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53年3月29日,太平天国定都天京。这一次仓促的定都被认为是起义失败的起点。
的确,自从定都天京之后,太平天国的领袖们大多耽于享乐,少有人再真心继续起义事业。
然而,定都时的另一细节不应被忽略:天王洪秀全与东王杨秀清一同接受了文武百官和黎民跪接。

洪秀全画像
历史已经无数次地证明,权力终端不唯一很容易出现夺权问题。“万岁”与“九千岁”之间距离太近,二者之间必有矛盾冲突。
再加上其他实权王掺和其中,权力分割不明确导致的混乱便在所难免。
果不其然,定都之后仅仅三年,在太平天国内部便爆发了一场主要领导人之间的冲突,史称“天京事变”。
变故期间洪秀全的“天王”权柄不断受到挑战,一共四王死于变故之中,天京城血流成河。

洪秀全雕像
一、东王之乱:野心谋权反遭多方屠戮杨秀清是“天京事变”中第一个被诛戮的王。他曾经与洪秀全并称“洪杨”,借助自己“天父下凡”的本事,偶尔甚至凌驾于洪秀全之上。
再加上他的军事指挥能力数一数二,在太平天国北上过程中称得上头等功臣。
与有能力又有野心的杨秀清相比,洪秀全则逐步被南京风华迷了双眼。
他曾经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却发现以当时的历史条件,根本无法实现这种完全平等的方案,便自然地选择了做一个封建帝王式的统治者。

定都天京
他开始爱听颂扬,强调敬语、避讳。修建非常恢弘的天王府,将自己隔绝在这一小方乐土中。史载其天王府“内外两重,外曰太阳城,内曰金龙城……雕琢精巧,金碧辉煌”。
为保持自己作为“天王”的神秘,洪秀全经常在天王府中深居不出,由杨秀清传递自己的命令。随着他享乐之心日重,渐渐变成了朝政大半由杨秀清处理。
《金陵癸甲记事略》中说:“天贼尸位而已”。到后来,甚至有传闻说根本没有洪秀全这个人,

奢华的天王府
从前杨秀清就未必对洪秀全有多么佩服,在洪秀全逐步懈怠、他掌握了更多权力之后,杨秀清的野心更是膨胀起来,大有取洪秀全而代之的心理。
例如,因洪秀全在修建天王府中有过处死宫女的事情,杨秀清便借“天父下凡”之名,要打洪秀全46大板以示惩戒。
此次只能算是试探,因为杨秀清还说了很多有道理的劝诫之言,并最终以天父的名义赦免了杖责,所以洪秀全忍了下来。

杨秀清雕像
杨秀清尝到了甜头,越发频繁地“天父下凡”,并且日益肆意妄为,借助“神权”凌驾于洪秀全的“王权”之上。
有一次,他半夜以“天父”的身份来到天王府,要求登朝。洪秀全出来晚了一点,杨秀清就对他大肆斥责,逼得洪秀全不得不跪地,口称“求天父恩赦小子迟程之罪”。
洪秀全的忍让是为太平天国大局,并非怯懦,但无疑助长了杨秀清的嚣张气焰。借助“神权”的外衣,杨秀清经常审判他人,对太平天国的其他几王也丝毫不客气。

杨秀清(影视剧形象)
北王韦昌辉的哥哥因与杨秀清的兄弟争夺房屋,被五马分尸;韦昌辉本人也曾经被杨秀清下令杖责。
1856年七月初九,杨秀清又以“天父下凡”之名,将燕王秦日纲、早期将领陈承瑢审判为“帮妖”,即指认他们降清,其罪当诛。
杨秀清肆意妄为、嚣张跋扈的行为为自己树立了许多政敌。他的东王府比天王府简朴得有限,出门也是香车美女,民众对他的意见也不小。
在谋夺最高权柄的路上,杨秀清过于相信神权的力量,反把自己逼成了一个真正的孤家寡人。

杨秀清假装天父下凡
二、北王之计:为篡权罔顾无辜者性命犯众怒的杨秀清或许还以为众人都臣服于自己的淫威之下,就连洪秀全也不得不让步。
但实际上,在他于1856年五月逼迫洪秀全答应他称“万岁”的时候,一直在他面前唯唯诺诺的韦昌辉便开始怂恿洪秀全下诏诛杀杨秀清了。
洪秀全内心念着多年兄弟感情,并不愿意轻易走到兵戎相见这一步。
在这种时候,他为伪装神秘而藏于天王府内不出的行为,方便了韦昌辉在外矫诏诛杀杨秀清。

