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知名新能源车企被曝即将原地解散。
继威马、高合破产崩溃后,中国造车新势力的倒闭潮已经来临了吗?

根据媒体爆料,上海某家新能源车企即将召开一个动员大会,会后企业将直接关闭就地解散,如此突然的消息在电车拼杀角逐的市场上,确实令人唏嘘不已。
网上媒体并没有报道是哪一家车企,但根据上热搜的情况来看,这事的的确确是有的,这也意味着中国又一家陷入死亡螺旋的新势力马上出现了。
2024年中国新能源车企的竞争简直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光头部搞电车的公司就超过30家,而上海陷入水深火热的新势力,无非就是飞凡、极石和极越汽车几家。
那即将破产倒闭的新势力到底是哪家呢?
跟这家被曝将解散车企一同上热搜的,还有陷入财务泥潭的极越汽车。
根据极越汽车的供应商Tech星球发文曝光,称极越汽车欠他们36万元的业务费用,已经逾期,即便供应商发了催款函,但极越汽车仍然拒绝付款。
极越汽车的CEO夏一平甚至被直接点名。
随后在同一天,极越汽车立即搞了个内部会议,CEO发了个内部信称要大力削减对营收没有提升的项目,并且有些低效的部门和岗位要合并和大洗牌,全公司一起共度难关。
虽然极越汽车深陷裁员欠款传闻,但是从这封内部信能看出端倪,信中称极越汽车已经从2024年年初的月销几百台,已经到了现在每个月3000多台。

根据网上公开的数据,2024年前11个月,极越汽车旗下的主力车型极越01一共卖了10162台,极越07也有3893台的销量,前11个月一共交付了1.4万台。
特别是10月份,极越一共交付了3107台,相比同年6月直接飙升了7倍。
极越汽车有着百度和吉利的北京,按照账面上的销量来看,公司还是有一定的盈利能力的。
反观上海的另一家新势力极石汽车,2024年每个月的销量都不过千辆,月均基本在500辆左右。
虽然人家国内混的不咋地,但是极石汽车在国外的成绩还能看,20多个国家都有它的销售网点,交付的订单也有上万台。
再来看飞凡汽车,这个品牌已经和荣威品牌合并了,一起回归的上汽集团,背靠上汽这样的大金主,是上汽转型的重点品牌。
至于上海即将解散倒闭的这家新势力到底是哪家,目前也是众猜纷纭,我们也无需妄自下定论,等后续的报道自然会真相大白。
话说回来,2024年造车新势力价格战已经进入了白热化,同时也是各家车企的生死存亡之战,再加上市场的饱和,中国新能源车企即将进入抢存量市场的寒冬期。
即便一些新能源车企的日子越来越艰难,而燃油车企也在抓紧转型,誓死要守好最后的护城河,来自油车的反击一直持续不断。

日前奇瑞高层姚飞在广州车展上高调表示,燃油车在未来的市场份额最低还能保持在30%以上,燃油车根本不会消亡。
同时国家的一系列措施也是反驳“油车未来将被电车取代”舆论的有力证明,同时给传统燃油车企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前段时间工信部突然释放的一个信号,工信部工业副司长郭守刚在会上称,在全力搞新能源车的同时,也要一起推动发展内燃机技术。
说白了,国家层面也不希望看到新能源车一家独大的局面,还是希望燃油车企作为压舱石,
要电车和油车两条腿走路。
但是目前来看,新能源车对燃油车的配置、价格优势确实大,那燃油车怎么跟得上技术发展呢?
工信部也说了,就是要推进内燃机技术创新发展,把发动机技术搞上去,最终实现燃油车的迭代转型升级。
为啥国家在国内新势力极速扩张的关键时刻插嘴要推动油车发展呢?
首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燃油车、车企背后有石油化工这样规模庞大的产业,一旦汽油卖不出去了,这个产业上的国企、员工和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该怎么生存呢?
其次新能源车目前的用户群体基本仅限于私家车,在整个用车群体中只占一小部分,像工程车、重卡涉及的一整条产业链,燃油车仍然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所以可以预见的是,新能源车企不仅要在行业内部卷配置、卷价格、卷同行,在将来还要继续跟燃油车企持续竞争。
新能源车企将占领燃油车市场的论调可以消停下了。

新能源汽车行业在2024年陆续迎来了资本凛冬,从2023年威马汽车遭遇严重财务危机破产,到2024年高合汽车停产倒闭。
不管是头部新能源车企,还是那些垂死挣扎的油转电企业,基本都在靠资本和股东输血,真正能盈利的车企少之又少,就连财务情况绝佳的理想,还是靠增程车回血。
中国新能源车行业搞的红红火火,其实还是自己人看得多,因为面临美西方的打压走出去异常艰难,在国内也卷的厉害。
可以预见的是,新能源车企在经历大规模扩展后,必定是优胜劣汰,最终只会剩下个别强者才能走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