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聚焦终身成长领域的董三自,屡败屡战,永不放弃。今天继续分享心学典籍《传习录》学习感悟。
郑重声明:本号文章皆原创,仅代表个人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侵权必究!
为什么有些人看事情,可以一眼洞察其底层逻辑,清晰透彻;
还有些人,遇到同样的事情,却好像雾里看花,恍兮惚兮?
表面看,这是认知的差异,但如果要追究其根本原因,恐怕并没这么简单。
阳明心学认为,哪怕是没文化的愚夫愚妇,和圣贤之间,其天性并没有区别,而天性通天理,天理有什么不知道的?
但为何在遇事时,却表现出这样大的差距呢?
阳明先生的学生徐爱说了一段这样的话:
【心犹镜也。圣人心如明镜,常人心如昏镜。】
这段话意思简单而明确地告诉我们,人心就像镜子;
只是了不起的人,镜子很明亮,而普通人镜子被灰尘蒙蔽了。
这当然只是一个比喻。
镜子是形容我们的本心,即天性,每个人都有一块一样的镜子,而灰尘则是指私欲,我们常人在滚滚红尘中,常常被染污,导致天性有了瑕疵,被各种欲望所障碍。
一颗被欲望遮蔽和驱使的心,早已失去了公正,偏离了正道,又哪来正确的认知呢?
这和现代心理学的理论也很吻合。
心理学讲投射。人们总在说客观主观,世上哪来脱离主观的客观呢?一切事物,在经过不同大脑的信息加工后,所呈现出来的,必然打上其主观的烙印。
因此,实际我们在描述事物时,不可避免的会投射自己的观点和心理状态。
这也是为何我们在情绪不佳时,看任何事物都会有种灰暗感,反之,心情明朗时,看花花在笑,小鸟的啁啾也变成了美妙的歌声。
所以心学会强调对七情的节制与调整、以及不偏不倚的处世态度。
明白了这个道理,就知道,当我们常发生看不清事物真相的时候,就说明我们的镜子该擦灰咯。
至于让镜子恢复光亮的方法,说“去私欲”显得过于简单粗暴,不过剔除自己过多过分的欲望,还真的很有必要。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诸君共勉。
本人才疏学浅,若有不足之处,欢迎各位高人批评指正。
更多精彩:
国学:急于求成是现代人的通病,阳明先生2个比喻,重塑好心态
国学:马斯克说世界是个草台班子,老子说,不愧得我真传
国学:做事总看不到进步咋办?阳明先生说“盈科而进”,什么意思
我是董三自。一切为了提升认知,开启智慧,开启自足、自洽、自在人生。
欢迎关注!诚恳邀请您探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