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获得者:美国太短视,制裁只会促使中国自力更生

面包飞满天 2025-04-17 10:28:29

编辑|面包飞满天

前言

2024年10月14日,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言论引发了广泛关注。

他直言美国对中国的制裁行为太过短视,不但没能遏制中国发展,反而促使中国走向自力更生的道路。

诺奖得主斯蒂格利茨另辟蹊径,提出“舒适区”理论——让中国在安逸的环境中丧失斗志。这看似高明的“阳谋”,真的有效吗?

美国制裁史

自2018年起,美国开启了对中国的一系列制裁行动。

特朗普政府时期,对中国发起贸易战,对大量中国商品加征关税,试图削减美国的贸易逆差,同时打压中国制造业的发展。

在贸易战打的热火朝天时,大量中国企业被列入制裁名单,这让不少企业在出口业务上遭遇重创。

而拜登政府上台后,科技战成为新的战场,对中国半导体等高科技产业展开全面制裁,禁止西方企业与中国进行关键技术合作,企图卡住中国科技发展的脖子。

美国对中国的制裁可以说是是“全方位、多层次”的。

在贸易方面,加征关税让中国出口企业面临成本上升、订单减少的困境。科技领域,制裁导致中国企业获取关键技术和零部件受阻,发展速度放缓。

美国还在金融、外交等领域不断给中国使绊子,试图在国际上“孤立”中国。

制裁下的中国

尽管美国加征关税,中国对美出口额在短期内有所波动,但中国迅速调整策略,积极开拓其他国际市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中国外贸新的增长点。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诸国的贸易额持续攀升,贸易结构也不断优化。这减轻了对美国市场的依赖,还增强了中国在全球贸易格局中的话语权。

美国于半导体产业的制裁非常严重,严禁中国获取先进芯片技术与设备。但这反而激发了中国自主研发的决心和动力。

国家和企业加大对半导体领域的投入,科研人员日夜攻关,中国在光刻机技术上取得了重要突破,虽然与国际顶尖水平仍有差距,但从无到有的跨越意义重大。

中国一直在完善国内产业链,以削减对国外技术与产品的依赖。

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在核心技术领域进行自主创新,从原材料、零部件到整机制造,各个环节都在逐步实现国产化替代。

斯蒂格利茨“舒适区”理论

诺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提出了一个新颖的观点,他认为美国对中国的制裁是短视行为,对美国更有利的方式是放松对中国的压力,让中国在“舒适环境”里沉沦下去,也就是所谓的“温水煮青蛙”策略。

就像他在2024年10月14日香港《南华早报》的专访中提到的,美国若不限制中国获取技术和购买商品,中国可能会安于现状,不再积极追求技术突破。

他建议美国不再限制中国商品进入美国市场,大量接收中国廉价商品。

中国商品物美价廉,能帮助美国抑制通货膨胀,提高美国民众生活水平,而且美国可以借此维持中国国内中低端制造业,让中国企业因做中低端制造有利可图而放弃技术研发和产业升级。

美国大力补贴本国太阳能电池板、电动汽车产业,在新能源领域保持对中国的科技主导地位。

这个观点看似有点道理,实则暗藏玄机。

美国的目的是让中国永远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成为西方产业的“代工者”,永远干最累的活、挣最少的钱。

但中国真的会如美国所愿吗?

中国的野心与决心

中国有着自己的发展节奏和长远规划,不会被美国的策略所左右。

中国一直致力于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是已经确定的目标。即使没有美国的制裁,中国也在大力投入科研,推动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近年中国在5G通信、高铁、航天等领域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5G技术的应用,为智能工厂、自动驾驶、远程医疗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高铁技术不仅让国内交通更加便捷,还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张亮丽名片,出口到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实现了载人航天、月球探测、火星探测等多项重大突破,自主建设的空间站也在稳步推进。

中国还在积极推动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决定发展道路的关键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中国古训早都印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

中国的发展从来不是依赖外部施舍或压力,而是源于自身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民族复兴的坚定信念。

从“两弹一星”到杂交水稻,从5G技术到高铁建设,再到载人航天,中国在数不清的领域取得的成就,无不彰显着这种强大的内生动力和自力更生的精神。

中国每年培养的理工科毕业生数量位居世界前列,教育投入逐年增加,各类人才计划层出不穷,为国家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中国政府持续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放管服”改革成效显著,国企改革和金融开放稳步推进,这一切都并非源于外部压力,而是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旨在释放更大的发展活力和潜力。

斯蒂格利茨的“舒适区”理论或许低估了中国自主发展的决心和强大的内生动力,中国的发展动力源于内部,而非外部压力。

结语

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开放的,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

于中国来说,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坚持独立自主、创新发展的道路不会改变,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中国必将稳步前行。

参考信源

金融界,2024-10-14,《诺贝尔经济学家获得者斯蒂格利茨:美国太短视,制裁只会促使中国自力更生》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