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素材来自身边生活,如有类似经历,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
有人说:儿媳既是婆家的帮手,又是娘家的长工,照顾这边,就忽视那边。
深以为然!退休后回娘家照顾父母,兑现“你养我小,我陪你老”的誓言。
婆婆生病住院,老伴一个电话,我放下父母,赶回家伺候婆婆。
父母认为我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心里只有婆家人。
婆家人认为我是他们家的人,就该在婆家奉献自己的一生。
女儿嫁人后就没有家,融不进的婆家,回不起的娘家。
到底该如何平衡婆家与娘家呢?对于是独生女的我来说,带着父母回家。
再顺便照顾生病的婆婆,给父母单独租套房,享受一碗汤的距离。
既让父母拥有安逸幸福的晚年,也让婆婆享受到儿媳的照顾。
老伴既不能说我不管婆婆,我还能对父母做到陪伴。
我叫赵媛,今年53岁,退休3年,每月有3600退休金,独生儿子在读研。
老伴比我小一岁,还有几年才退休,独居婆婆跟我们居住一个社区。
我是独生女,父母结婚晚,如今也都是80岁的老人,需要我的陪伴。
退休,我本想把父母接到身边居住养老,怎奈,父母都认为不合适。
无奈之下,只能我和老伴做周末夫妻,平时我在父母家里,周末回自己家。
偶尔,父母需要去医院拿个药,输个液,身边有我全程陪护,他们心安。
老伴还有个姐姐,比我大一岁,她是干部岗位,还有一年多才能退休。
婆婆生病住院,老伴工作原因,不能长时间请假,姑姐又在外地。
我跟父母商议,到这样的时候,我必须回去照顾婆婆,减轻老伴的压力。
父母同意我的做法,但内心还是有几分不舍,而我也放心不下。
跟父母商议,带他们一起跟我回去,我在社区给他们租套房居住。
这样大家一碗汤的距离,都能够相互照应到,既不冷落婆婆,又陪护到父母。
老伴也觉得我的想法可行,开始在社区找房,我往返医院,自家,还有父母家。
婆婆在医院里住了一周,出院回家,一定要住到我家养病。
我不知她什么意思?她说让我们别找房子,就安排我父母住她家好了。
父母是需要长期跟我居住,这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况且,我还是喜欢单独居住。
婆婆看出我的小心思,笑着问我是不是不愿跟她一起居住。
我只能笑着说,单独居住,我们彼此都方便,也自在。
都在一个社区,走几步路的距离,我每天去她那里帮着做事。
给我父母租房住,也是方便照顾老人,要不,我和老伴就分身乏术了。
婆婆虽然不愿意,但还是同意了我的想法,说了句,时代变了。
我明白婆婆的这句话,她认为儿媳就该以婆婆为主,有空再去照顾自己父母。
现实情况是,谁家父母谁自己负责,身边跟我们年岁差不多的,很多为照顾老人吵架。
婆婆认知我改变不了,也不可能说服她,随意她好了。
我只需做好自己的本分,每天忙碌家里的琐碎,去看看她,再去父母家看看。
老伴下班后,大多数都是陪着婆婆,在婆婆出院后,晚上也留在婆婆家睡觉。
即使这样,婆婆也给我甩脸色,我假装没看见,回家跟老伴说,我不欠谁的。
若再这样不知好歹,就别怪我只照顾陪伴自己的父母了,人心换人心好不啦!
婆婆想不明白,为啥现在的儿媳只对娘家父母负责,不尽儿媳的孝道。
老伴给婆婆讲现在的法律,谁的父母谁照顾,谁尽孝心。
儿媳照顾婆婆,一是夫妻间关系和睦,彼此是生活上的帮手;
二是婆媳之间曾经相处的恩情,十年婆婆,十年儿媳,人与人本是相互的;
三是每个人内心的良知和感恩,不论是婆婆还是儿媳,能够互助,皆因心底的善良。
我年轻生娃时,婆婆伺候我坐月子,帮我带娃,帮我做很多的生活琐碎。
这份恩情我记在心里,她在我年少无助时雪中送炭,我会让她老有所依,老有所安。
父母是我这辈子还不清的亲情温暖,作为独生女,照顾父母晚年,是责任也是义务。
虽然我父母总想着去住养老院,说那里才是他们最终的归宿。
但我只要有办法,还是不会让他们去的,我要让他们也享受“养女防老”的幸福。
老伴是个开明又懂理的人,不强求我必须去医院伺候婆婆。
可到我们这年岁的夫妻,不是依靠感情维系婚姻,早已靠的是彼此的良心。
年轻时的心猿意马,谁都曾遇到过,最终依靠内心的善良回归家庭。
少年夫妻老来伴,老去的路上,拥有几十年风雨的原配老伴相携,是件幸福的事。
老伴懂,我也懂,所以,老伴告诉我婆婆住院,我立刻开车去医院伺候。
不是我多么喜欢伺候人,而是要给夫妻间,还有婆媳关系,一个善意的链接。
人与人之间本没啥关联,只因我嫁给老伴,婆婆才会伺候我的月子,帮忙带娃。
婆婆到了晚年,作为儿媳也是用她曾经的恩情,回馈她一个安逸温暖的晚年。
陪伴赡养父母是血脉亲情,不论父母如何对待,都要有这份孝心。
想清楚,想明白,也就能够理解为啥独生女要带着父母一起生活。
因她们的内心有份善良,是给婆婆曾经的帮扶,是给父母养育之恩的回馈。
虽没有三头六臂,但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尽量照顾好娘家和婆家。
老伴理解我的为难,我也懂得老伴的疲惫不易,携手共同为老人安度晚年。
也携手共度我们美好未来的余生,人间不变的永远是心底的爱和善良!
对此大家说这样做对吗?把父母带在身边,也照顾到婆婆,这样的选择可行吗?
(本文故事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请理性阅读。)
作者:华贵禅心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你有故事,我有茶,一起畅聊余生时光。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