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美地历】余杭系列之余杭蜕变:从农业大区到浙江第一区

余杭哥说事 2024-12-19 03:58:57

余杭区这些年紧抓机遇,多方发力,已经逐步实现了华丽蜕变。

这其中的转变大有文章呢!今天来看看余杭区如何转变,又有怎样的历程。

余杭蜕变

—从农业大区到浙江第一区—

余杭,自古以来就是杭州的粮仓。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余杭辖境几经变动:

1958年4月,杭县被撤销,除了长命乡、瓶窑镇划入余杭县之外,其它35个乡均划入杭州市。同年10月,余杭县被撤销,并入临安县。

1961年,杭州又将原余杭县境从临安析出,与当时的钱塘联社合并,恢复余杭县,但县治却没有放在老余杭,而是设在离杭州主城区更近的临平镇。

此后,在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后,余杭与萧山,一个在北,一个在南,在杭州东部的钱塘江两岸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围涂造田,围垦出了今天的下沙与大江东,不仅解决了杭州人的吃饭和菜篮子问题,也极大地拓展了杭州的城市发展空间。

一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农业都是余杭的立身之本。但是想要过得更好,就必须另寻出路。

“东塘云会七厂八厂,不如獐山轰隆一响。”余杭境内的仁和獐山,一直以出产青石闻名;但是经过百余年的开采,矿山被削平,到本世纪初,獐山石矿业资源几近枯竭,只留下数十座废弃的矿山残骸。

2005年起,仁和采取“开采区聚集、限采区压缩、禁采区关停”等措施,一方面避免生态环境继续恶化,一方面开始为工业经济的布新、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做准备。这也可以看成是余杭产业转型的一个缩影。

2007年,杭州提出了“一主三副六组团”的城市总体规划。

城西有了余杭与良渚两大组团。曾经的高瞻远瞩,孕育了如今杭州的两条大走廊——城西科创大走廊与良渚文化大走廊。

余杭抓住了这次与杭州同频发展的机遇。曾经的杭州,工业向北、向东。余杭另辟蹊径,大手笔地布局未来产业。

2008年2月,余杭签约阿里巴巴,就此开启杭州互联网经济的黄金时代。

2011年,未来科技城挂牌成立。

2013年,海创园开园。

2014年,EFC欧美金融城问世。

2015年,梦想小镇开园。

2016年,城西科创大走廊横空出世。

2017年,人工智能小镇挂牌。

……

短短十年,杭州城市飞速发展,伴随文一西路的向西延伸,曾为交通所困的大城西,仿佛被打通了任督二脉,抓住了时代的脉搏。

以未来科技城为中心的“新余杭”,吸引了无数追逐梦想的年轻人到来。人才的井喷,不仅促进了产业的发展,也让城市充满活力与机遇。

而在北侧,2018年12月,省级杭州钱江经济开发区调整落户至仁和先进制造业基地;次年5月,杭州钱江经济开发区正式挂牌。与省内外众多经开区不同的是,钱江经济开发区从一开始就将环境保护当成头等大事,将“环境立区、科技兴区、智造强区”作为发展理念,致力于打造产城人文融合的“最美开发区”。

如今,余杭经济开发区在平整后的獐山石矿旧址上建起了一座智造产业新城,实现了从“矿石坑”到“幸福城”的蜕变。

短短20年,余杭从一个传统农业大区脱胎换骨,一跃成为全国互联网经济发展的龙头。

2021年,杭州行政区划再次调整,临平从余杭“析出”,单独建区。

但余杭并没有因为失去临平这一曾经的“首镇”而低迷,重新调整发展方向后,继续凭借雄厚的实力引领全市经济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浙江第一区。

1 阅读:52

余杭哥说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