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总有个错觉,就是大年初一商超会冷冷清清,有的甚至不营业。正如有人所言,大过年的谁去买东西,谁到外面吃饭,不都是在家吃饭吗?
事实上是这样吗?今年大年初一,真就去了几家商超,所见所闻和这种错觉完全相反,就说家门口的比尤特超市,人流量一点不少,购物的人流更不少,而且从购物的种类看,和平时没什么区别,生鲜果蔬、奶饮熟食、休闲食品等各个区域购物量都很大,工作人员和平时一样为补充货物忙个不停。
走出超市就是餐饮和咖啡奶茶区,从这两个区域看,上桌率更高,各种特色小吃和平时一样,不排队都没有座位,都要提前叫号排队,店门口等待送外卖的小哥也在排队。一圈下来之后,为赶个时尚到了一家咖啡店,没想到找个座位都费劲,好不容易在偏角处有个座位,以前都是人工点,如今全变成了手机点,工作人员说人工点不过来,顾客太多了。
个人还特意观察了一下,都说咖啡奶茶是年轻人的天堂,到底是不是呢?很明显不是,老的少的,有的还是一家一家“组团”来的,多的有七八人,少的是两三人,像个人这样两人来的算少了。
在咖啡厅又留心了一下,过去座位随便坐,如今都摆上了“消费入座”的牌子,言外之意就是不消费,再去蹭座位玩手机之类的不行了。不怪这样提醒,的确是人太多,现场人多,线下点外卖的更多,就看小哥吧,有的一下子都送十几份,这都送不过来呀。
这只是节假日消费的“冰山一角”,只走了两家大的商超和商超里面的餐饮区,没到景区、影院、书房、健身馆、游泳馆等地,相信这里的人会更多,消费场景也更多。
看来节假日消费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而且成为拉动经济的重要引擎,是非常好的商机。关键是转变理念,要对什么样的消费群体,消费什么、如何服务等研究好,大有文章可做,也大有钱可赚。如果总是老观念,认为过年过节没人出来消费,老早地就放假关门,这样肯定挣不到钱,也不会挣到钱。
抓住机遇切不可丧失机遇,什么是机遇,八天过年大长假就是很好的机遇。有的商家算了一笔账,有时一天的营业额都相当于过去一周的收入,你看看这多好的机遇,用心研究市场,还愁没机会赚钱吗?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不妥之处请指正。希望能够帮助到你和更多的人。对此话题感兴趣的师友们可关注、可转发,可在下面留言、探讨、讨论与点评。谢谢!
注:图片来自网络,与文章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