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由卖产品到卖品牌,还有多远?

中新汽车 2025-04-01 20:40:43

购买中国汽车,是因为更便宜还是更先进?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最有希望成为21世纪新的陶瓷、丝绸、茶叶,助力中国重新回到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助力全球经济的发展。”在近日举办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上,里斯战略咨询全球CEO张云做出这样的判断。

张云在发言中表示,过去1000年70%以上的时间中国都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只有两三百年的时间不是,靠的就是创新。“我们不是靠发明,历史悠久的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并没有给经济带来巨大的发展,真正在过去1000年里让我们成为全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核心是三大品类创新,中国发明的陶瓷、丝绸、茶叶,把全世界的黄金白银源源不断地输入到中国。陶瓷、丝绸、茶叶就是那个时代的IPhone。所以中国要重新崛起,中国的经济要发展,世界的经济要发展,需要新的21世纪陶瓷、丝绸、茶叶。”

值得注意的是,在长城、小鹏等车企背后,都有里斯战略咨询的身影。燃油车时代,里斯战略咨询协助长城打造国民神车哈弗SUV、坦克300等成为品类之王;在新能源汽车进入智驾乃至AI智驾阶段,里斯战略咨询帮助小鹏汽车战略升级、连推两款现象级产品:智驾汽车MONA M03、全球首款AI汽车P7+。

百人会论坛期间,张云接受了中新汽车等媒体的专访,以下为访谈实录,有删减。

中新汽车:如何看待未来中国车企出海欧洲的趋势?

张云:中国车企走向全球是必然的,但会经过一些调整。

之前是燃油车的出海,是产品贸易为核心的出海。现在很多车卖到全球市场并不是以品牌的方式、议价的方式。下一个阶段,应该是以有议价、有品牌的新能源产品出海。

去年在欧洲,我看到一个令人惊喜的现象——全球消费者对中国汽车认知大幅提升。我接触了一些经销商和消费者,他们的反馈甚至让我非常震惊。比如有奔驰经销商现在在卖小鹏,他对G9的评价是比奔驰领先一代。他说只要能把消费者带到车里体验,就有七成把握卖出这款车。

但现在大的问题是,来到这个车体验的,知道这个品牌的,了解我们领先优势的消费者太少。我们由以前卖产品到真正可以卖品牌,这是一个很长的路。不是简单的因为更便宜,而是被认知为更先进,我觉得这是一个新的阶段。

中新汽车:今年汽车行业全面掀起智驾平权的浪潮,您认为这是技术和成本成熟之后的一种自然趋势,还是“汽车价格战”的变相升级?

张云:这不能单一理解。回溯整个智驾普及的过程会发现,从消费者不怎么关注,到逐渐关注,并成为影响他们买车非常重要的因素,这背后是什么呢?

首先离不开技术的进步。智驾最初只是个概念,覆盖高速等一些简单场景,到逐渐覆盖高速、城市,消费者越来越进入核心的场景,背后肯定是技术的推动。另外,大家使用之后开始认为智驾带来的价值感越来越高,又促进了智驾的进步。

以前都是在三十万以上、二十几万高版本的产品上去匹配城市领先的智驾系统,而智驾平权让更多消费者体验到先进的技术。

我不觉得这是价格战,技术最后一定会普及到大众市场。我们经常会忽视一点,汽车主流市场是什么价位段?我们看惯了在新能源市场30万、40万、50万的爆量,就认为那是主流市场。长期来讲,里斯有一个判断,技术的发展,能源形势的发展,绝对不会改变汽车本身的消费结构,长期来看燃油车最核心的市场是10-20万,占50%。长期来看,当我们完全替代了,5年以后80%、90%都是新能源车,三种能源形式的新能源车,消费者会不会因为新能源而花更多的钱来买汽车?我觉得不会,从根本上来讲,长期来看10-20万是最主流的市场,今天我们只不过是探入了主流市场,而不是打价格战,我们的判断是这样的,这是一个技术普及的过程。

中新汽车:现在汽车市场非常内卷,淘汰赛也在升级,能否预判一下发展趋势?我们与小鹏汽车有一个很好的合作,打造了爆款产品P7+,能分享一下是怎么实现的吗?

