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启圣才厚功高,为何康熙却不喜欢他?原因其实很简单

小佳唠历史 2024-12-26 13:12:10

康熙三十年,紫禁城乾清宫。康熙正在批阅奏折,突然皱眉停笔。他想起了那个让他又爱又恨的老臣子姚启圣。这个才华横溢却口无遮拦的汉臣,为何总是惹得他火冒三丈?康熙陷入沉思,回忆起与姚启圣纠缠多年的恩怨情仇。

康熙与姚启圣:一对相爱相杀的奇葩君臣

康熙继位之初,朝野上下多是汉臣。为了巩固统治,他急需物色能力出众又忠心耿耿的汉人官员。这时,一个叫姚启圣的人进入了他的视线。姚启圣出身寒门,却才华横溢,在地方任职期间政绩斐然。更难得的是,此人性格耿直,不拘小节,与其他趋炎附势的官员大不相同。康熙对姚启圣颇有好感,决定重用这位不世出的人才。谁知这一用,竟用出了这么多戏剧性。

姚启圣上位:一个直言敢谏的刺头诞生

姚启圣初次面圣,就给康熙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位四十多岁的中年人不卑不亢,谈吐不凡。更让康熙吃惊的是,姚启圣居然敢当面指出朝政弊端,还提出了大胆的改革建议。康熙虽然有些不悦,但也欣赏姚启圣的胆识。于是破格提拔姚启圣为兵部侍郎,让他参与军国大事。

姚启圣上任后如鱼得水,很快就展现出过人的才华。他精通兵法,为平定三藩之乱出谋划策。在谈判收复台湾的过程中,姚启圣更是表现出色。他不仅说服郑氏投降,还制定了合理的安抚政策,使台湾顺利回归。

然而,姚启圣的直言敢谏也给他惹来不少麻烦。有一次朝会上,姚启圣公然反对康熙的决策,还讽刺其他大臣是"阿谀奉承之徒"。康熙当场就变了脸色,把姚启圣骂了个狗血淋头。但事后冷静下来,康熙又不得不承认姚启圣说得有道理。就这样,康熙对姚启圣的态度时而亲近,时而疏远,让朝中上下都摸不着头脑。

君臣交锋:一场旷日持久的智力较量

姚启圣能力出众,但性格古怪,总是不按常理出牌。这让习惯了被人阿谀奉承的康熙很不适应。有一次,康熙赐给姚启圣一件珍贵的貂皮大衣。按照惯例,姚启圣应该感恩戴德地接受。谁知他竟然当场脱下自己的破旧棉袄,硬塞给康熙:"陛下,您看这件棉袄多暖和,臣穿了几十年了。您就别给臣那么贵重的东西了,咱们换着穿吧!"

康熙被姚启圣的举动气得半死,但又不得不佩服他的胆量。为了"教训"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老臣,康熙想出了一个损招。他故意让姚启圣独自一人待在冷宫里,不准任何人跟他说话。康熙以为姚启圣会受不了寂寞,主动认错求饶。没想到三个月过去了,姚启圣不仅没有低头,反而乐在其中,每天读书写字,过得不亦乐乎。

康熙无奈,只好亲自去看望姚启圣。没想到一进门,就看到姚启圣正在津津有味地读一本书。康熙定睛一看,居然是自己珍藏的《仕林佚语》!姚启圣竟然敢偷看皇帝的私人藏书,这下可把康熙气坏了。但姚启圣却一脸无辜地说:"陛下,您不是说要我好好读书吗?我看您书架上这本书挺有意思的,就借来看看。"

康熙哭笑不得,只好说:"朕平生两样东西不送人,一是读过的书,二是有过的女人。这本《仕林佚语》朕还没读过,你拿去读吧!"姚启圣听了,不但没有感恩戴德,反而笑嘻嘻地说:"那臣就却之不恭了。不过陛下,您这话说得可不对。书和女人怎么能相提并论?书越读越有味道,女人嘛......"

