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无处不谈判

映阳谈职场 2024-06-15 22:42:53

诗曰: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这是《汉魏六朝诗讲录》中记载的五代梁时的契此和尚(又称布袋和尚)创作的《插秧诗》,充满了人生哲理。台湾培训专家郑立德在他的著作《谈判的力量》中加以引用,以便读者更好的理解和运用谈判的技巧。

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谈判,比如购物、开会、客户服务、教育孩子等等,谈判几乎无处不在,如果能掌握一些谈判技巧,就能够在处事时争取更多主动。

《谈判的力量》这本书是郑立德先生数十年“谈判经验”的心血结晶,他用系统、精炼的语言结合生动的案例把“谈判那些事”讲透了。

以购物为例,几乎每个人都遇到过作为消费者权利被侵犯的时刻,有些人自认倒霉,有些人与商家争吵,从谈判的视角看,这些都是不理性的行为。

无论我们被侵犯的权益大小,我们都可以采取主动,为自己赢得最优权益,前提是做到以下几点:

一、具备“双赢谈判力”思维,不要想着占尽天下便宜,要给对方留下退路。

《道德经》第44章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意思是懂得满足、节欲不贪,就不会受到困苦;懂得适可而止,知所进退,就不容易陷入危险。

因此,即使我们要争取最大权益,也要给对方留有余地。

二、尽最大努力去做谈判前的准备,做到知己知彼。

首先要想清楚自己谈判的目的是什么,具备哪些谈判的条件;然后要充分获取对方各方面的信息,我们越了解对手的底细,就能在谈判中掌握越多的主动权。

三、认清人性、学会倾听、掌握话术。

谈判始于人性,而人性当中的趋利避害、欺软怕硬、得寸进尺、自以为是等等我们都要有充分的考虑。有了这样的思想准备再去听对方的“言外之意”,结合一些谈判话术,就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些话术比如“不如我们各让一步,好吗?”或者“这样说固然也有一些道理,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万一……”等等。

四、时刻牢记自己的谈判目标,适时让步与收尾。

根据谈判学者的研究发现,80%的让步,是在最后20%的时间出现的,也同样符合帕累托法则。所以,如果觉得谈判结束的时机已到,可以迅速做出让步,使对方瞬间减轻压力,促使谈判成功。

对照以上几点,我们可以把本文开篇引用的《插秧诗》视为“谈判心法”,按四句顺序理解如下:

谈判前认真用心、充分准备;

谈判中降低姿态,懂得忍耐;

谈判时头脑冷静,不卑不亢;

谈判尾适时让步,寻求双赢。

郑立德先生这本《谈判的力量》是关于谈判非常好的工具书,我们一开始可以对照加以练习,因为人生无处不谈判,我们能够练习的地方有很多。真正把技巧内化为习惯后,自己处事的境界自然也会跟着提升。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