张云:里斯一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必须要创新,品类的创新。在燃油时代,我们和长城合作了15年,在咨询和汽车企业合作领域都算久的。我们打造了可以说是载入中国汽车史的两个新的品类和产品,一个是哈弗,一个是坦克。

新能源时代,今天做得好的绝对不是泛泛地做一个中国版的特斯拉。比亚迪超级混动是创新的品类,包括理想增程式的家庭车、小米主流市场的电动超跑,都是创新。

同样的思路,小鹏一直做智驾,但之前找不到一个概念和其他汽车区别开。随着去年AI智驾的兴起,我们用AI汽车来定义小鹏P7+开始的产品,使用的也是品类创新的方法。为什么P7+是AI汽车,其他不是?因为P7+是全系标配,所有产品不选装、不订阅、不收费,这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特斯拉有FSD,但是特斯拉在北美的订阅率只有10%,也就是说80%以上消费者是体验不了他最先进技术的。中国的汽车也是这样,高阶版本是有高阶智驾的,从P7+开始,小鹏产品都是全系标配,这是真正的AI智驾。

我举这个例子的意思是,结合着技术,我们可以用一些策略来打造出一些不一样的新的品类,我觉得这是未来竞争的关键。里斯判断,超级智能是未来的重要趋势,往无人驾驶、自动驾驶方向去走,将来肯定会诞生没有方向盘、没有踏板的汽车服务于乘坐。

我们看历史,无论技术做任何发展和变革,永远不会改变最基本的需求。汽车是用来坐的,奔驰最初发明的汽车是替代马车的,所以它也是强调乘坐,同时有一部分需求是开放的,释放人的天性,以前我们骑马,现在没有了,开车,飙车。我们认为超级智能和超级功能,全智能化,超级智能,无人驾驶就是乘坐的终点,不需要人驾驶,我在里面极其舒适,超级功能就是满足驾驶的需求,这个车驾驶起来非常爽,就像小鹏飞行汽车,我说它就是终极的越野车,你开一个现在的越野车,你看到一条河怎么办?浮水浮过去,飞行汽车是飞过去,原来的车,我坐着飞行器走了,车通过自动驾驶回到下一个地方等着我去了,真正实现了原来功能的跨越,那也会诞生很多新的品类。

我们判断未来,车企可能不会特别多,但品牌不会特别少,不会是两三个品牌。汽车和手机不一样,有很多不同的功能和不同的场景,手机就是老百姓和最有钱的人用的功能差不多,但是汽车不一样,我认为品牌的数量绝对不可以用手机去比。

中新汽车:您怎样看AI智能汽车的发展阶段?小鹏汽车在AI方面比较彻底,称自己不是汽车公司而是AI公司,您觉得他的转型是否激进?

张云:对未来判断从里斯角度来讲有很多种洞察方式,比如技术发展解决了原来什么问题;市场洞察,基于现有的需求,现有的产品存在什么痛点,通过推出新的产品来解决这个问题;心智洞察,认知上有没有到这个阶段。

在不同的视角下会看到不同的东西,对于智能汽车,我觉得这是一个必然的进化,就像我两年前第一次跟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在西湖边喝茶见面的时候,他希望打造智能汽车,我说今天还有汽车不叫智能汽车吗?每个汽车都认为自己是智能汽车,哪怕是智能座舱、智能语音,智能汽车我认为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不是一个清晰区隔品牌的概念,也许是个行业的概念。

重要的是接下来高阶智能、AI智能的发展,我们如何打造出差异化,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举个例子,大家都用华为的高阶智驾系统,都用鸿蒙的高阶智驾系统,最后谁会胜出?你只是补齐了你的短板,大家都一样,到最后必须要有自己的策略,你是更注重安全性还是注重其他的性能?智驾本身也需要分化,我觉得这是未来的一个趋势。

AI汽车其实也是标配,差异化的策略才有不一样的体验,我觉得这是下一轮竞争的关键,而不是我有了高阶智驾就行了。

至于小鹏围绕着AI为核心来发展,这可能带着一个企业家,创业者,高科技行业连续创业者对技术的洞察判断,认为AI会成为科技行业里面一个非常颠覆性的工具了,围绕它聚焦到出行来做各种各样的产品是可行的,我们认为如何结合着品类的创新也是有可能的,而且把一个核心的技术赋能到各种产品上,同时形成一种合力也是可能的。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