轻轻一喷,果然不一会,一个又一个脚印就清晰的显现了出来。

经过测量,这些脚印之间的距离大约是1米5左右,鞋码也比较大,再次说明凶手是大高个,步子迈得特别大。

通过对这些脚印的辨识和追踪,李昌钰发现凶手似乎对琼安家很熟悉,清楚的知道卧室、厨房等具体位置,没有杂乱的回头路或犹豫之下产生的痕迹,基本断定凶手可能是琼安家的熟人。

根据脚印的追踪发现,凶手作案之后,并没有选择马上离开,而是在屋子里面四处走动,仿佛在寻找着什么东西。

令人困惑的是,琼安家并没有丢失任何财物,不明白凶手到底在寻找什么,难道琼安家藏在什么神秘宝物吗?

随着勘查工作的持续进行,李昌钰发现了越来越多的证据,很快在脚印与脚印之间,发现了一种圆形的血迹。

经过事后鉴定,这圆形的血迹不属于琼安家三个被害人,估计是凶手作案时流下的血迹,这无疑为破案工作提供了关键的信息。

李昌钰根据血迹滴落的轨迹,推测凶手在行凶的过程当中,因为被害人的拼死反抗,导致凶手手腕处可能受了刀伤。

为什么不是其他身体部位呢?因为李昌钰接下来做了滴血试验,还顺便推测出了凶手的大致身高。

根据测试情况来看,血滴所处的位置越高,自然滴落到地面的直径就越大。只要模拟凶手案发时的情景,大概处在多高的位置,就会形成与案发现场大小相吻合的血滴。

李昌钰亲自模拟试验多次,以他自己的身高站着的时候,手离地面大概多高的位置,会形成多大面积的血滴痕迹,答案基本就吻合了。得出的结论是凶手的身高要比他高得多,初步估计手离地面可能在一米左右,所以最后认为凶手的身高基本在一米八五左右。

这样一番调查过后,虽然查到了凶手的血迹,但此时美国档案库刚建立不久,没有多少匹配的对象,警方难以马上找到凶手,结案了事。

不过,根据李昌钰的侦破推断,作案凶手的几个主要特征已经显现出来。

第一,凶手是琼安的熟人,至少双方认识或者去过她家里玩,极有可能就是镇上的住户。

第二,凶手的大致身高一米八五至二米左右,体重大约是一百八九十斤以上,平时习惯大步走路。

第三,凶手作案过程中,遭到琼安的拼死一搏,一只手腕不小心被锋利的刀刃割伤了,估计伤口还没有完全恢复。

警方迅速根据以上凶手基本特征,开始在镇上到处找人,并去医院走访。

他们首先排除了女性,因为镇上几乎没有身高达到一米八五而且体型如此庞大的女性。

经过一通排查下来,警方由于不知道凶手的年龄,发现镇上男性这样的大个子,体重也符合的人还是很多,如果一个个传唤,无异于大海捞针,不禁犯了难。

美国警方想了一个办法,专门设立了匿名举报专线,希望人们能够主动的提供破案线索。然而此举收效甚微,转眼间一个星期过去了,发现没有人提供任何线索,看来只能慢慢排查了。

这天,警官彼德在街上遇见了曾经的小球友克雷格,两人在现场就寒暄了几句。

彼德问道:“嗨,最近去哪里玩了?怎么好久不见你去篮球场了?”克雷格连忙回答:“没有以前那么频繁去打球了,最近家里有事,比较忙,你还经常去玩吗?”

彼德听了嘿嘿一笑:“我也去的少了,有几个案子正在查。对了,你认识多少跟你一样的大个子,跟你一样壮实的人?”

克雷格是个15岁的男孩,来自巴顿伍兹地区,听了彼德的询问,想了想,摇头说道:“不多,都是球场上认识的,他们的名字你也都知道。”

说完,克雷格准备离开,继续对彼德说道:“我还有事,咱们下次再聊。”

彼德冲他摆摆手,也打算离开,擦身而过的时候,却无意中发现对方的左手好像受了伤,还缠着绷带。

彼德心里一激灵,想起正在排查的琼安家遇害案,马上转身拦住了克雷格的去路,带着几分怀疑,问克雷格:“你这手怎么回事啊?怎么伤的呀?”

0 阅读: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