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下江南,地方官献美人,一夜过后乾隆却问:昨日黄花闺女?

骖驭鹤归 2025-01-06 18:18:20

乾隆下江南,地方官献美人,一夜过后乾隆却问:昨日黄花闺女?

世人皆知乾隆六下江南,却鲜有人知道其中还藏着一段绝妙的风流韵事。那一年,乾隆皇帝再次南巡至扬州,总策划江春为讨好圣上,精心挑选了一位才女献上。这位名叫绿秀的姑娘不仅生得美若天仙,更是出身书香门第,诗词歌赋样样精通。

当夜云雨之后,乾隆不经意的一句问话,引出了一段千古流传的对答。这位江南女子的一句妙对,不仅让乾隆龙颜大悦,更是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究竟这晚发生了什么?绿秀的回答为何能让乾隆如此开怀?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一、江南风流帝王事

要说乾隆皇帝下江南,那可是比赶集还热闹!沿途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百姓们都说这架势比他爷爷康熙来时还要大得多。

康熙皇帝下江南时常常微服私访,带着几个随从,悄悄地就来了。可乾隆不同,他每次出行都要带着三千多人的队伍,光是伺候他起居的太监宫女就有上百号人。

1751年,乾隆第一次下江南。刚到扬州,当地盐商就摆下了"万福宴",光是菜品就有一百零八道,个个珍馐美味。这一顿饭的花销,据说抵得上普通百姓家十年的开销!

各地官员为了讨好圣上,更是绞尽脑汁。苏州知府杨焴就在虎丘山下建了一座"得月楼",专门用来招待乾隆。这楼不但富丽堂皇,还特意找来了江南最有名的戏班子,整天给皇上唱戏助兴。

乾隆最爱看的是《牡丹亭》,每到一处必定要看上一段。一次在扬州,当地官员特意请来了名伶魏长生,扮演杜丽娘时美得让人移不开眼,连乾隆都赞不绝口。

各地官员献媚的手段可不止这些。杭州知府见乾隆喜欢书法,就让人临摹了一批珍贵的字帖献上;苏州织造看皇上爱喝茶,专门命人寻来了罕见的龙井茶王。

最让乾隆开心的是扬州盐商们的巧思。他们在瘦西湖边上建了一座"五亭桥",桥上五个亭子,象征着"五福临门"。每当乾隆驾临,盐商们就在桥上摆满了珍珠宝石,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煞是好看。

为了伺候圣上,各地官员可说是绞尽脑汁。南京织造甚至在秦淮河上打造了一艘"画舫龙船",专门供乾隆游玩。这船上不但装饰奢华,还配备了江南最出名的歌姬,整日在船上吹笛弄箫,好不快活。

每到一处,地方官员必定要献上当地特产。苏州的丝绸、杭州的龙井茶、扬州的玉器,件件都是稀世珍品。光是这些礼物,就让乾隆的行李队伍越发壮大。

有意思的是,乾隆每次下江南,都要去拜访当地的文人雅士。一次在苏州,他专门去拜访了诗人袁枚。两人谈诗论文,好不热闹。袁枚还特意写了一首诗赞美皇上,乾隆听了连连点头,当场就赏了他一匹锦缎。

二、总策划江春的精心安排

说起乾隆六下江南的总策划江春,那可真是个有本事的人物。这位扬州盐商出身的江春,凭着一手精打细算的本领,愣是把南巡安排得妙趣横生。

1751年,江春初次接下这个差事时,可把扬州城的官员们给吓坏了。要知道,接待皇帝可不是请个客那么简单。光是吃住行这些基本事项就够让人头疼的,更别提还要安排各种entertainment了。

不过江春倒是胸有成竹,他先是派人把康熙年间南巡的旧档案都翻了出来,一条一条地研究。这不研究不要紧,一研究可了不得!原来康熙皇帝最爱的是看戏听曲,那乾隆必定也有这个雅兴。

江春二话不说,立马派人去各地搜罗名角儿。光是扬州城里,就集中了十几个戏班子。这些戏班子不光要排练老戏,还得现编新戏,专门唱一些歌颂盛世的内容。

有趣的是,江春还特意让人在扬州城西搭了一座临时戏台。这戏台的设计可有讲究了,台子朝东,这样下午演戏时,阳光正好从后面照过来,演员的身影被拉得老长,煞是好看。

吃的方面,江春更是费尽心思。他派人把江南各地的名厨都请来了,每天变着花样做新鲜菜品。有一道"叫花鸡"特别有意思,是把鸡用荷叶包好,再裹上泥巴烤熟,据说乾隆尝过之后,连着要了三天。

