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皇帝是否为庸主?明亡的这口黑锅,应不应该由他来背?

浅谈百科 2021-09-05 16:30:44

明神宗朱翊钧是明朝历史上最为时长最久的一位皇帝,但后世的人们习惯根据其年号来将其称作是万历皇帝。

对于万历皇帝的一生是极富传奇色彩的,是值得认真研究一番的。他前期放任张居正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使得正德和嘉靖年间所造成的弊病得以缓解,海内生平,有中兴之态。

但在他执政的后期,由于沉迷于吸鸦片和玩乐,产生怠政的心理,后来居然长达二十八年不上朝理政,成为了其执政生涯的最大污点。长时间的怠政对于一个权力高度集中的国家来说,所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清朝的乾隆皇帝就曾经对此评价道:“明实亡于神宗之荒唐。”

明亡的这口黑锅,难道真的要扣在万历皇帝的身上吗?

第一、这是一个会敛财的皇帝

万历是一个很贪财的皇帝,为此他做出来很多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比如通过各种结婚等大型典礼,去挪用银子。

史书记载:“万历四十六年二月十九,工部奏:惠王、桂王婚礼钱粮,奉旨借用冏寺十万,今需用甚急,而该寺俟发无期,上命作速给发。”

其次,当内库没钱的时候,会直接明目张胆地向户部、光禄寺等要钱。

史书记载:“万历十六年八月十四,司礼监太监张诚传谕:圣节阅陵赏赐繁多,内库不给,于太仓取二十万进用,户部尚书宋勋奏帑银缺乏状,乞免,不听。”

万历皇帝如此这般无止境地挪用外库的银子,导致户部太仓每年的银子越来越少,越来越匮乏,甚至出现了严重的亏空。比如:万历十一年,户部太仓岁入372万两银子,岁出则达565万两银子,亏空额多达193万两。

史书记载:“万历十二年四月初八,户部尚书王遴言:民困财诎,查万历十一年正月起,至十二月终,太仓银库所入银止三百七十二万有奇,而所出则五百六十五万有奇,是所出较所入浮一百九十三万矣。”

万历挪用户部太仓的钱都是用于个人享乐,致使财不在官,又不以民。万历皇帝每年都要以“买办银”的名义,每年向户部索要至少20万两银子,而皇室的日常支出仍旧交由户部来承担。如此,长久下去户部入不支出是迟早的事情。

万历皇帝不仅从户部挪银子,还要从贫苦百姓身上搜刮,派人去各地以各种名目征税,百姓实在没有银子交税的情况下,便直接抄家,能够搜刮多少就多少,致使民怨沸腾。

第二、万历皇帝的怠政与君臣矛盾脱不了干系

身为大明在位时长最长的皇帝,万历他年幼继位,早早地拥有着天下间的所有,然而有一件东西他却无法拥有,那就是对于自己生活的把控。

年幼的他没有理政能力,所以便由李太后来进行摄政,大学士张居正和宦官冯保进行辅佐,这三个人就像是三把戒尺一般牢牢地锁住了万历皇帝的行动,让他感受不到自由,进而产生了逆反心理。

作为大学士,张居正是万历皇帝的老师,他的要求很严格,让万历皇帝看到很不快,还得经常称万历为先生,君臣之间的矛盾从这里就开始了。

后来,张居正主持变法,对内大力地对朝廷机构进行裁剪,对外丈量全国土地,大压豪强地主,实行一条鞭法,使得大明恢复了太平盛世的景象。然而这种景象并不能持续太长时间,等到张居正一死,君臣两人之间的矛盾就彻底爆发出来。为了摆脱张居正对自己的影响,他在谗言的刺激下,直接对于张居正进行抄家。

在相继去除掉张居正、冯保、李太后这三把戒尺之初,万历皇帝他对于朝政还是比较感兴趣的,也取得了平定蒙古叛乱、援朝抗倭、平定播州叛乱这三大征的胜利。

可惜不久之后,万历皇帝便病倒了,行走不便。史书记载他:“连服药饵,身体虚弱,头晕不止。”从此以后,他因病发胖,因胖生懒,因懒致惰,开始了其长达二十多年的怠政生涯。

万历皇帝的怠政突出表现在以下这六个方面: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整日深居简出,沉迷于酒色财气之中,朝廷中枢瘫痪、边务废弛、党政成风、国库拮据。

万历皇帝怠政的原因,除了对张居正、冯保、李太后等人产生了逆反心理和身体发病这两大原因之外。三大征的轻松取胜也给了血气方刚的万历皇帝怠政的充足理由。

第三、鸦片和国本之争

还有一种说法是万历皇帝是因为过度吸食鸦片方才导致身体发病、精神萎靡、脾气又暴躁的情况。在清人俞正燮所撰的《葵巳类稿》中,就认定了万历皇帝是中了乌香之毒。

当然,万历皇帝怠政最为主观的原因应当是国本之争。他膝下并无嫡子,长子朱常洛是宠幸一个宫女所生的,地位卑微,就算是万历皇帝本人,也不太愿意承认。可孩子都生了,当时又有史官在起居注中全程记载,这笔糊涂账怎么可能赖得掉呢?

但这个时候,万历皇帝真正喜欢的是,郑贵妃所生的三皇子朱常洵,并想着要废长立幼。但大臣对于纷纷上疏表示反对,双方争得面红耳赤,持续了长达三十多年之久,这就是万历年间,知名国本之争。最终继位的还是朱常洛,万历皇帝争了一场空。

在国本之争中,大量的朝臣因为得罪了万历皇帝而惨遭贬官,严重影响了朝廷正常运行。万历皇帝本人也争得心力憔悴,更加地耽于酒色之中。

纵观万历皇帝一生,他前期确实是一腔热血、踌躇满志地想要为大明谋未来,结果却发现周围都被一群迂腐文官所包围,他本人又缺少驾驭大臣的智慧,最终这份志气被逐渐消磨殆尽,逐渐不理朝政,再加上生病的原因,更加不愿意让自己操劳了。

0 阅读: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