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教学内容的调整是为了帮助有特殊需要的自闭症儿童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他们容易对陌生环境产生惊恐,为了让其能够早日适应,语文教学主题应当尽可能多地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周围环境,提升语文素养。
如此,自闭症儿童乃至全体学生才能真正地融入其中,自身的各种经验将使得他们的学习更具有意义。
还能间接提升自闭症儿童的生活适应能力,这也是基于自闭症儿童特点的语文教学关键所在。第一,选择与学校生活有关的内容。
进入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成为了孩子们主要的学习和活动场所,学校里的生活经历都可以成为自闭症儿童语文教学的素材。
如把“门”字写在教室的门上,给“黑板”、“窗户”等实物贴上标签,让自闭症儿童反复认读学习。
在阅读课上,老师可以引导自闭症儿童回忆在学校经历的事情,鼓励他们“讲故事”,锻炼学生的词语运用能力。然后,可以选择与家庭生活有关的内容。
由于自身的特殊性,自闭症儿童在家庭生活中一般会得到更为细致的呵护,这也是语文教学素材的可用来源。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描述和家人在一起时发生的有趣事情,在此过程中既可以锻炼他们的语言能力,也能够适当进行写字练习。
例如可以通过以“我的家人”为话题开展口语交际,或者进行语文主题讨论会“我家的故事”等说话练习,提升自闭症儿童的课堂参与度。
这些内容贴近他们的家庭生活,更利于自闭症学生应用到具体生活情境中。再次,还可以选择与社会生活有关的内容。
哪怕是特殊儿童也有一定的社会生活需求和经验,比如去公园和超市。
选择类似与自闭症儿童社会生活有关的场景来进行教学,除了有利于语文教学的进行,也有利于他们在社会情境中泛化。
老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选择一些典型的社会现象,鼓励自闭症学生对这种现象发表看法。
比如,在学习了颜色的相关词语以后,鼓励他们描述自己看到的周围事物的颜色,甚至可以让他们通过绘画形式描绘出来,从而实现知识的灵活运用。
例如学习《找春天》这篇课文时,可以带领学生离开教室,在真实的春天里,眼睛所看、鼻子所闻远胜千言万语。
对自闭症儿童来说,真实的社会生活场景能够带给他们切实的感知,远比课堂学习更容易。
采用同伴互助的学习方式
在融合教育的过程中,同伴互助学习的方式特别有利于让普通学生和自闭症儿童结成帮对伙伴,让前者成为有特殊需要学生的榜样。
巧用同伴互助的学习方式有助于自闭症儿童在观察和模仿普通学生后提升自身的能力。
互助下良好的人际关系也能够让自闭症儿童感受到温暖,不仅能够让自闭症儿童更加有效地参与课程学习,也为他们更好地融入班集体当中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一,“首席”创造机会。语文课堂是一个崇尚互动的地方,教师提出问题后常见学生高举手臂,争先恐后抢发言。
小学低学段儿童处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的时期,对课堂常规的遵守还没有完全形成,容易在争先恐后中出现先说话后举手或者边说话边举手的混乱。
留给自闭症儿童发言的机会则少的可怜。再加上他们本身也怯于表达,因此很难在课堂上有效参与课堂发言。
针对此现象,教师应当引导其他学生学会忍让,给自闭症儿童创造一定的表达机会。比如教师可以设立“首席”制度,把相对简单的口答机会固定给班上的自闭症儿童。
在朗读课文、听写时也先让自闭症儿童试读、试写,把难点抛给优秀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堂互动氛围。
第二,“朋友”给予支持。在有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班级中,不可避免一些普通学生的家长怕自己的孩子受到影响,主要原因还是对于自闭症等症状的误解。
此时,教师可以为自闭症孩子创造“朋友”,方式之一就是通过家长会、班级群等平台分享例如《自闭历程》《海洋天堂》一类的影视作品和相关科普文章。
取得家长的支持与理解,让他们明白自闭症是一种天生障碍,引导自己的孩子对自闭症学生给予包容和支持,营造一个平等、尊重的班集体。
教师可以尝试建立座位轮换制度,鼓励大家与自闭症孩子在不同时段,轮流与自闭症学生坐同桌交“朋友”,给他帮助和温暖,让自闭症学生能在一个愉悦的班级里积极学习和生活。
第三,“岗位”打造平台。要让自闭症学生真正融入班级,成为班级一份子,创设特定的“岗位”给予自闭症儿童是个提升他们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好办法。
一个恰当的“岗位”能够让自闭症儿童在履职尽责中学习和使用语文。
比如,让他们每天汇报作业的收交情况,相当于训练他们开口表达,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也可以设立语文“第二”课代表。让他们在收发作业本时学习认读同学的姓名。
利用课前时间让他们播报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可以是天气预报也可以是听闻的趣事。总之,在“岗位”中实践语文知识,也在“岗位”中不断成长。
在课堂评价中坚持激励性原则
完善的评价机制是提高融合教育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障。由于接受新知识比同龄人稍慢,在普通小学就读的自闭症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容易缺乏自信。
自卑的情况相对普通孩子更加普遍。时间一长,自闭症儿童的学习会日渐被动。
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关注,及时对他们进行正向引导和评价,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他们遭遇的学习障碍必然会越来越严重。
被尊重和赏识是每一个人的正当需求。当孩子处于积极的心理状态,拥有正向的自我评价,其潜能更能得到激发。