住的地方也是讲究。江春特意在扬州城里修建了一座行宫,取名"天宁寺"。这座行宫不但富丽堂皇,还特意按照紫禁城的格局来建,就连门槛的高度都是一样的,就怕圣上一个不习惯。

最绝的是江春给乾隆安排的游船。他让人在瘦西湖上打造了一艘龙舟,船上不但有精美的雕花,连船桨都是用楠木特制的。每次乾隆坐船游湖,两岸的盐商们就放烟火助兴,把整个瘦西湖照得通明。

乾隆对江春的安排十分满意,有一次还特意赏了他一件黄马褂。这可把其他官员给羡慕坏了,要知道,这黄马褂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穿的。

江春的能耐不止于此。他深谙"财不外露"的道理,每次安排宴席,都刻意避免过分奢华。但该有的排场一样不少,比如请来的厨子都是一等一的好手,用的食材也都是天下难得的珍品。

更厉害的是,江春还给每个地方都安排了不同的特色。苏州重文,就多安排些诗会画展;杭州重景,就着重在西湖游览上下功夫;扬州富贵,就在饮食上多费心思。这一招可谓是投其所好,让乾隆每到一处都有新鲜感。

三、才女绿秀的出场

江春献给乾隆的美人中,要说最令人难忘的,那就非绿秀莫属了。这位姑娘可不是寻常的青楼女子,而是出身于扬州著名的顾家。

顾家是扬州的书香门第,家中藏书万卷,祖上出过两位进士。绿秀的父亲顾明远更是当地有名的才子,擅长诗词歌赋。绿秀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自然耳濡目染,不仅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更是能用倭刀写一手漂亮的仿宋小楷。

那年春天,江春到顾家拜访,无意中看到绿秀在后院抚琴。只见她坐在一株桃花树下,手指轻拨琴弦,正弹的是一曲《平沙落雁》。这一幕让江春眼前一亮,立马想到了乾隆最爱听的就是这首曲子。

更让江春惊喜的是,绿秀不仅琴艺超群,还能随口吟诗。一首《春江花月夜》背得滚瓜烂熟,连乾隆最爱的《红楼梦》都读了好几遍。这样的才女,不正是圣上最喜欢的类型吗?

说来也巧,绿秀的丫鬟紫衣曾在扬州最有名的教坊司学过歌舞。江春便让紫衣偷偷教绿秀一些歌舞技艺,没想到绿秀竟然一学就会,三天就能跳得有模有样。

绿秀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本事,那就是能用纸折出各种栩栩如生的小动物。这门手艺还是她爹从日本使节那里学来的,整个扬州城也就她一人会。有一次,她用一张红纸折出一只仙鹤,栩栩如生,连翅膀都能动。

江春为了让绿秀在乾隆面前大展身手,特意让人准备了一个梅兰竹菊的折纸套装。这套装可不简单,纸张都是用上好的宣纸特制的,还染上了不同的颜色。江春打算让绿秀当着乾隆的面,现场折出一幅"四君子"图来。

除了这些才艺,绿秀的容貌也是一等一的。她生得肤白如雪,眉目如画,说话时声音清脆悦耳,走路时步态轻盈,比那些专门在教坊司培养出来的美人还要出众。

有趣的是,绿秀虽然出身富贵,却不像其他闺秀那样娇生惯养。她最爱的是听说书先生讲水浒,每次说到精彩处,都会拍案叫绝。这份豪爽劲儿,倒是让人想起了江南女子独有的风韵。

江春把绿秀的一切都安排得妥妥当当,就等着乾隆的临幸。他知道,只要绿秀一出场,必定能让圣上眼前一亮。这不仅是因为她的美貌才情,更是因为她身上那股子书香门第特有的气质。

