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一旁的秘书为毛主席递烟,引起毛主席警惕:此人有问题!

文史风云 2025-03-27 17:37:49

1938年,毛主席思考问题时,习惯性地伸手去拿烟,却发现烟已经抽完了!一旁的秘书马上掏出了一支烟递过去,并亲手点上,引起了毛主席的警惕:此人有问题!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延安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抗战的指挥中心。在这片革命圣地,毛主席日夜操劳。既要制定抗战方略,同时也要应对国民党方面的渗透和破坏。思考问题的时候抽一支烟,这是毛主席的习惯。有一天,他习惯性地伸手去拿烟,却发现烟已经抽完了。就在这时,一旁的秘书沈之岳马上掏出了一支烟递过去,并亲手为毛主席点上。这个举动表面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问题,反倒叫人觉得这位秘书很是细心。毛主席在短暂的惊讶后,接下了这支烟,也没有表露出任何异样。然而没过多久,他就找到了组织上的相关负责人,下令将这位秘书从自己身边调离了。毛主席的决定,令身边人疑惑不解。沈之岳在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期间表现优异,学习成绩突出,对马列主义的理解也较为深入,因此获得了组织的认可。为何毛主席仅因一次递烟的举动,就断定此人“有问题”呢?理由有三:首先就是沈之岳对毛主席的习惯,了解得过于精准了。在延安,革命者以严谨务实为核心,大家都专注于工作,很少有人刻意去研究领导的个人喜好,更不会在这些细节上下功夫。沈之岳是刚刚被安排到主席身边的,按理来说,不可能那么快就知道毛主席最喜欢抽什么牌子的烟。可沈之岳不仅知道,还随身带着。在毛主席看来,一个刚到身边工作的秘书,第一时间不是把精力放在工作上,而是琢磨如何投其所好,这本身就很有问题。就算这烟是沈之岳为自己准备的,那他随身带烟,说明他至少也是个抽烟的人。给毛主席递了烟后,他自己也确实点了一根。可毛主席却发现他的动作生疏,明显不像一个长期吸烟的人,反倒像是在刻意模仿。通过这些观察和细节,毛主席果断决定将沈之岳调离自己身边。此后,沈之岳被调离延安,前往南方工作。几年后,他的真实身份就被揭露了出来。沈之岳,原名沈辉,1913年出生于浙江仙居一个富裕家庭,曾就读于复旦大学。早年,他曾积极参与学生运动,并因带头组织罢工而被国民党拘捕。然而在狱中,他展现出惊人的机智和口才,成功欺骗了审讯人员,使他们相信自己是国民党的“自己人”。最终不仅逃过了酷刑,还被戴笠赏识,正式加入军统,成为特务系统的一员。在戴笠的安排下,沈之岳接受了严格的特务训练,并在1938年奉命潜入延安。他以“革命青年”的身份,顺利通过组织审查,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在校期间,他表现优异,广受好评,最终被选入中共中央机关,担任毛主席的秘书。沈之岳的任务不仅仅是收集情报,更重要的是伺机刺杀毛主席及其他共产党领导人。可他千算万算,却没算到自己一次递烟的“殷勤表现”,竟然成为自己暴露的原因。1939年,沈之岳察觉到自己在延安已经不再安全,遂设法逃离,重回国民党特务系统。回归后,他迅速受到重用,被戴笠提拔为东南特别情报站站长,负责渗透和破坏中共地下组织。1941年皖南事变前后,沈之岳向国民党提供大量情报,致使新四军遭受重创。此后,他在国民党特务系统中地位稳步上升,最终成为继戴笠之后,国民党第二代“特务之王”。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沈之岳随之撤往,并继续在情报系统中发挥作用,最终担任台湾“国防部情报局”副局长。在蒋经国统治时期,他甚至被任命为“总统府国策顾问”,可谓位高权重。参考资料《同舟共进》:沈之岳:潜伏阵营的“最大谜题”

0 阅读: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