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濮之战绝非是退避三舍那么简单,实际上这是对于超级大国的争夺

真益谈谈历史 2024-11-13 17:19:24

晋国属于最初一批诸侯国,是周武王之子的姬姓诸侯国 ,周初被周天子封为侯爵,首任国君唐叔虞 是周武王姬发之子,周成王姬诵之弟。 国号初为唐,唐叔虞之子燮即位后改为晋。

在春秋时期,晋国始终都是一流大国,而自晋文公之后,更是称霸诸侯一百余年,可以说,如果不是三家分晋,最有资格统一天下的就是晋国,而把晋国带入强国之列是晋武侯姬宁族,把晋国带入超级大国的是晋献公姬诡诸,献公在位期间,“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

晋献公在位二十六年,一辈子英明神武,文武兼备。可到了晚年却糊涂了,宠爱骊姬姐妹,废长立幼,立幼子奚齐为太子,由此导致太子申生被杀,二子重耳与三子夷吾一看老爹发疯,于是纷纷逃亡他国。

晋献公二十二年,公子重耳逃难到楚国,得到楚成王芈恽的盛情接待。此时的楚国也是全盛时期,正在积极运作成为春秋霸主。某日,楚成王与朝臣宴请子重耳一行,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在席间,楚成王故意装作喝醉就问重耳道:“兄弟啊,以你的才能,必能重回晋国掌权,成为一国之君,届时,你将如何报道楚国对你的款待”,意思就是,你以后发财了可别忘了哥哥我,别到时候不认账。

楚成王这话一出,重耳就纠结了。这话怎么说,如果说我当国君之后,割地三百里,这话他不信,我也不能说,奉上金银玉器,一国国君不会贪慕这个,至于两国永保和平,这叫骂人,是侮辱楚国君臣的智商,这实在的太难了,更关键的是,那时候大人物讲话都算数,言而有信。

面对这一责难,重耳笑道:“要是果真托大王的洪福,我能回国主政的话,我愿与贵国交好。假如有一天,晋楚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这话只能说是还行,属于典型的外交辞令,谈不上有多好,就是一张空头支票,不过是既给了楚成王面子,自己也没吃亏。楚成王一听还挺高兴,被忽悠住了,觉得这话说的颇有水平。

重耳的话骗骗楚成王这样的年轻人还行,但要想骗楚国重臣,令尹(宰相)子玉那就不行了,因为在子玉看来,重耳的讲话就是在欺骗。更大的问题在于,子玉发现重耳绝对是世之枭雄,不是个好玩意,日后必为楚国心腹之患。因此在宴会结束之后,他向楚成王建议,杀掉重耳以绝后患,可惜的是,这一合理的提议被楚成王断然拒绝。

楚成王对子玉表示:“他国公子避难于楚国,我却把他杀掉,诸侯国如何看待楚国,外界都讥讽楚国为蛮夷,我们这么干就成了蛮夷了,再就是,我说重耳必为晋国国君就是客气一下,莫非你也当真了?”

而重耳也意识到了子玉对他不怀好意,于是借故离开楚国,前往秦国避难,秦穆公对于二舅哥到到来十分高兴(秦穆公是晋献公的女婿),在这种情况下,秦穆公把女儿(实际是是晋文公的侄媳妇)嫁给他,还派兵护送重耳回到晋国。推翻了当时晋怀公姬圉(晋文公侄子,秦穆公前女婿)的国君之位,让61岁重耳上位,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晋文公。此时所有的诸侯国都认为晋文公这个时候就是混吃等死,把王位传给儿子就完了,可晋文公却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此时楚国还在持续扩张,而晋国要想成为超级大国就必须击败楚国。也就是说,此时晋楚两国的冲突是必然的。

晋楚争霸首先就得多拉小弟,这时候宋国主动拜码头向晋国投诚,晋国当即收了宋国做小弟。这下楚国不干了,宋国之前可是楚国小弟,晋国这一明显在挖墙角行为,引发楚国强烈不满,而且如果不对此事做出应对势必引发连锁反应,会有更多小弟投靠晋国,于是,楚成王立即挥军北上攻打宋国,打宋国的目的就是警告晋国,也是为了震慑其它的小国。宋国此时急忙向大哥晋国求援,晋文公当即决定出兵,刚收的小弟被打了,当大哥的不出头,以后谁还跟你混,所以必须得救,不惜一切代价去救。

晋楚争霸就此拉开序幕。

战争只是最后一击,战前晋楚两国没有直接交兵,这样的大国基本先是通过外交手段解决问题,如果不行,再通过小弟打“代理人”战争,实在不行再自己上阵,可晋楚争霸不仅仅小国的事情,还把秦、齐两个大国也卷了进来。

