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2月,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出现了一场特殊的战役,这场战役影响深远,从结果来看,我军共歼敌12000人,俘南朝鲜军7100人,美军500,可谓是大获全胜,战果颇丰。
但是在美国的历史出版读物的记述之中这场战役却都被默契一笔带过,似乎并不愿意就此多提,惜字如金。但是事实上真的如此吗?那些简单的几行字真的能描述这场战役吗?又或者这场战役真的不值得重视?
我想未必,恰恰是因为在这一场战役让自诩为“世界第一”的美国感觉到刻骨铭心的恐惧。所以他们在逃避,逃避他们在朝鲜战场上遇到的梦魇
事件之初“联合国”军本来在第三次战役打击下,退至北纬37°线附近地区。但是“骄傲”的美国人他们并不服输,为挽回败局,于1951年1月25日开始,由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M.B.李奇微统一指挥,在全线发起以汉城为主要突击方向的大规模进攻。
在西线联合国军受到了极大的的阻力,他们遇到了中国第三十八军、第五十军,这些勇士用血肉之躯阻击联合国军向北反攻,给美军造成了极大的推进困难,但是在东线方向联合国军以快于西线的速度一路推进,于是从整个战线上突出了出去,形成了孤军深入的势头。
战场上出现的这种状态,使正对战场局势十分忧虑的彭德怀突然感到扭转被动局面的机会可能来了。战场上的战机稍纵即逝,必须果断地抓住且利用。
邓华
2月5日,彭德怀电令第四十二军和北朝鲜人民军第二、第五军团对东线北进的联合国军进行阻击,以减轻西线中国阻击部队的压力。同时,邓华指挥的第三十九、第四十、第六十六军奉命向东移动,以待寻找战机。
2月5日,邓华指挥第三十九、第四十、第六十六军奉命向东移动,以待寻找战机。火药味在彼此酝酿着战争一触即发。
1951年2月13日,攻击砥平里的战斗首先由40军357和359团首先打响。在另外一个方向的39军的343团和344团也发起了进攻,可是因为地形不熟竟然在黑夜中打错了地方,根本没有攻击真正的砥平里。而42军的376团也在黑夜中迷路,等到在7门山炮和23门迫击炮掩护下集中一个营攻击砥平里连续3次都没有战果,而且炮弹也打光了,天也亮了。
砥平里的战斗
此后几天里,中国军队一往无前的一波接一波的攻击,无所畏惧,参加太平洋战争的美军望着踏着同伴尸体冲锋的中共部队非常恐惧,他们见到了比日军更不惜生命的部队,美国动用的大量航空兵,炮兵持续不断反反复复地轰炸志愿军的攻击方向,每平方米落下几十颗炸弹,鲜血染红的砥平里,一百多人的连队往往几分钟后仅剩七八人,战斗到最后的战士往往与反击的敌人同归于尽皆是,志愿军阵亡者应在5000人以上,仅40军三个团伤亡就达1830人,359团3营仅有数人生还,由于通讯不畅,敌我装备相差悬殊,没有航空兵只有简陋装备的志愿军装备最终无法突破美军的防线撤出战斗,但志愿军的英勇令敌手感到他们遇到了有世界第一勇气的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