康熙听到这里,气得直跺脚:"你这个老匹夫,朕非杀了你不可!"姚启圣却不慌不忙地说:"陛下,您要是真想杀我,早就动手了。您舍不得杀我,是因为您知道我对您忠心耿耿,虽然嘴上不饶人,但办起事来比谁都尽心尽力。"

康熙一时语塞,心想这个老家伙还了解自己。他既想重用姚启圣的才能,又对他的刁钻刻薄感到厌烦。这种矛盾的心理,让康熙对姚启圣的态度越发复杂起来。

君臣较量升级:一场惊心动魄的权力游戏

随着时间推移,康熙与姚启圣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姚启圣的才能确实为朝廷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他的言行也越发肆无忌惮。有一次,朝中大臣为了讨好康熙,提议修建一座豪华行宫。姚启圣得知后,当场就把奏折撕得粉碎,还怒斥那些大臣是"蛀虫"。康熙虽然心里赞同姚启圣的做法,但面子上却下不来台。

为了给姚启圣一个教训,康熙故意不召见他,还传出要废黜他的流言。姚启圣非但没有害怕,反而写了一首诗讽刺康熙:"君王城上竖降旗,一骑归来马如飞。不见南师收橐起,笑他猎兔又围棋。"这首诗暗指康熙沉迷于打猎和下棋,忽视朝政。康熙看到这首诗,气得差点昏过去。

就在朝野上下都以为姚启圣这次必定倒台时,康熙却出人意料地提拔他为兵部尚书。这一决定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有人猜测康熙是想把姚启圣放在眼皮子底下监视,也有人认为康熙是在故意麻痹姚启圣,等待一击致命的机会。

姚启圣上任后,并没有因为高升而收敛锋芒。他大刀阔斧地整顿兵部,清除了不少贪官污吏。这些人纷纷向康熙告状,说姚启圣"其言往往刁毒,其心往往不忠"。康熙对此充耳不闻,反而给了姚启圣更大的权力。

姚启圣得到康熙的信任后,更加肆无忌惮。他公然在朝堂上抨击满族贵族的特权,要求废除圈地制度。这一提议直接触动了满族统治的根基,引起了巨大争议。康熙虽然也意识到圈地制度的弊端,但出于对满族贵族的顾虑,迟迟不敢下决心。

就在朝野上下都在观望康熙如何处理这个棘手问题时,姚启圣又放了一个大招。他上书康熙,建议废除满汉分治制度,实行"满汉一体"。这个提议无异于平地一声雷,震惊了整个朝廷。满族贵族们群情激愤,纷纷要求严惩姚启圣。

康熙陷入了两难境地。他既欣赏姚启圣的才能和胆识,又担心姚启圣的激进改革会动摇清朝统治。在一次秘密召见中,康熙试探姚启圣的底线:"你真的认为满汉可以一体吗?这岂不是要动摇我大清的根基?"

姚启圣毫不畏惧地回答:"陛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臣虽然只是一介布衣,但也有心系天下的抱负。满汉一体,不仅不会动摇大清根基,反而会让大清的江山更加稳固。陛下若能采纳此议,必将青史留名,万世称颂!"

康熙听完,沉默良久。他既佩服姚启圣的远见卓识,又对他的狂妄自大感到不快。最后,康熙淡淡地说:"此事关系重大,朕需要好好考虑。你先退下吧。"

姚启圣走后,康熙独自一人在御花园里踱步。他知道,自己必须做出一个艰难的选择。是继续重用这个才华横溢但又棘手的老臣,还是将他彻底打入冷宫?这个决定不仅关乎姚启圣的命运,更关乎整个大清王朝的未来走向。

康熙和姚启圣这对"欢喜冤家",其实挺像现在的老板和员工。康熙就是那种想要公司做大做强,但又舍不得放权的老板。姚启圣则是能力超强,但就是管不住自己嘴的刺头员工。

这种关系放在现在,估计没几天就得闹翻。但在封建社会,皇帝跟大臣之间又哪有什么平等可言?康熙虽然嘴上说要杀姚启圣一千次,但还不是舍不得他的才能?

其实啊,康熙和姚启圣之间,与其说是君臣关系,不如说是相爱相杀的哥们儿。要是放在现代,这俩人没准就是酒肉朋友,一边互怼一边喝酒吹牛。可惜生不逢时,只能玩这种你争我斗的权力游戏。

不过,要是真让姚启圣这样的人当了皇帝,鬼知道他会不会把江山给折腾没了?或许,这就是历史的辩证法吧。有能力的人未必能掌权,有权力的人也未必有能力。这个世界,从来就不是非黑即白的。

0 阅读: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