韦昌辉雕像
韦昌辉早与翼王石达开密谋杀死杨秀清一事,但因两人都被安排出征而作罢。
7月,当杨秀清单方面宣布秦日纲等人降清,要他为奴三年赎罪时,韦昌辉找到了更合适的队友,他当即联合秦、陈二人向杨秀清发难。
北王韦昌辉在太平天国内部的地位仅在洪、杨二人之下。但不同于“泥腿子”出身的其他人,韦昌辉家中原本是个暴发户,因有钱无势而被当地豪强歧视,这才转向“投资”农民起义军。

韦昌辉(影视剧形象)
本质上,韦昌辉依然是地主阶级的人,同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其他“王”有根本的不同。
他表面上对洪秀全绝对忠心,对杨秀清绝对服从,但实际上一直暗地里挑拨二人关系,并联合其他对杨秀清有意见的王和将领,预备篡权。
1856年七月,杨秀清还仗着自己“天父下凡”的能力在天京城内作威作福时,在外征战的韦昌辉节节败退,就连象征身份的“黄轿绣伞”都被清军夺走。
不过,他没有忘记自己篡权的想法,在得到陈承瑢通报后,他立刻率军秘密回天京,并在路上与秦日纲会合,策划诛杀杨秀清。

秦日纲(影视剧形象)
洪秀全在此事中扮演了一个怎样的角色呢?他未必对此事全然不知晓,但一定不会赞成杀杨秀清。
韦昌辉虽然说自己“奉天王密诏”,但在清朝记载和太平天国将领供述中均没有找到有关这份密诏的记载。因此,多半是韦昌辉自己矫诏杀人。
他所做的准备不仅如此。当时的天京城内,快速流传起杨秀清要谋权篡位、逼封万岁的流言。
在韦昌辉率部进京后,又有流言称若不是韦军赶来及时,天王就要被东王杀了。在舆论准备这一块,韦昌辉必定是下了大心思的。

天京事变
9月4日,韦昌辉率领三千精兵赶回天京,当夜秦日纲也赶到城外。谋划杀死杨秀清的另一关键人物陈承瑢则在城内。
当时太平天国有严明纪律,败将归来不得马上入京。且天京城内的守卫部队多听杨秀清指挥,不可能轻易放韦、秦二人入城。
陈承瑢这个接应在城内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三人能够在短短几天内互信并达成密切配合的可能性不大,更有可能是早有勾连,只等一个发难机会。
是日凌晨,韦、秦、陈三人率数千精兵突袭东王府。毫无准备的东王府如同案板上的鱼肉,只能任人宰割。
金碧辉煌的东王府化身一片血海。杨秀清本人被杀,府内数千人无一逃得性命。

影视剧中东王府
史载“府里争先恐后地抢夺,府外穷凶极恶地火并”。太平天国士兵素以纪律严明闻名,此次杀戮如同禽兽一般,是因为韦昌辉当天承诺,在东王府内所有劫掠到的东西都归士兵自己。如此,士兵们个个化身野兽。
杀了杨秀清,又杀了杨秀清满府家人与奴仆,韦昌辉犹嫌不足。他以“诛杀杨党”为名,下令手下士兵在城内展开对杨秀清部下的屠杀。

混乱的杀戮
恰在此时,洪秀全的旨意传到,要求韦昌辉、秦日纲当众受罚。在天王府内的洪秀全不知道的是,这旨意反被韦昌辉利用,成为清洗杨党的契机。
在宣布惩罚韦、秦诏令的同时,他们又召集东王部下最精壮的几千人前来观看受刑情况。韦、秦二人的确依命受刑,但这些前来观看的士兵也都被囚禁了起来。当晚,这些人就被全部杀掉了。
随后,韦昌辉在天京城内展开了大屠杀。凡是与杨秀清稍微沾些关系的全部被北王军队找出来杀掉。这其中杀掉了多少无辜百姓无从得知,但杀戮的总数有大概统计:足足两万人!

