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是三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也是蜀汉的开国皇帝。他一生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凭借着自己的才能、魅力和志向,最终成为了三分天下之一的霸主。刘备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成就,除了他自身的努力外,还离不开他身边的一批忠心耿耿的功臣。这些功臣有的是他的兄弟,有的是他的谋士,有的是他的将领,他们为刘备出谋划策,为刘备征战沙场,为刘备建立基业,可以说是刘备事业的中流砥柱。
然而,如果刘备真的赢得了天下,统一了中国,那么他是否会放心地让这些功臣继续辅佐他呢?我认为不会。因为刘备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仁义之君,实际上却是一个极其狡诈、狠毒、野心勃勃的人。他对待功臣的态度也是善变无常,有时候信任重用,有时候猜忌打压。
如果刘备真的坐稳了皇位,那么他肯定会觉得这些功臣对他构成了威胁,甚至会危及到他和他子孙的江山社稷。因此,我认为刘备若赢得天下,肯定要先杀这两位功臣:诸葛亮、关羽。
第一位是诸葛亮。
诸葛亮是刘备最重要的谋士,也是蜀汉政权的实际掌控者。诸葛亮出山后,就一直为刘备出谋献策,帮助刘备联吴抗曹、取得荆州、入川立国、北伐中原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诸葛亮不仅在军事上有着超凡的才能,在政治上也有着卓越的水平。他制定了《出师表》《诫子书》等文献,规范了蜀汉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他还推行了“农战并举”的方针,发展了蜀汉的农业经济和科技文化。可以说,没有诸葛亮,就没有蜀汉。
但正因为诸葛亮太过优秀太过杰出,所以才会引起刘备的忌惮和嫉妒。刘备虽然表面上对诸葛亮十分敬重信任,但实际上心里却不是那么想的。《三国志·先主传》裴松之注引《魏书》说:“先主每与孔明言语甚欢,并无隐讳;及别,则叹曰:‘孔明多智能,非我之匹也。’”这说明刘备对诸葛亮有着深深的自卑感和不安感,他觉得诸葛亮不是他的对手,而是他的对头。刘备还曾经说过:“吾得孔明,犹鱼得水也。”这句话看似是夸赞诸葛亮,实际上却是暗示诸葛亮对他的依赖和服从。刘备希望诸葛亮像鱼一样离不开水,而他就是水,诸葛亮就是鱼。刘备不愿意看到诸葛亮有自己的主张和野心,更不愿意看到诸葛亮超越他或者取代他。
如果刘备真的赢得了天下,那么他就会更加担心诸葛亮的威望和影响力。因为诸葛亮在天下人的心目中,已经成为了一代贤相,一代军神,一代圣人。他的声望甚至超过了刘备本人。如果刘备让诸葛亮继续辅政,那么他就会担心诸葛亮会篡夺他的权力,或者在他死后篡夺他的子嗣的权力。如果刘备不让诸葛亮辅政,那么他就会担心诸葛亮会不满他的决定,或者在民间引起不满和反对。无论如何,刘备都会觉得诸葛亮是一个眼中钉肉中刺,必须除掉才能安心。
所以我认为刘备若赢得天下,肯定要先杀诸葛亮。
第二位是关羽。
关羽是刘备最忠实的兄弟,也是刘备最勇猛的将领。关羽从与刘备桃园结义开始,就一直跟随刘备左右,为刘备出生入死,为刘备建功立业。关羽有着过人的武艺和气概,在三国时期无人能敌。关羽曾经单枪匹马斩杀颜良文丑,曾经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曾经水淹七军擒活庞德,曾经长坂坡七进七出救主公。关羽还有着高风亮节和忠贞不渝的品德,在三国时期无人能比。关羽曾经被曹操厚待封为汉寿亭侯,但仍然毅然离开回归刘备;关羽曾经被孙权围困于麦城,但仍然不屈不挠拒绝投降。可以说,没有关羽,就没有刘备的荆州。
但正因为关羽太过英勇太过忠义,所以才会引起刘备的疏远和怨恨。刘备虽然表面上对关羽十分爱护尊重,但实际上心里却不是那么想的。《三国志·先主传》裴松之注引《魏书》说:“先主每见羽之勇力过人,则私自叹息。”这说明刘备对关羽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嫉妒和不安。刘备知道自己的武艺不如关羽,而关羽又是他的大哥,这让刘备感到自卑和压力。刘备也担心关羽的声望会超过自己,影响自己的统治地位。所以,刘备在对待关羽时,既要表现出兄弟之情,又要设法遏制关羽的发展。这就造成了刘备和关羽之间的矛盾和裂痕。
刘备对关羽的疏远和怨恨,在一些重大事件上表现得很明显。比如,刘备在荆州时,曾经想要杀死关羽。原因是关羽在与曹操交战时,没有及时向刘备报告军情,让刘备误以为关羽已经投降了曹操。刘备大怒,命令赵云率领五千精兵前去斩杀关羽。幸亏诸葛亮及时劝阻了刘备,才避免了一场悲剧。这件事情说明,刘备对关羽并没有真正的信任和尊重,而是把他当作一个可以随意处置的棋子。
又比如,刘备在入川之前,曾经想要把关羽留在荆州,而不是让他跟随自己去西川。原因是刘备知道西川是一个艰难险阻的地方,需要有一个能够镇住荆州的人才。而关羽在荆州有着很高的威望和声望,是最合适的人选。但是,这样做也有一个隐含的意思,就是刘备不想让关羽跟着自己去冒险,而是想让他留在后方保持安稳。这样一来,刘备就可以避免和关羽产生更多的摩擦和竞争,也可以防止关羽在西川发展自己的势力。这件事情说明,刘备对关羽并没有真正的兄弟之情,而是把他当作一个可以利用的工具。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刘备对关羽并不是真心相待,而是有着复杂的心理和动机。他既敬佩又嫉妒关羽,既爱护又疏远关羽,既信任又怀疑关羽。这种矛盾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之间的感情和合作。也许正是因为这样,才导致了后来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