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下一个世界工厂”、“越南10年内赶超中国!”
前几年,有人喊出这样的口号。
可谁能想到,曾经被寄予厚望的越南制造业经济一夜之间就崩塌了:订单大量逃离,工厂纷纷停工外资撤离、基础设施不足、技术水平落后……
越南制造,真能复制中国的成功吗?
越南制造的“高光时刻”
在2010年后,中国这边工人工资蹭蹭往上涨,对于那些追求低成本的外资企业来说,继续留在中国生产,成本压力实在太大了。
就在这时候,越南出现了,给这些企业递上了橄榄枝。
越南的劳动力成本有多低呢?2013年的时候,中国工人一个月工资差不多三千到四千人民币,而越南工人一千块出头就能干一个月。
这么大的成本差距,企业哪能不心动?而且,越南政府为了吸引外资,给出了相当诱人的优惠政策。
外资企业前4年不用交税,后面9年税率还能砍一半。审批时间也从原来的半年到一年大幅缩短到45天,工业园租金更是低到离谱。
这一系列福利,就像在对企业说:“快来快来,这里赚钱超容易!”
三星率先做出行动,从2013年开始,它逐步关掉在中国的工厂,把生产重心转移到越南。
到了2020年,越南已经有8家三星工厂,成为三星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
三星这一带头,其他企业也坐不住了,富士康、耐克、阿迪达斯都跟风前往越南建厂。
对耐克来说,2024年,它在越南的产量占了全球的一半,这数字相当惊人。
越南成了制造业的新宠,大量工厂拔地而起,经济发展势头很猛。2019年,越南GDP速增,出口额突破2600亿美元,感觉真的要接棒中国,成为新的“世界工厂”。
繁荣背后的隐患
工业发展得那么快,可电和路这些基础条件却跟不上。2024年,越南北部工业区三天两头停电。
像三星、佳能这些大厂,一个月因为停电损失就高达几亿美元,这谁能受得了?有企业吐槽,说越南的电供应不稳定,跟中国随便一个工业园比起来都差远了。
越南公路密度仅为中国的三分之一,许多工业区到港口的道路还是土路,每次遇到降雨就非常不好走。
物流效率低得要命,货物运不出去,订单自然就黄了。
越南劳动力虽然便宜,但是工人素质和技能还不够高,不太能满足产业升级的需求。
中国的工程师密度也很高,每万人拥有三百多名工程师,而越南只有几十名,相差很大。这意味着越南的工人可能更擅长做一些技术含量低的加工制造工作。
但是对于技术要求高的生产环节,越南工人的效率和产品合格率可能都无法保证。
联合国分类的41个工业大类越南只覆盖了一半,这说明越南生产东西,很多零件都得靠进口,尤其是从中国进口。
2024年,越南电子产业60%的零部件是从中国来的。一旦中越之间运输出点问题,工厂就得停工。
美梦破碎
到了2024年,越南制造业的问题集中爆发。
全球经济环境变差,2020年新冠疫情让全球需求大幅下降,2024年经济复苏又不给力,贸易壁垒还越来越高。
越南经济严重依赖出口,这一变化对它来说是致命打击。2024年,越南20多万家企业关门或停工。
同年美国对越南加征了46%的关税,这让很多在越南建厂的中国企业亏得底儿掉,只能无奈撤资。
越南制造业订单暴跌,耐克、阿迪这些品牌本想把越南当成替代中国的生产基地,结果却把自己坑惨了。
企业一看越南这效率和成本控制不住,纷纷把订单挪到印度、印尼等其他东南亚国家。工厂倒闭,大量中小企业直接破产,大厂也开始裁员减产。
复杂的合作关系
虽然越南制造业发展面临不少难题,但它和中国依然联系紧密,越南制造的兴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强大的供应链。
许多越南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其实有很多零部件和原材料都是中国制造的。越南工厂主要负责加工和组装,核心技术和高附加值环节仍然掌握在中国手中。
换句话说,越南更像是生产线上的“组装车间”,很多关键的“零件”还是从中国运来的,中国在整个链条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
越南现在是不少电子产品的组装大国,不过很多重要的零件和技术还是得靠中国。
合作、竞争与挑战
越南制造想要更上一层楼,既有机会,也面临不少难题。越南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短板,主动求变,实现产业升级。
这需要投入更多资金改善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同时也要想办法提高工人的技能水平。
越南还应该建立更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并努力营造更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营商环境。这样才能让越南制造真正走向高质量发展。
结语
发展经济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不能只依赖外部因素,得把基础打牢,提升自身实力,才能在全球经济的浪潮中站稳脚跟。
对于其他国家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借鉴,要避免重蹈越南的覆辙。
越南未来的发展方向,会是像中国一样崛起,还是与中国形成互助合作的关系?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唯一。
参考信源
中国报道,2023-07-14,越南经济“猛踩刹车”之后
金融界,2024-03-19,丁一凡:所谓“越南制造崛起”,背后是中国出口的增长
观察者网,2022-06-01,科工力量:制造业外迁东南亚,越南会成为“下一个中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