即便是见人就杀,两万人的杀戮也不是一天就能完成的。更何况韦昌辉为了“师出有名”,还是要寻找所杀之人与杨秀清之间有联系的证据的。实际上,这场杀戮持续了两三个月之久。
期间,翼王石达开曾经从前线返回天京,欲排解几人之间的矛盾。但他返回时只见城门紧闭,不得已用箭射书请求入城,还被韦昌辉限制了只能自己一个人进。

石达开雕像
得知天京事变经过后,石达开当面怒斥韦昌辉残杀兄弟。韦昌辉倒打一耙,指责石达开“忠于杨氏”,并在暗中召集部下称“不去石氏吾患未已”。
石达开可不是莽夫,他敏锐意识到韦昌辉的态度不对。未敢犹豫,他立刻联系了城中自己的旧部,杀死西城守门官逃出。韦昌辉旋即将翼王府中石达开的母亲、妻子全部杀死。
韦昌辉横行霸道两月期间,太平天国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洪秀全在干什么呢?他当然没有坐视不管,例如意识到石达开家人可能被害时,他曾派人阻止,但没有来得及。

石达开画像
事实上,当时的洪秀全对天京城内的控制力已经很弱了。在杨秀清坐大时,常年在天王府内享受生活的他就被有些人误以为不存在。
底层士兵习惯了听从自己所属王的号令,再加上韦昌辉的精心布置,洪秀全在这两三月中已经被架空了。甚至,原本洪秀全是要保护石达开的,却被韦昌辉再次矫诏发布捉拿石达开的命令。
太平天国实权人物中的确人才辈出。杨秀清谋略一绝,很会利用神权;韦昌辉心机深沉,谋定而后动。但他们都不是天王,天王洪秀全也绝不是摆设。他极其擅长忍耐,懂得一击必杀的道理。
石达开逃出天京后,秦日纲率部追杀。半路上,他了解到人心还是向着石达开的,便逐渐无心对石用兵,转而进攻附近的清军。
石达开则不能轻易放过三人篡位、杀东王的行为,在芜湖整顿军队,兴师靖难。

石达开部队
天京城内,韦昌辉敏锐意识到秦日纲的追击可能不成功,而以城内部队很难抵挡住石达开的进攻。他决定铤而走险,直接对洪秀全下手,试试看能不能直接换掉太平天国的最高统治者。
可惜,他低估了洪秀全的统治力,也低估了洪秀全的组织动员能力。虽足不出户,洪秀全却成功动员其除北王死忠之外的军民为自己所用。

洪秀全(影视剧形象)
当韦昌辉假借索要翼王的借口,在天王府门口带兵逼迫洪秀全开门,甚至威胁用火攻的时候,天王府大门意外洞开。竖起的旗帜却不是天王的,而是翼王的。
一群侍女穿着男装冲出,让韦昌辉等人误以为石达开真的藏在天王府内。他没有这种思想准备,一时间阵脚大乱。
府外的军民见到“翼王部队”,自发配合她们作战,将北王部队的阵线冲得更乱。
洪秀全在这个时候以天王的名义下达捉拿韦昌辉之令,号召城内所有人“知道此奸隐处者急首告”。天王的影响力终究非同小可,就连北王部队也倒戈相向。两天后,韦昌辉被擒。

杀东王,屠东王府、翼王府,杀无辜者两万人,意图篡天王之位……桩桩件件加起来,韦昌辉被判处最严厉的惩罚:肢解、枭首示众。
韦昌辉的肉被一块块割下来,挂在天王府的栅栏上,还特别写明:北奸肉,只许看,不准取。
结语在天京事变之前,曾国藩派到太平天国内部的特务就曾汇报:“杨贼与昌辉互相猜忌,似不久必有吞并之事”。
连敌人都已经看清了太平天国内部的矛盾,可见当时实权者之间的矛盾已经凸显到了何种地步。
这种矛盾不仅仅来源于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也来自于太平天国内部并未处理好起义与享乐之间的关系。

洪秀全、杨秀清等人太早转向了“及时行乐”,特别是洪秀全,建奢华天王府,养八十八姬妾,深居简出,完全不是英明统治者该有的样子。
杨秀清或许强一点,但大肆排斥异己、加强个人权柄的行为,说到底也只是为了一己私利。
天京事变的发生,实际是太平天国各实权王之间思想出现裂痕,部分统治者背叛起义初衷,导致军心、民心不稳。事变易平息,思想却再难转变。
石达开在事变后返回京城,却不久又出走独自抗清,便是极好的证明。
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看似始于“天京事变”,实际上的衰弱早从洪秀全、杨秀清等人耽于享乐,韦昌辉等人操弄权柄,就已经开始了。
参考文献《李秀成自述原稿》
《天京见闻录》
《金陵癸甲记事略》
邪教
天国中,石达开是唯一真汉子!
小聪明,没有大智慧
都过去那么久了有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