四、一夜风流云雨后

那是个春意盎然的夜晚,乾隆刚在瘦西湖边的行宫用完晚膳。江春安排绿秀在御花园里抚琴,一曲《平沙落雁》飘进了乾隆的耳中。

当绿秀被传入行宫时,她先是给乾隆献上了一套折纸"四君子"。只见她手指翻飞,一会儿工夫就将梅兰竹菊折得惟妙惟肖。乾隆见状,连连称赞这手艺精巧。

接着绿秀又展示了她的诗词才华。乾隆出了一个"春"字,要她即兴作诗。绿秀提笔就写:"春风十里扬州路,卷起珠帘总不如。"这诗不仅写得巧妙,更是暗含了对圣上的仰慕之意。

酒过三巡,乾隆问起绿秀看过什么书。绿秀说起《红楼梦》里的情节,两人竟聊得热火朝天。乾隆说起"晴雯撕扇"一节时,绿秀还即兴编了一段新的情节,惹得乾隆捧腹大笑。

夜色渐深,烛影摇曳。乾隆突然问道:"你可知道我最爱哪出戏?"绿秀不慌不忙,轻声答道:"想必是《牡丹亭》。"说完,她就站起身来,学着杜丽娘的样子唱起了"游园惊梦"。

这一唱不要紧,乾隆竟被她的嗓音迷住了。要知道,绿秀虽然只跟紫衣学了三天戏,但那股子书香门第的气质却是与生俱来的,唱起来格外动人。

云雨之后,东方渐白。乾隆看着床边的绿秀,忽然问道:"昨日黄花闺女?"这话问得突然,要换作寻常女子,怕是要羞得说不出话来。

谁知绿秀却不慌不忙,转身对着乾隆轻声答道:"今朝妇道人家。"这一句对答,不卑不亢,既道出了事实,又显出了几分江南女子的灵慧。

乾隆听了这话,不由得哈哈大笑。他随即叫来太监,赏了绿秀一套珍珠头面,还赐了一套《四库全书》给顾家。这可把江春给乐坏了,他知道,这一晚的安排可真是太成功了。

从那以后,但凡说起乾隆南巡的风流韵事,人们总会提起这段对答。虽然只是短短八个字,却道尽了一段君王与才女之间的风雅故事。

五、历史的余波

这段佳话传开后,江南的文人雅士们倒是编了不少诗词来歌咏这段风流韵事。有个叫钱载的诗人写了首《扬州曲》:"绿秀堂前月色新,一声对答动君心。从来才子佳人事,几度江南说到今。"

顾家因为这段奇遇,在扬州城的地位也水涨船高。乾隆临走时还特意去了趟顾家,在他们家的书房里题了个"翰墨飘香"的匾额。这块匾额一直挂到了道光年间,成了扬州城的一段传奇。

不过绿秀的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据说后来她还在扬州城里开了个折纸馆,专门教授那些富家小姐折纸的技艺。她创作的"四君子"折纸套装,更是成了扬州城里的一件稀罕物。

江春也因为这次成功的安排,在扬州盐商中的地位更上一层楼。每次说起这事,其他盐商都要竖起大拇指:"还是江老爷有眼光,知道皇上喜欢什么样的美人。"

有趣的是,这段对答还被编进了扬州评话里。说书先生们添油加醋,把这一夜说得绘声绘色。每到说到"昨日黄花闺女"这段时,茶馆里总是掌声雷动。

乾隆后来每次来扬州,都要去瘦西湖边的行宫住上几天。那里的御花园里,专门种了一片黄花,据说就是为了纪念那一夜的风流韵事。

文人们也给这段故事起了个雅致的名字,叫"瘦西湖畔夜问花"。到了嘉庆年间,这个故事甚至被编进了《扬州笔记》里,成了一段风流文献。

连袁枚这样的大诗人都忍不住赋诗一首:"君王一夜问花娘,才女从容对语长。自此扬州多才子,纷纷学作女儿装。"这首诗虽然带着几分调侃,却也道出了当时扬州文人竞相效仿的风气。

后来的史学家们研究这段历史,发现绿秀的对答其实暗合了《诗经》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典故。这就难怪乾隆会如此赞赏了。

到了晚清时期,这个故事还被改编成了一出戏,叫《瘦西湖》。只不过到这时候,故事已经被添油加醋,变得面目全非了。但那句"昨日黄花闺女,今朝妇道人家"的对答,却一直流传了下来。

1 阅读: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