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相声界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再次引发热议,87岁高龄的李伯祥先生又收了新徒弟。
这本是件喜事,却在相声圈内外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究竟发生了什么,让收徒这件传统仪式蒙上了一层疑云?
天津相声名家李伯祥,人称“李快嘴”,其贯口功夫堪称一绝。
他出身相声世家,父亲是相声艺人李洁尘,师父是相声大师赵佩茹。
李伯祥先生在相声界辈分极高,桃李满天下。
就在去年6月,他还收了三位徒弟;而就在昨天,他又一次开山门,收下了四位新徒。
现场,田立禾、常宝丰、魏文亮等多位相声界的老前辈也到场祝贺,田立禾先生更是亲笔撰写了一副对联相赠:“传道授业援珠玉,继承创新青胜蓝”。
这看似传承有序的收徒仪式,却在网络上引发了质疑。
有人质疑李伯祥先生年事已高,是否还有精力亲自教导徒弟?
也有人质疑其收徒的动机,认为是“敛财”之举。
这些质疑并非空穴来风。
相声圈虽然对此事保持了相对的沉默,但一些业内人士却表达了不同的看法。
钱城和隋意,两位天津极品相声帮的成员,就在直播中谈及了此事。
一位网友在直播间提到李伯祥收徒的消息,钱城先是表示了祝贺,紧接着却话锋一转,询问新收的徒弟究竟是何许人也,并调侃道:“是哪个房产开发商啊,还是哪个饭馆的老板?”
隋意则补充说:“某种情况下,老先生寂寞了,想收一养老徒弟,不是不可以。”
钱城随即回应:“哟,他的养老徒弟可不少,可不少。”
言语之间,似乎对李伯祥的收徒行为颇有微词。
钱城对相声界收徒乱象的批评并非首次。
此前,他的代师、魏文亮的亲弟弟魏文亮先生收徒时,就曾因其中一位徒弟是瓷房子博物馆的馆长而遭到钱城的公开批评。
钱城在直播中直言不讳:“你收个饭馆老板当徒弟,我可以理解,你去吃饭人家不要钱;那瓷房子有啥好看的?
就为省个门票钱,还得收人家当徒弟?您是不是糊涂了?您是说相声的,您收不说相声的人干嘛呀?”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常宝丰先生去年收了三位义子,却得到了钱城的赞赏:“九爷做得对,九爷是明白人。那三位都不是说相声的,你们有缘分,你喜欢那三位,你可以收为义子,别人不会说闲话。”
钱城的态度,实际上反映了相声界收徒标准的变化。
传统相声讲究拜师学艺,师父倾囊相授,徒弟认真学习,为的是传承相声艺术。
而如今,一些老先生收徒,徒弟却并非都是从事相声行业的,他们的目的也变得扑朔迷离。
正如钱城所言,真的是为了“养老”吗?
相声艺术自诞生以来,便以师徒传承为纽带,薪火相传。
早期的相声艺人,拜师学艺是为了学习技艺,养家糊口。
徒弟大多是靠相声吃饭的,师徒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和责任。
而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老先生收徒弟的动机似乎发生了变化。
收一些和相声毫不相关的人为徒,究竟图什么呢?
对比过去和现在,我们不难发现,相声界的收徒标准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过去,拜师学艺是为了传承技艺,为了生存;而现在,有些人收徒弟,似乎是为了名利,为了排场。
这种变化,不禁让人思考,传统的师徒关系是否还能维系下去?
相声艺术的未来又将走向何方?
那么,您认为李伯祥先生高龄收徒的动机是什么呢?
又该如何看待如今相声界收徒标准的变化呢?
欢迎留言,分享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