晋国出兵没有直接救宋,而是去攻击楚国马仔曹、卫两国,算是一种变相的“围魏救赵”,攻其必救之地,再就是,当年重耳落难到曹、卫两国的时候不受待见,而且曹国国君还偷看重耳沐浴,此时更关键的问题在于,大国秦国和齐国还在旁边看着,如果直接和楚军开战,秦国和齐国就捡了渔翁之利。

晋国发兵攻打曹、卫两国,两国拼命向大国楚国求救,但楚国对此置之不理,依旧全力攻宋,楚军主帅子玉很高明,已经看出了晋国的意图,就等着自己去救,半道有伏兵,因此子玉不接招,楚国的战略目的很明确,攻下宋国立威以稳固楚国联盟,所以直到晋国灭了曹、卫两国,楚国也没救,当然宋国也没打下来,但也快顶不住了。

在这种情形下,宋国派人向晋国求救,但晋国还是没有出兵,原因就在于,晋国担心和楚军交战的时候,秦和齐两国没有表态,一旦打起来,对自己捅刀子咋整?在这种情形下,晋文公决定把秦、齐拉下水。

于是,晋国开始做局挖坑,晋文公让宋国同时向秦、齐两国求援,只要他们向楚国打个招呼,请楚王给个面子,退兵就行。同时告诉宋国,只要坚持住,晋国会把曹、卫两国部分领土送给宋国,作为抵御楚国的奖励。宋国使臣觉得使有道理,于是也向秦、齐两国求救。两国也愿意调停。

果然,子玉一得到这一消息气得暴跳如雷,因为楚国如果退兵的话,既没有攻下宋国,曹、卫两个盟友还被瓜分了,在这种情形,楚国肯定不会退兵,换了你也不会退兵的。在这种情况下,楚国断然拒绝了秦、齐两国的调停。

而晋国则赶紧把两国使臣接回去盛情款待,于是晋,楚,齐三个大国组成反楚联盟。宋国的危机虽然没有解,但是秦、齐都被拉到同一阵营,就算两国不出兵,至少不会背后捅刀子,晋国再无后顾之忧了。这就确保了晋国不会败。

楚国这个时候也发现了情况不对,这种状况相当于以一己之力对抗中原三个大国,但人家楚国也有高人,只用一招就把局面给扭赚过来了。楚军主帅子玉派宛春来到晋军营地面见晋文公,提出和平建议:

一,楚军撤围,不再攻打宋国;

二,晋国放了曹国国君,退出曹、卫两国国土,让两国复国。

这招真是太缺德了,晋文公如果答应了,这仗就白打了,灭了的国还在自己手上复国;再说楚军是子玉带兵,自己是御驾亲征,没有国君退让令尹的道理。不答应吧,自己明明是来帮宋国解围的,现在人家退兵你却不干了?不能打自己脸,各个诸侯国怎么看,晋国还能当超级大国。宋国必然重新投靠楚国,其他小国也必然跟随楚国,晋国将处于孤立态势,“国际声誉”毁于一旦!

此时晋军主帅先轸给晋文公出了一个主意,晋文公同意了,于是晋国对外表示答应了楚国的和平建议,让人先回楚营告知子玉,接着直接把楚国使臣宛春扣留了。随后把曹,卫两国国君找来,将二人释放,释放的条件就一个,与楚国断交!还有这个好事,曹卫两国国君想都没想就答应了。要知道,晋国揍的时候楚国可没救自己。

子玉得知晋国答应了和平建议后,很是得意,只是没想到宛春被扣留了,气得大骂重耳不讲武德!不仅如此,这个时候还收到曹卫两国的“断交照会”。得到消息的楚成王,立即要求子玉收兵回国,但是丧失理智的子玉执意要打。

外交上的较量已经结束,终于到了决战的时刻。楚国集结郑、许、陈、蔡四国,组成无国联军,向晋国发兵,晋文公国立即下令全军:退避三舍!从战术层面说,现在楚军士气正旺,这时候怼上去就是硬刚。再者,晋军退避也是一路向北往家跑,后勤压力越来越小。自己还落得一个言而有信。

而楚国恰恰相反,大战在即,楚军追击过程中,士气慢慢开始怠惰。晋军退到城濮,刚好三舍,不退了,开打!晋军分上、中、下三军部署:上军在右,下军在左,中军居中。主帅先轸及晋文公坐镇中军指挥。

楚国军也是按左、中、右三军配置:

陈、蔡军编为右军,实力较弱;

一部楚军编为左军,战斗力较强;

中军为楚军精锐,由子玉指挥。

四月初二,决战开始。结果就是楚军大败,子玉退回楚地。城濮一战终以晋胜楚败而告终。楚王收到战败的消息还是写信去宽恕他。没想到的是,子玉羞愤之下就自刎了!

战后,晋文公被周襄王封为为侯伯,一跃成为中原霸主。晋楚争霸的格局在城濮之战之后持续了100多年。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