对于自闭症儿童而言,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践行激励性的思想。
关注和鼓励自闭症儿童每一个细微的进步,以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促进特殊儿童能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
借助激励性的课堂评价,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语文学习活动当中,一旦自闭症儿童的自信心得到提升,语文课堂的积极参与也就自然而然。具体来说,教师需要正确引导,并用言语进行鼓励。
比如在语文课堂背诵课文环节,无论自闭症儿童实际表现如何,教师都可以给予肯定的引导:“你今天表现很棒了”“我们再尝试背诵一遍”“继续加油”。
当自闭症儿童回答课堂问题的时候,教师也要首先要肯定其积极发言的行为,然后再适当地提供解答思路方面的指导。
口头评价的方式不仅简单实操性强,而且对自闭症学生及时强化。类似“这次你真勇敢”“你回答得不错”这样的评价语言可以有效激发自闭症儿童主动参与的兴趣。
语文学习的信心也就会逐渐增强。作为语文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在练习环节,教师要考虑到自闭症儿童自身能力差异,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对练习的难度进行简单的调整。
此外,作为教学中评价的一种重要方式,书面评价也符合自闭症儿童更喜欢视觉刺激的需求。
例如给予自闭症儿童一颗星星、一个拇指贴、一个笑脸等,都能让他们直观感受到老师的肯定。
此外,其他的评价载体,如小红花、奖状、实物奖品等的合理利用,也同样可以激励自闭症儿童在课堂学习中的不断进步。
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当适当关注自闭症儿童的情绪情感,避免伤害到他们原本就脆弱的自尊心。
在作业评价中提供选择性空间
课后作业是保障学习目标顺利完成的另一个重要条件。根据自闭症儿童的特点,为他们设计个别化作业。
通过适当降低难度、减少作业量、提供完成作业的不同方式,训练自我检核每日作业等方式,提升他们作业完成的积极性。
针对语文教学的实际,课后作业大概分为复述和背诵课文、知识理解运用、理解类作业三类。
课文复述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对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的丰富等具有重要意义。
通常这类作业以小组学习的形式进行,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复述练习不必拘泥于课文的段落编排顺序。要注意给予每个学生表达和练习的机会。
教师在小组学习中可以随机穿插进行一些评价,每个小组成员之间也可以相互评价,这样可以帮助自闭症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通过学习他人。
增加口语表达的灵活性和丰富性,同时可以针对自闭症学生的特点给予更恰当的练习和更适宜的评价。知识理解运用主要的考察形式比较丰富。
其中,“课文内容填空”可以针对自闭症学生的实际能力灵活调整,不必照搬课文中的语句结构。
例如给予学生思维导图帮助其回忆,把填空的形式变为连线等更加适合自闭症学生的作业模式;“根据重点词语造句”教师可以适当多提供一些优美的例句或者图片。
给予学生适当的启发;“阅读短文答问题”长度可由短及长,最长可与课文长度相当,根据自闭症儿童能力做出调整。做“看图写话”时,可以适当给出一些提示性的词汇。
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把图的主要内容写出来在自闭症儿童完成这些作业时,应当允许他们参考语文课本或者请教老师、同学,形式内容要有所变化并且符合自身实际能力。
以降低他对这类作业的害怕心理。选择题、排序题和连线题是理解类作业常见的题型。
其中选择题以理解新授课的字词为主,对于自闭症学生,可以通过借此课后练习的形式帮助其理解和巩固;排序题侧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由于直接复述或者归纳总结对自闭症学生难度太大,所以改变传统的作业形式,在每一课课文学习结束后选择能够体现课文含义的语句进行随机排列。
让自闭症儿童挑选出能够正确反映课文内容的句子;连线题可以侧重于教会自闭症学生如何正确运用用字词句。
每一课的重点词语通过形式多样的作业形式再次呈现,降低他们写作业难度的同时提升其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水平。
为了防止学生对这类作业答案死记硬背,可以选择打乱选择项目的顺序、每次作业尽量变换答题形式等。在阶段评价中体现灵活性特色考核,评价是实现教育结果公平的重要阶段。
因此,除了日常的课堂评价、作业评价之外,以考试形式做出的总结性评价也应该考虑到自闭症儿童的特殊性。
借鉴美国特殊教贯彻“合理便利”的原则以实现教育结果的相对公平,我国也逐渐将这一原则运用到残障者参加的考试中。
当自闭症等发展性障碍儿童面临学业评价的困难,运用“合理便利”的原则将为特殊儿童的教育提供更多可能。
相应的调整可以促进自闭症儿童在考试中更好地发挥,帮助他们展示出自己的最佳能力——为他们公平参与学业提供了机会。
首先,可以对考试时间进行适当调整。时间上调整是一种非常简便易操作的调整方式,对于自闭症儿童而言,常常只是增加一定的考试时长,便能让他们更加公平的参与学业评价。
许多自闭症学生受理解能力的限制,处理卷面信息的速度较慢,难以适应紧张的考试时间;部分自闭症学生精细动作发展较一般学生有差距。
直接体现在书写速度偏慢,一些自闭症儿童先备技能较低,难以适应长时间的安坐状态。
结语
这些可能的状况叠加语文考试本身的特殊性——有大量的书写任务,所以额外的考试时间对于这些学生充分展示真实的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这样能帮助自闭症学生稳定情绪,提高自我效能感,帮助他们在考试时更好地发挥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